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古代我國以泱泱大國自居,覺得自己是東方的巨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國家。但是,人口的增多儘管有好的一面,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為人口過多,導致了資源短缺,於是,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規定一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
計劃生育的實施改不了很多家庭困窘的生活局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人口比例失衡,例如老齡化社會的加速,這些對於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改變當前的人口局面,在2016年,我國又全面放開了二胎,希望藉助二胎政策的東風,一舉改變我國的人口發展趨勢。然而,想像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二胎政策的開放似乎並未達到預想的效果。
就以剛剛過去的2018年來說,人口出生數只有一千五百萬,比2017年還低,並且這個數據是近十年來最低的人口出生數據。那麼為啥會出現這個現象呢?是中國人都不想生孩子了嗎?其實並非如此,在我國,向來有多子多福的傳統,儘管說時光已經進入到了2019年,但是,現代人普遍還是都喜歡孩子的。很多夫妻還是希望能生兩個孩子,如果是一兒一女就更好了。但是為啥現實中,卻很多家庭沒有生呢?真正的原因就一個,那就是經濟壓力過大。
我們可以大概來算一算,要把一個孩子養大大概需要多少錢。在孩子的嬰兒時代,花銷可能就是奶粉和紙尿片,還有保姆的費用,這三項加起來,在一個二線城市的話,最起碼要一萬,那3年就是3萬。進入幼兒園,加上各種的早教班、興趣班、保姆等,每年還是要3-5萬。等孩子上了學,興趣班和輔導班就是大頭了。假如上個七八個興趣班,那一年6萬肯定是少不了的,還不算別的。等到孩子上了大學,每年的學費、生活費,加起來估摸也要七八萬。也就是說,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可能要七八十萬。
等到孩子進入社會,父母也並不會輕鬆,結婚買房,對父母來說,將會是更大的壓力。這還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假如說有的孩子要出國,有的孩子可能有大的醫療問題,等到,要養一個孩子沒有兩百萬還真的不行。
另外,孩子出生後除了花錢之外,肯定也需要陪伴。但是作為父母來講,想要陪伴孩子,就意味著沒錢。而想要賺錢,肯定就不可能經常陪孩子。怎麼著,為人父母在現代社會都將是巨大的壓力。
於是,很多的家庭為了長遠考慮,就只好不生了。說到底,不生孩子其實並不是不想,而是因為沒錢。因此,小編認為,假如說能夠有更好的優生政策出台,降低人們生育孩子的成本的話,那增加人口的出生率還是有可能的。
對於人口出生率降低這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