豐田TNGA混動全家桶陪我在青藏高原吸了6瓶氧

2020-11-18   速度周刊

港真,每次豐田的試駕活動都是「試駕一時爽,寫稿火葬場」,前年-40度的海拉爾試駕讓我梭哈了所有冬裝,讓我在雪地用凱美瑞漂移,今年的青海可可西里讓開著TNGA混動「全家桶」領略了高原的壯美,讓我知道了在海拔4700米時氧氣瓶發明者的偉大。(PS我一人乾了6瓶氧氣)

但是,坐到電腦前,盯著光標閃爍的Word,大腦更多的是空白。無論是同級標杆雙擎凱美瑞(參數|圖片),還是同級標杆威蘭達(參數|圖片)混動,還是同級標杆雷凌(參數|圖片),在從海拔2800米到4700米的崑崙山口,一路上他們留給我的印象和感覺少之又少。這對於要寫(bian)1000多字的編輯來說,比頭禿還讓人頭禿。

但靈感總會那麼光芒一閃!少,其實就是好。

在海平面以上近5000米的高原環境,耳鳴、頭痛、嗜睡以及間歇性呼吸困難,哪一項都讓我不得不靠吸氧來保持開車時的清醒。當時我最希望臀部下這輛豐田表現出來的,就是無聊。不要有故障,儘可能舒適,順利帶我回到酒店的大床上。

他們都做到了。

往返300多公里,即使在海拔最高的崑崙山口,即使很多媒體已經因為高反而歇菜,車隊中的十多輛車,除了一輛由於高速軋到大石塊而爆胎,其餘車輛的儀錶盤上沒有出現過任何故障燈。能說的只有四個字,不愧豐田。

當國人在汽車消費方面更加理性、逐漸成熟,「耐躁」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購車的首要需求,每周996的打工人對於車的要求就是車而已——舒適不壞,就最可愛。走進豐田4S店的人們,大部分都是衝著牛頭標的可靠和穩定,坊間流傳「豐田10萬公里剛過磨合期」也不僅僅是一個玩笑。「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XX」,豐田的品控和謹慎讓牛頭標漸漸成為了沒毛病的代名詞。

在TNGA的加持下,豐田也多了一些讓人驚喜的人設。TNGA架構下的產品都呈現出了同樣的變化,操控更好。在綿延的山路,TNGA混動「全家桶」的駕駛感受都可以用緊實柔韌來形容,同時各車型也各有區分,凱美瑞相比雷凌更舒適柔軟,雷凌相比凱美瑞更緊湊靈活,威蘭達相比兩者更加均衡。實不相瞞,除了氧氣瓶,各種山路的彎道是我在高原用來提神醒腦的又一方法。

沒有預期的經濟性,他們也做到了。 此次試駕的車型均為混動車型,第四代THS II混動系統之於豐田的知名度,就像壽司之於日本,火鍋之於四川,酸菜之於東北 (我承認,半夜擼稿的我餓了)。在中高速發動機介入時,沒有任何的抖動和體感,唯一能讓你辨別的除了轉速表,就是有些刺耳的發動機聲了。雖然「嗓門」有些大,但這套混動系統的效率著實高,用本山大叔的話說,直接看療效!

這是3款車從從格爾木(海拔2808米)出發至崑崙山口(4767米)並返程,全程約315公里的油耗數據。

豐田對於技術的謹慎成就了其在故障率方面的口碑,但謹慎的另一面也是保守和傳統——真正的無聊。雷凌超大豎屏的中控螢幕,無論是解析度,還是介面UI設計,都是汽配城風格;凱美瑞和威蘭達的儀錶盤處還是經典的指針和刻度 ,看看落地價格,都逼近了30萬;藍牙連接功能依然固執地只能在停止時進行連接,行車時副駕駛在藍牙音樂面前沒有一丁點的發言權。

All in all,豐田就像父母眼裡的公務員,年少時可能不屑一顧,但隨著浴室里越用越多的生薑洗髮水,才漸漸覺得,穩定、可靠卻無聊的公務員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