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在世俗的標準中,能去哈佛讀書的都是天之驕子,相當於一只腳邁入了「成功」的門檻,實現階層躍升。然而 每年,哈佛都有10%以上的學子被錄取後單方面放棄入學。拒絕的原因除了低額獎助學金、專業等核心因素,地理位置、學校環境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最終選擇。與其一味地衝刺名校,不如綜合自身條件和需求,多多關注與學校的匹配度,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校。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爬藤mews (ID: patengnews)
文丨爬藤老編 編丨May
當你的郵箱收到了來自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你是狂喜,還是狂喜?
全世界範圍內,哈佛大學都是無可爭議的一流大學。它不僅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且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 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
可以說,哈佛是所有留美學子的夢中情校,也是美國教育的頂尖殿堂。
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一所享譽世界的名校,每年還是有數以百計的同學在拒絕入學!
根據數據顯示,哈佛大學2022Fall總共收到了61220份申請,錄取了1954名學生,然而入學率僅為83%。
入學率,就是收到offer後實際去學校報到入學的學生比例,即接受錄取的新生人數和學校發出去的錄取總數之間的比。新生入學率越高,表示學校越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歡。
也就是說, 今年有17%的錄取者,即332名學生在拿到offer後,卻沒有選擇就讀哈佛大學。
聽著感覺很奇怪,為什麼明明拿到了通往人生巔峰的入場券,卻還是來了個急剎車?
其實美國大學的入學率真的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可觀,哈佛83%的新生入學率已經是佼佼者了,是可以發布出來炫耀的程度
哈佛連續三年保持超高的入學率
而其他大部分的美國院校,新生入學率能達到70%,都已經算是鳳毛麟角。
其實從新生入學率,也可以看出這所學校的吸引人程度、優質程度。畢竟面對多個offer、權衡考慮之後的選擇,要比申請時的選擇更為值得參考。
入學率不僅是申請學生重視,美國大學也非常關注,畢竟一旦被多數人放了鴿子,口碑下降還是小事,同時還會導致學校達不到招生目標、學費收入降低等等問題。
那除了哈佛,美國還有哪些大學的新生入學率比較可觀,頗受學生家長的歡迎呢?
美國大學入學率排名榜單
去年,U.S. News發布了一份名為《Universities/Colleges Where Students Are Eager to Enroll》的榜單,也就是入學率最高的美國大學排行榜。
榜單把2019年入學率高於50%的綜合型大學和文理學院都羅列了出來,分別做成了兩份排名供大家參考。
之所以沒有選2020年,也是考慮到疫情的特殊性,很多學生受疫情影響選擇了Gap Year,推遲了入學的時間,所以數據大概沒有2019年的參考價值大。
綜合性大學新生入學率榜單
在綜合性大學中, 哈佛和 史丹福以82%的入學率位居第一,其他排名靠前的都是TOP30的大學,如 芝大、MIT、普林斯頓等,藤校全部榜上有名。
比較特別的是81%入學率的 楊百翰大學,這所大學是美國最大的教會大學,雖然在中國不出名,但其實很厲害。在美國最具價值大學的排名中,楊百翰大學位列第一,超過了普林斯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知名校友,曾經被U.S.News評為美國最受學生喜愛的大學。
文理學院新生入學率榜單
文理學院中 美國空軍學院和 美國軍事學院入學率高達99%和98%。
主要是由於美國軍人的待遇非常好,包括浮動住房補貼、差旅補貼、交通費、安家費、家庭分居補助、海外駐紮補助、服裝費、特殊服裝費等30多種,因為待遇太好,每年申請的人數也不少,能被錄取的話想必沒有什麼人會想拒絕吧!
由此看來,實際的「福利待遇」,要比學校的「名聲」,來得更有吸引力一點。
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多拒絕哈佛的申請者,都是因為其他學校給的實在太多了……
他們為什麼拒絕哈佛
很多人不知道,影視演員葉璇曾經也拒絕過哈佛的offer。
1990年,年僅10歲的葉璇赴美求學,就讀於美國紐約的一所公立中學,剛入學就一鳴驚人。
先是和導師參與研究項目,獲得全球最大規模、最高等級、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科學競賽植物學學科一等獎。
隨後,高中畢業180門功課成績全A,奪得全紐約市第一名,哈佛、紐大、哥大、韋爾斯利等多所名校紛紛向她遞來橄欖枝。
但是,葉璇經過一番周密的計劃後,毅然放棄了哈佛,轉身投進了韋爾斯利的懷抱。
韋爾斯利
原因很簡單:哈佛太「摳」了,只肯給葉璇部分獎學金。反觀韋爾斯利,直接給她開了全額獎學金。
韋爾斯利是美國最優秀的女子學院之一,希拉蕊、宋美齡、冰心等眾多著名女性都誕生於此。
對於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說,尤其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出國求學的留學生來說,全額獎學金、高額助學金實在太具有誘惑力了。
但偏偏哈佛在這個方面,確實是有點「摳」。
當學費成為一種負擔的時候,學生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能夠為自己提供更多獎學金的學校,最大限度地減輕生活負擔。
「美版知乎」Quora上,一位答主@Richard Dahan就分享了自己拒絕哈佛的經歷:
你為上大學的費用發過愁嗎?如果這個費用再乘以四倍呢?
我的父母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就是把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送進大學的同時,不背負任何債務。為此,他們甚至從我們出生前就開始存錢,經濟狀況也算不錯,但即便如此,4筆學費也是一大筆錢。
幸運的是,很多精英大學都會提供助學金,我們拿到的錄取offer在這方面也都頗為慷慨。
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哈佛大學。哈佛的助學金比起MIT、史丹福和哥大提供的數額,大概少了一萬美金!注意,這個數字是每一年的錢!
所以,最後綜合考慮,我還是選擇了MIT。
而除了獎學金和補助金的問題,還有學生會因為專業問題放棄哈佛。
此前,比爾·蓋茨的兒子羅里·蓋茨就曾因此放棄了哈佛、耶魯、史丹福、普林斯頓等TOP校offer,而選擇了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是世界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他非常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需要用排名「鍍金」,而是在專業領域裡深耕下去。
網友Beheruz也曾發帖表示,自己的兒子拒絕了哈佛法學院,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因為企業法一直是他的興趣所在,他認為哥大這個專業更好,能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他在一所知名律所工作,他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決定。
可見,不少學校儘管在綜合排名上比不上哈佛,但在專業上,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這對於那些想要在領域內深耕的學生來說,更是巨大的吸引力。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還有 地理位置、學校環境、氛圍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申請學生最終是否選擇哈佛。
適合比「名聲」更重要
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在「舉世聞名的高校」和「名氣一般的好大學」中,一般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誰會不喜歡臉上有光呢?
進入名校,確實是一件讓自己和家人都很有面子的事,可 面子不能代替真實的求學體驗!
哈佛、耶魯等TOP校的確排名高、名氣大,但同時也意味著 更大的壓力。賓大心理諮詢和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威廉·亞歷山大早已證實: 在常春藤盟校,學生可能面臨巨大壓力。
而心理壓力,可能只是名校壓力的冰山一角,更多學生的痛苦,隱藏在看似平靜的水面下。
因此, 與其一味地衝刺名校,不如綜合自身條件和需求,多多關注與學校的匹配度,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校。
當我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更需要仔細想一想,我們真正想要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樣的。
名校確實能給我們豐富的學術資源,可是大學並不僅有學術,校園生活、朋友關係、實踐機會...... 能否在這個環境里得到平衡,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在與自己氣質不符的大學讀書生活,哪怕是名校,也實在算不上一件快樂的事,甚至是煎熬。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