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沒看懂?因為細節藏在這裡
時光撰稿人 | 崔汀
用迷影的心來寫電影。
電影產業經過百餘年的的發展,有關電影如何製作的衍生書籍,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电影後產品門類。
電影是能夠吸引萬千觀眾矚目的藝術作品,電影的創作源泉(小說),以及電影的衍生書籍(設定集),都是電影內容的補充和延展,為讀者呈現電影創作的秘密。
這些書籍中,蘊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寶藏內容,等待影迷來發掘。
譬如正在熱映的犯罪懸疑片《河邊的錯誤》,余華的同名原著小說里朱一龍角色的命運和結局和電影版完全不同。
電影畢竟是以另一位創作者為主,另一種媒介為載體的作品,表現方式與內容容量和書不能劃等號,也難怪有些電影看完,大家會覺得沒有看懂。
這個時候,了解原著,或者了解更多補全性質的衍生書籍,就很有必要了。
《河邊的錯誤》結局大不同
《奧本海默傳》細節多
余華的中篇小說《河邊的錯誤》於1988年發表,不久之後,導演張藝謀想把它拍成電影。
可是,小說中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警官馬哲一反常態的辦案手法,都是改編電影的阻力。
張藝謀和余華就《河邊的錯誤》如何改編,暢談了多日,一直沒有頭緒。
余華便向張藝謀推薦了自己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活著》,張藝謀讀起來不忍釋卷,隨後便投入到電影《活著》的製作當中,《河邊的錯誤》電影改編就此擱置。
直到2023年,導演魏書鈞將《河邊的錯誤》搬上了大銀幕。
影片劇本對於小說原著進行了大幅度改編,除了故事主幹保留之外,人物的性格特點,敘事的時空結構都有明顯的不同。
電影《河邊的錯誤》沒有照搬原著,而是編劇和導演對原著精髓的理解,進行符合當下社會環境的藝術改編。
據說余華看過電影之後,對影片的改編創作表示了認可。
電影改編,細節方面分別作了加減法。
譬如加法處理,馬哲的妻子在小說中出場極少,幾乎沒有正面描寫。
影片中的馬哲妻子白潔,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她腹中的孩子還可能存在心智缺陷。
這樣的豐富化塑造,讓馬哲的家庭生活場景更加飽滿。
還有減法處理。
馬哲在小說中開槍結果了瘋子,因為他覺得法律難以制裁屢屢行兇的瘋子。
電影中,馬哲和瘋子在河邊搏鬥,他制服了瘋子,同時還榮立三等功。
電影上映後,有的觀眾認為影片是開放式結局,馬哲立功像是一場夢境。電影為了公映,顯然對結局做了溫和化改動。
小說體現了作者當時的創作初衷,一個瘋子犯下連環兇殺案,最終把辦案警官也逼成了瘋子,荒誕又觸目驚心。
電影《河邊的錯誤》相對於原著小說而言,有豐富、有升華、有欠缺。
觀眾看完電影,可能對人物動機和故事結局還心存疑惑。
比如瘋子為什麼要殺死收養他的養鵝么四婆婆?還有么四婆婆在電影中跪著給瘋子遞鞭子是何用意?
這些疑惑在原著中都有答案。
這本書目前也在時光網好集了平台熱賣中,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下圖了解詳情購買。
電影《奧本海默》在今年暑期檔全球熱賣,同時帶動了傳記《奧本海默傳》的再度暢銷,電影即取材自這本權威傳記。
電影片長180分鐘,仍然無法盡情展現奧本海默的人生全貌。
《奧本海默傳》不僅讓讀者看到奧本海默更為豐富的人生內容,還對他的老師、朋友、親人、情人都有詳細描述。
這本傳記是對電影的有效補充,看完傳記,才能完整了解奧本海默的人生。
點擊下方圖片,直接跳轉下單補完奧本海默傳奇一生。
《哈利·波特:藝術設定集》
設定集拓展世界觀
1997年6月,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不久之後風靡全球。
2001年11月,華納出品的同名電影公映,陸續在全球收入10億美元票房,成為影史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這一切僅僅是開始,小說之後連出六部,構成了磅礴的七部曲,完整敘述了哈利·波特的成長,以及他與小夥伴們如何對抗法力無邊的伏地魔。
電影此後連拍七部,以八部曲的形式譜寫了一套魔幻電影鴻篇巨製,累計收入全球票房78億美元。
小說到電影,是一個艱辛曲折的改編創作過程。
《哈利·波特》原著構建了一個現代背景下的魔幻世界,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國王十字車站、對角巷……
這些讓讀者魂牽夢縈的場景,在大家的腦海中各有各的模樣。
電影只能塑造出一種具體的形象,如何能讓億萬讀者信服?
所以華納公司邀請了眾多藝術家為影片創作概念設計,小到一根魔法杖,大到學校和車站。
每一種道具、每一處場景,都要體現出現代與古典的完美融合,現實與魔法的巧妙嫁接。
概念藝術家們天才般地創作,為《哈利·波特》電影化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哈利·波特:藝術設定集》中,收錄了斯圖爾特·克萊格、安德魯·威廉姆森等藝術家的作品。
他們從素描草圖入手,之後再通過雕刻、布景等手段,逐步將小說中的魔法世界在片場還原。
譬如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場景設置,從外觀到內景,每一處都透著藝術家們的巧思和匠心。
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霍格沃茨的第一眼,就篤定相信,這就是魔法學校的真實模樣!
《哈利·波特:藝術設定集》收錄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智慧。
粉絲可以從這部設定集中看到文字到影像的過渡歷程,電影人可以從中汲取概念藝術創作的經驗。
《哈利·波特:魔杖收藏手冊》是與《設定集》同期出版的寶藏書籍。
《手冊》獨家附贈魔杖書籤,對影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的魔杖都有詳細介紹。
魔杖不僅僅是巫師的工具,更是他們力量和意圖的延伸,還是巫師真實性格的體現。
哈利的冬青木魔杖、鄧布利多的接骨木魔杖、伏地魔的紫衫木魔杖……每一根魔杖的秘密和歷史,都在《手冊》中有詳盡描繪。
這部《手冊》彌補了小說和電影的雙重缺失,生動地介紹了魔杖前世今生、用途特點,實乃哈迷們難以錯過的一部電影寶典。
《哈利·波特:藝術設定集》與《哈利·波特:魔杖收藏手冊》我們也為大家準備好了,點擊下圖可直接跳轉了解詳情哦。
幕後花絮類
《犬之島》背後的心血
2018年4月20日,好萊塢動畫電影《犬之島》於中國內地影院公映。
這部融合了科幻、動作、喜劇的影片,以定格動畫的形式進行拍攝。這在電腦動畫大行其道的今天,顯得復古且另類。
定格動畫就是逐格拍攝角色模型的動作,然後將畫面通過連續放映的方式呈現,從而產生動畫效果。
《犬之島》中的主要角色是大量的犬類,每一隻狗狗角色擁有專屬的毛色、五官,它們就連走路的姿態都各不相同。
劇組為了創作出形象的狗狗角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狗狗動作資料庫,狗狗的一舉一動都有詳細的數據記載。
動畫師根據這些數據,對片中的狗狗角色進行動作設計,確保狗狗走的每一步路都有理有據。
《犬之島》講述的是日本故事,韋斯·安德森這位美國導演,他是如何構建了一個和風濃郁的動畫世界?
《犬之島:韋斯·安德森作品典藏》對影片幕後的靈感來源、藝術設計理念、角色模型製作過程都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我們通過《製作特輯》可以知曉,韋斯·安德森從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等日本電影大師的作品中汲取營養。
書中類似的彩蛋知識點不勝枚舉。這部書不僅是《犬之島》的創作秘辛,也是韋斯·安德森的電影靈感揭秘。
韋斯·安德森是一位喜歡在電影中埋梗,融入隱喻的導演,他的每一個電影故事都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犬之島》的故事內涵解讀,如今在網絡上汗牛充棟。
但是,影迷如果想真正讀懂韋斯·安德森,還是要從《犬之島:動畫電影製作特輯》這樣的官方電影書籍入手,這才是打開電影創作者心靈之門的鑰匙。
同樣,我們把這本書為大家準備好了,點擊下圖,可直接購買。
《諾蘭變奏曲》
諾蘭如何成為諾蘭
今年夏天,諾蘭執導的傳記片《奧本海默》橫掃全球票房,累計收入高達9.4億美元,成為影史最賣座的二戰題材電影。
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好萊塢獨一無二的存在。他能夠肩負起高成本電影的導演工作,同時又能讓商業片保持鮮明的個人風格。
《蝙蝠俠:黑暗騎士》塑造了人性複雜化的蝙蝠俠和小丑,在銀幕上前所未見。《盜夢空間》用極致的想像力,講述了主人公在夢境中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星際穿越》《信條》等作品,更是融入了豐富的物理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敘述方式,將觀眾帶入到具備理論基礎的科幻電影世界。
電影書籍《諾蘭變奏曲》為影迷呈現了諾蘭電影的創作秘密。這部書是目前諾蘭導演唯一一部授權的揭秘之作。
他本人完整解讀了自己11部長片+4部短片的創作心路,堪稱了解諾蘭的電影秘籍。
這部書不僅文字內容豐富,同時收錄了近300幅劇照、片場照,以及諾蘭親子繪製的概念手稿。
《諾蘭變奏曲》是將諾蘭電影才華的起源,點擊下圖,即可解鎖他走過的每一步電影之路。
-END-
9.3分神級續作,這劇太燒腦
《入殮師》導演首部華語片,等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