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記者從中國石油了解到,我國最大油氣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累計生產油氣當量現已突破10億噸。
長慶油田地處鄂爾多斯盆地,70%以上的儲層都屬於世界級超低滲透油藏,油氣滲流的孔隙直徑甚至不到頭髮絲的1/30。油井不壓裂就不出油,儲層不注水就沒產能。在如此惡劣的地質條件下,長慶油田是如何精準找到資源,並實現10億噸油氣的開發?
在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長慶油田創新運用三維地震技術,為地下千米深處的儲層進行了高精度「CT」掃描,從而能夠精確地定位油氣資源,油氣鑽井成功率提高了30%。近年新增的油氣探明儲量約占全國的1/3。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科技發展部主任 夏政:我們依靠持續的自主創新和集中創新,逐漸掌握了頁岩油、緻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的主動權。近十年,生產油氣當量6.3億噸,相當於前44年產量總和的1.7倍。
面對低滲、低壓、低丰度的油氣藏,長慶油田面臨的挑戰如同在「磨刀石」中尋找寶藏。面對地下資源「先天不足」與地上複雜地形的挑戰,長慶油田憑藉其獨特的「低成本」應對「低滲透」的開發模式,成功實現了國內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高效開發。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頁岩油產能建設項目組副經理 齊銀:傳統模式下,建設百萬噸油田需要打2000多口井。如今,運用水平井、大井叢的集約開發模式,只需10到15個這樣的大平台就能實現,拉動油氣生產由「多井低產」邁入「少井高產」時代。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