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不要讓孩子被「數學焦慮」打敗

2019-10-08     極客數學幫

據調查,新初一的孩子極容易出現「數學焦慮」症,這種症狀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過程,影響數學成績。

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數學焦慮症」:

認為數學很難,自己沒辦法學好

感到自己學得比別人慢時會感到自卑

非常討厭數學作業

做數學題,大腦空白,沒有思路

課上聽懂了,做題時卻不會

問題時,會擔心老師認為自己沒有好好聽

如果你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以上表現:他(她)有可能患有「數學焦慮」症。

數學焦慮症還表現為上課時心裡煩躁不安、課堂效率低下、做作業時思路不清晰、考試前後緊張及恐懼甚至失眠……

據研究:「中國學生確有數學焦慮問題,而且還比較嚴重。」

當然了,數學焦慮並不是多麼難以應對的疑難雜症。

法國數學家洛朗·施瓦茨在高中時,也患有數學焦慮症,他時常擔心自己的智商根本就無法解決數學問題……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最後獲得菲爾茲獎——數學界最高獎項。

所以,對於剛上初中的學生來說,產生了焦慮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正確的引導。

面對「數學焦慮症」該怎麼辦?

父母應該採用較為正確的教育方式。

剛上初中的孩子,面臨新的環境,心理上難免會有一定的失落感,所以父母要用恰當的溫暖、關懷的方式給學生帶來正面情緒和安全感,避免孩子情緒上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善於利於鼓勵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讓孩子認識到,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過努力與日俱增的,而不是從開始對他們予以否定。

有了正確的認知,孩子就能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更好,在遭遇挫折時,也更容易恢復元氣。

學生的學習還離不開老師,老師不僅擔任著知識的傳播者,也具有使學生真正喜歡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責任。

初一的學生在進入新的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而教師是唯一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指導的人。

同時,想要學好數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關鍵!

新初一的學生,如何學數學?

No.1

抓好預習環節

課前的自學這是上課前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

有些孩子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從來不預習,只等著老師上課講解,這樣極容易錯過重、難知識點。

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卻似走馬觀花,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No.2

注重聽課環節

由於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重點要聽例題解法的思路,抓住重點、難點,以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

課堂中千萬別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

No.3

課後要複習

複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程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總結主要知識和一些重要方法,明確重難點。做到"每天有複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複習體系。

No.4

獨立完成作業

作業是深化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或者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

No.5

學會記筆記

記筆記的原則是以簡練明白,提綱挈領;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同時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初一是同學們小學升入中學的一個過渡階段,對整個初中生活而言也至關重要,一旦發現孩子有了數學焦慮症,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讓孩子儘快適應初中生活,開啟新的學習生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S_rW0BMH2_cNUgSH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