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短短几周時間,德軍的裝甲集群橫衝直撞,向莫斯科方向縱深300多公里,蘇聯部署在西部地區的幾百萬部隊不僅沒能阻擋住德軍的進攻,連遲滯德軍裝甲集群縱深穿插為後方贏得一點時間都做不到,德軍除了在爭奪蘇聯境內各個河流橋樑的戰鬥中浪費一點時間外,幾乎就沒有受到有效的阻擊,以至於僅僅5天的時間,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兩個裝甲集群便攻克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順便將蘇聯部署於明斯克以西的西方面軍大部包圍,蘇軍50萬人被德軍俘虜。
一直以來,希特勒就把蘇聯當作德國最大的敵人,它不僅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更重要的是社會性質不同長時間一直敵對,而且蘇聯在工業發展方面絲毫不亞於德國,所以當德國入侵蘇聯時,歐洲各國都把反法西斯的重任寄託於蘇聯,然而通過德國進攻蘇聯第一階段的結果來看,不禁讓人大跌眼鏡,蘇聯損失幾百萬部隊不說還丟失了明斯克、基輔等重要的工業城市。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一邊倒的情況呢?是蘇聯武器裝備不如德國還是蘇聯對戰爭的準備不夠充分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呢?
德國入侵蘇聯的突破口就是中央集團軍群面對的布列斯特和比亞韋斯托克,以兩個裝甲集群分別突破,駐守在比亞維斯托克的是蘇軍坦克第4師,這是一支西方面軍相當倚重的裝甲部隊,擁有355輛坦克,其中包括讓德軍裝甲師聞風喪膽的T-34坦克21輛,配備有152毫米口徑主炮,重達68噸的KV型坦克10輛,另外師炮兵團還配備有對德國坦克極具殺傷力的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徑的大炮,而縱觀德軍的裝甲師,沒有一個武器裝備能與之比肩,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下轄五個裝甲師和三個摩托化師,坦克數量總共只有850輛,而且這些坦克對T-34和KV坦克毫無辦法。
通過對比,蘇聯的坦克第4師光坦克數量就堪比德軍三個裝甲師,那麼它又是如何被德軍打垮的呢?在阻擊德軍裝甲集群快速穿插的戰鬥中它又是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知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能知道德國為何能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高歌猛進。
1、戰前,蘇軍坦克第4師嚴格遵守統帥部的命令,不準備戰
早在1941年初,蘇聯統帥部就獲悉了德國進攻蘇聯的企圖,而當時的蘇聯統帥部沒有太過重視,蘇聯統帥部還是不相信德國會進攻蘇聯,另外統帥部還認為備戰會讓德軍誤認為挑釁,進而招致德國進攻,所以就連工兵督察員視察陣地時,也被嚴禁查看最前沿的防禦工事,史達林不想在前沿陣地上營造戰爭的氣氛,他想避免一切會被人看作是戰爭準備的東西,於是遠程火炮沒有準備,最前沿的坦克第4師在戰火打響的那一刻,還沒開進位於比亞韋斯托克東面森林的陣地中。
2、匆忙出發時,坦克第4師500人不見了,30%的坦克無法使用
德國入侵蘇聯的戰爭打響時,坦克第4師匆忙開赴廣袤的森林,既能隱蔽又能出其不意的攻擊德軍的裝甲部隊,然而10900人的編制,緊急集結少了500多人,醫療支隊只有150人,少了125人,更嚴重的是由於戰前並沒有對坦克進行系統的檢查,臨上戰場時才發現30%的坦克因為長時間失修無法開動,還有20%的坦克沒有足夠的燃料,只能當作炮塔使用,最後能順利開赴陣地的坦克不足50%,極大地說明了坦克第4師並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
3、凌亂的指揮,活生生的拆散坦克第4師,給了德軍以可乘之機
坦克第4師兩個坦克團和一個步兵旅前進沒多久,第10集團軍軍部又傳來了命令,坦克部隊和步兵必須分頭行動,步兵據守納雷夫河渡口,坦克團奉命開赴格羅德諾阻擊德軍,坦克第4師就這樣被拆散使用,他們首先遭到了德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打擊,雖然坦克並未損失多少,但步兵損失相當慘重,而坦克在前進過程中與德軍裝甲師相遇,德軍裝甲師選擇繞開第4師的坦克先頭部隊,從側翼將綿延十幾公里的坦克長隊分割開來,逐一殲滅,蘇軍坦克第4師就這樣被擊潰,僅殘存幾輛坦克藏進比亞沃維耶扎森林。
事實證明,蘇德戰爭爆發時,按照兵力部署和武器裝備,部署於蘇聯西部的西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足以抗衡德軍三大集團軍群,然而正是因為沒有及時的準備,加上戰鬥來臨之時部隊的慌亂以及各種指揮失誤,白白的葬送了上百萬的部隊,就像蘇軍坦克第4師那樣,沒有一個德軍裝甲師有蘇軍坦克第4師一樣充足的裝備,也沒有一個德軍裝甲師被指揮得如此糟糕,更沒有一個德軍裝甲師像蘇軍坦克第4師那樣被無謂地犧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