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最怕什麼?在野外碰到蛇該怎麼做呢?

2022-08-18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蛇最怕什麼?在野外碰到蛇該怎麼做呢?

我曾經在林子裡采野菜的時候與一條蛇遭遇,但我沒有絲毫驚慌,瞄準了蛇的「弱點」,三下五除二就將它給收拾了!事後,我回家跟爺爺說起這件事時還一陣後怕!看著我拎著這條一米多長的大蛇,奶奶在廚房中沖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我家住在東北老林區,從小我便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雖然農村生活較苦,但也在摸爬滾打中鍛鍊出了一身膽量。那是在艷陽7月的某一天,我獨自一人來到了後山的林子中采野菜,道路崎嶇,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前走去,菜是採到了不少,足夠這幾天吃的了,我便打算下山回家!

突然,在前面道路上竄出了一條綠色的大蛇,目測有一米多長,我被驚的一動不動,我想著,我不動的話,可能蛇自己就離開了,大家都相安無事。沒想到,這條蛇似乎是感覺到了我的存在,竟然不爬了,頭部也慢慢朝著我這邊轉動,沒辦法,我只能先下手為強,抄起傢伙將這條蛇給「解決」掉了!

估計很多人在野外突然遇到一條蛇的時候,都會大呼小叫、驚慌失措,這是很多人的本能反應,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認為,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動物!其實,不用對蛇有這麼大的恐懼,因為當你被蛇嚇一跳的時候,蛇可能也被嚇住了!在後面的對峙過程中,才能分出來勝負!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蛇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和它的弱點在哪裡,以及遇到蛇的時候該如何解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蛇的基本信息介紹

蛇是一種分布範圍及其廣泛的動物,除了南極、北極,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看到蛇的身影,即便是沙漠、海洋。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的已知蛇類有3000多種,從最小的如蚯蚓般大小的鉤盲蛇,到體型碩大的亞馬遜森蚺,蛇的體重甚至可以超過成年人,而且還不包括未發現的極個別大型蟒類!

蛇是一種冷血、食物性動物,小型蛇類以蟲、蟻、鼠、鳥為食,大型蛇類會捕食活動性更強的動物為食,蟒蛇的絞殺能力毋庸置疑,甚至可以吞下一隻羚羊!

蛇的生存環境極其多樣,說不準會在哪裡發現蛇的蹤跡,水裡、樹上、土裡、草叢裡、溝渠里、石塊中、沙漠中都可能發現蛇的身影,所以,在野外人煙稀少的地方遭遇蛇的機率是很大的!

目前,在我國境內的蛇類,共有241種左右,大部分蛇類屬於體型較小的,特別是在亞洲,像在電影中看到的【狂蟒之災】那種巨大的蛇類,都屬於體型巨大的森蚺類,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居住環境中是很難看到的!基本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遭遇的都是一米以下的蛇類,超過2米的少之又少!

在我國境內,最大的蛇類屬於緬甸區域的緬甸蟒,成年體型可以達到7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上百公斤,較比平時所見的蛇類,簡直屬於「龐然大物」了!但是請放心,除了這種巨大蛇類,基本在生活中不會遇到特別巨大的蛇!今天,我要跟大家討論的主角,也是體型在1-3米之間的蛇類,應對這種蛇類我們普通的成年人還是有一戰之力的,所以,下面說的應對方法是有一定作用的!

與蛇正面對峙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1、不要逃跑

像我與這條1米長的大蛇遭遇的時候,是會嚇一跳的,普通人的做法一定是渾身一哆嗦,然後不管不顧的驚慌失措、大喊大叫,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引起蛇的應激反應,蛇可能還沒有攻擊人的慾望,但是人要是突然的刺激到了蛇,比如大喊大叫、逃跑,弄出來那麼大的動靜,是會激怒蛇的,被蛇咬的滋味可不好受!

2、尋找武器

不逃跑是前提,見機行事更重要,赤手空搏吃虧的永遠是自己,所以,以防被蛇突然攻擊,手中有武器可以讓自己壯膽,野外環境中,尋找腳邊的石頭、木棍、樹枝都可以,以長木棍最佳,一旦蛇有進攻的意圖,起碼保證自己有反抗之力!

3、保持耐心

前面兩條說的都是以防萬一,蛇不會貿然對你進行攻擊的,除非你一腳踩到了蛇身上,或者蛇發狂了,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真的在野外遭遇到蛇了,理智是很重要的,能夠不出聲將蛇嚇跑是最好的,你默不作聲,或許蛇就會慢慢離去。所以,與蛇對峙的時候,需要耐心,將蛇耗走,避免發生衝突是很重要的!

以上說的,都是跟蛇遭遇時候的冷靜處理方法,目的是在於將蛇驅離,保持耐心,保持進攻的主動性,保持足夠的理智很重要!下面,我再介紹一下蛇的弱點都有哪些?了解到蛇的弱點,才能在對峙中有更多的信心,甚至在蛇發起進攻的時候能做到英勇面對:

1、蛇的「七寸」不能一概而論,進攻位置需要視情況而定

所謂的「七寸」可不是說的固定長度,而是指蛇的致命弱點,也就是蛇的心臟部位!所以,每條蛇的大小不同,心臟的位置也不同,擊打哪裡也要視情況而定!打蛇就要精準打擊到蛇的致命處,打到了蛇的心臟處,蛇便會非死即傷!

當然了,蛇可不會輕易將蛇的弱點暴露出來,心臟部位一般在蛇頭下方、蛇身上方的不遠處,真的與蛇對峙的時候,蛇發怒狀態下,是會將頭部抬起來的,一抬頭,心臟部位就會難以把握!

所以,有信心打中蛇心固然最好,如果打不中蛇心,那麼蛇身的其他部位也是可以的,在力量足夠大的時候,打哪裡都會迅速令蛇喪失攻擊力!下圖所示,蛇的身體是長條狀,拋開舌頭的攻擊性,蛇胃、蛇腸是最容易攻擊的部位!

理論上是這麼講的,但假如你手中是長棍武器,那麼,即便是蛇直立腦袋,也可以橫掃千軍,巨大的力量也會使蛇受到精準打擊!

2、蛻皮期的蛇處於虛弱狀態

蛇這種動物,是具有周期性的脫皮行為的,去掉死皮,長出新皮,有助於更好的成長發育,成年蛇類每年要進行3-4次蛻皮,每次蛻皮都要間隔3-4個月,蛇不像人類有手有腳,蛻皮的過程完全是靠摩擦,在石縫間、樹根處進行多次來回的摩擦,整個蛻皮過程會耗費蛇幾分鐘、幾個小時、幾天不等,越是年長的蛇,耗費的時間越久!而且,這個艱難的蛻皮過程會耗盡蛇的力氣,水分也會流失,處於剛蛻皮完狀態下的蛇類,是很虛弱的!

蛻皮之後的蛇,不僅身體缺乏力氣,就連視力、嗅覺都會受到影響,所以,當你在這個時候遭遇到這樣一條蛇,儘量還是遠離為好,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主動招惹,萬一,這條蛇是個寧死不屈的主,非要咬上你一口,何必呢?

3、冬眠狀態的蛇,攻擊性很弱

蛇會冬眠,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蛇需要躲避嚴寒,鑽進深層土壤進行避寒!

因為蛇是一種變溫的動物,普遍活躍溫度在20-30度之間,溫度驟降在10度以下,蛇體內的酶活性變低,新陳代謝水平也逐漸維持到最低狀態,能量無法持續輸出,不吃不喝的狀態下也就沒有反抗之力了!

也就是說,越是寒冷的地方,蛇的活躍性越低,攻擊力也就越弱,反而在熱帶區域,蛇的活動時間、活動範圍、攻擊性都普遍比寒冷地區的蛇類更強,所以,熱帶的蛇更危險!

4、吃飽之後的蛇攻擊力變低

蛇這種動物,吃食物的方式是生吞,根本沒有嚼這一說,吞進肚子之後再慢慢消化,體型巨大的蟒蛇,吞掉一隻兔子、一隻羚羊、一隻水牛便會將肚子撐起,試想一下,依靠蛇的消化速度,可能鼓鼓的肚子需要消化幾天甚至半個月才能完成!

人也是一樣,吃飽了的確是有力氣幹活,但是吃撐了呢?正常一頓飯的量,非要吃進去一個月的量,身體能承受的住嗎?自己的體重加上食物的體重,還想要暴躁的發動攻擊,怎麼可能呢?

所以,在飢餓狀態下的蛇才是最危險的,攻擊性才是最強的!

5、蛇的隱蔽性弱點部位--泄殖腔

這個部位可能很多人沒聽過,其實就是蛇的消化管、輸尿管、生殖管的合併稱呼,這個部位是十分隱蔽的,如果被蛇纏住了,可以試試用手摳這個部位,蛇受到刺激就會放鬆!

雖然這個手段有些不齒,但是為了安全,不講武德也沒有辦法!

6、蛇害怕刺激性氣味

看電視劇的時候,都知道,蛇害怕雄黃粉,其實蛇害怕的不是雄黃這個東西,而是因雄黃而散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

就算你將一隻渾身沾滿雄黃粉的老鼠放在一條蛇面前,蛇也會毫不猶豫的將老鼠吃掉,所以,蛇不害怕雄黃。

但是這個方法並不適合在野外突然遭遇蛇的時候使用,因為手中沒有合適的東西,誰也不能隨手帶著一罐什麼刺激性的氣體吧,難道要學習臭鼬主動放氣?這點一般人做不到!但在野外駐紮的時候可以準備驅蛇粉、雄黃粉、風油精、大蒜沫等,灑在周圍是可以起到預防作用的。

7、蛇的爬行速度很慢,距離足夠的話,逃跑來得及

這個說法可能很多人有疑義,我說的是「距離足夠的話」,因為當你在遠處發現前方有蛇的時候,你的突然反向提速是可以脫離蛇的進攻範圍的!

別以為都像電影中一樣,蛇是不會貿然追著你的,並不是你跑不過蛇,要相信你自己,只不過是被嚇的腳軟了而已!

蛇沒有雙腳,只能靠腹部雙側肌肉蠕動波浪式前行,遇到凹凸不平、樹枝、石塊阻攔還會降低蛇的追擊速度,地面的阻力是蛇前行最大的障礙!

我們來分析一下蛇的爬行速度:在正常爬行的時候,基本跟人步行的速度一致,能達到8公里/小時,這是相當緩慢的!再快也就是8-15公里/小時!

人奔跑起來的加速度可以達到30公里/小時,在瞬間爆發的時刻,蛇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可能你就已經跑遠了!除非是你跟蛇同時起步,而且蛇的速度在30邁以上才有可能追擊上你!顯然,在距離足夠的狀態下,你是可以逃跑的!要相信自己,距離夠遠,趕緊跑!

綜上所述

蛇這種動物不管是活著還是死掉,都不能忽視其危險性,因為剛剛蛇頭剛剛被斬下一小時仍具攻擊性,蛇不僅胡亂咬人,甚至還會咬自己,咬住就不會輕易鬆口!

在野外如果真的遇到蛇了,記住一定不要驚慌失措,像我上面說的,如果距離足夠遠,就趕緊跑,離開這裡!如果與蛇正面對峙上了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做刺激蛇發狂的事情,能將蛇耗走是最好的,如果非要跟蛇決一雌雄的話,也記住一點:找好武器,一擊必中!

要相信自己的實力,不要一看見蛇就被嚇住,冷靜處理,勇敢面對。要和平共處,大家相安無事,各走各的;要決一雌雄,必然不留情面,手到擒來!

對此,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歡迎補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721fcd8c09dba5949b358bb53bb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