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顧】科技周期開啟,全球科技股共振

2023-09-07     雪球

原標題:【文字回顧】科技周期開啟,全球科技股共振

作者:雪球路演

來源:雪球

》》》點此觀看直播回放《《《

#好市發聲,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節來啦!基金學習大禮包派送中:年度好書免費郵到家+雪球獨家策略報告限量送,點擊直播間彈窗/直播回顧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後,基金學習大禮包立馬拿到手!

#好市發聲,浪底淘金#百位大咖齊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節

【直播主題】科技周期開啟,全球科技股共振

【直播嘉賓】匯添富基金 基金經理 樂無穹

【直播看點】

國內經濟逐步復甦,疊加下半年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同時科技大周期開啟,全球科技股共振行情下,下半年恒生科技的投資機會很值得期待。

(1)如何看待當前的港股投資

(2)通過指數工具配置港股科技板塊

以下為完整直播文字回顧:

添財醬: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匯添富基金的直播間,我是這場直播的主持人添財醬,今天請到的老師是匯添富的基金經理樂無穹樂樂老師,歡迎樂樂老師。

樂無穹:大家好,我是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的基金經理樂無穹。

添財醬:今天為什麼請到樂老師到直播間跟大家做內容分享是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最近市場似乎活躍起來了,大家又重新提起投資熱情,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討論時提出「行情是不是要來了,我該買什麼的問題。」

另外我們希望大家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配置概念,A股市場這兩年給我們的很多感受和提示就是市場波動相對來說比較大,我們做投資選擇時可以多元地看不同市場的表現,給自己做相應的資產配置,幫助自己更好地管理財富。

今天這場直播要關注的點跟很多朋友在思考的點很貼近,一是關注科技板塊,這是今年一直探討的話題,上半年是市場的絕對主流之一,下半年是不是可以再次成為焦點?很多朋友問我。

另外我們會帶大家看看不同的市場,看看港股市場,一方面是過去一段時間港股市場表現並不是特別亮眼,很多朋友問有沒有抄底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港股上半年不亮眼,但進入下半年表現相對有了一些起色,這個起色能不能成為起點,成為關注焦點。

相應的問題我們會結合起來一起看,今天請來樂樂老師交流分享,添財醬也要再次提示大家,第一,大家看直播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在評論區,我們會爭取留出時間多請樂樂老師互動交流。你有問題提問,我們多請老師解答。

您觀看直播時可以打開產品包,針對這場直播內容我們為大家精挑細選了產品,大家可以加以了解,先加入自選方便日後觀察,針對產品的問題歡迎藉此機會多多提問、探討,我們希望幫助大家更好了解匯添富的產品。

接下來進入今天這場話題的討論,先說一說近期大家關注的動向,最近一段時間南向資金一直在維持著關於港股增持的態勢,流入金額不小,近一個月流入750億元。

現在數據又有進一步增加,很多朋友再次提起興趣,港股是不是值得投,港股到底有哪些亮眼之處,先請樂樂老師總結和點評。

樂無穹:剛才主持人提到了資金面的問題,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看資金面、流動性和基本面,北上資金今年在流入A股方面是沒有那麼積極的,今年1月大幅流入,累計來看截止到8月底流入在1400億人民幣左右。但在1月份是流入,之後幾個月基本是走平的狀態,8月份大幅流出,接近900億,也就是說如果扣掉8月份北上資金對於A股的流入狀態,差不多在兩千三四百億的水平。

南向資金今年上半年也是凈流入,但它的流入是相對穩定的,不像北向資金今年1月份流入之後走平,沒有累計的流入狀態,到8月份又流出,8月份時大家會感受到一波行情的轉變。

南向資金在8月份和北向出現明顯差異,北向大量流出,南向大量流入,而且這個流入在8月份是今年流入最大的月份,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的流入差不多是2100億港幣(折算成人民幣不到2000億),8月份流入差不多750億以上了,差不多一個月流入了整個上半年流入的1/3甚至以上。

說明大家對於港股配置的熱情是在提升的。我們找找原因:

一是港股市場本身基本面跟著大中華區,又面向全球投資者,資金流動性是全球化的態勢。我們看到流動性方面,在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或是在去年3月份開始迅速加息的周期,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的狀態之下,大家對於港股流動性的變化已經產生了預期上的改變,也就是說我們會看到港股流動性在下半年的緩解。

美聯儲很有可能降息節奏沒有那麼快,加息步伐到現在為止,下一次就在9月下旬,又會有一次議息會,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幾次。

從市場反映的加息預期來看,每次都不超過30%,很可能明年初會出現降息的變化,這個機率在增大。港股市場和全球流動性的關係緊密,大家可以看港幣匯率流動性變化的點和幾次加息的時點,比較一致。從近一兩年的變化來看。

市場的變化使得市場本身有充足資金支持它的估值修復,港股從去年10月底結束往前推算兩年,基本是兩年大跌的行情,這兩年我們看到了大量比較負面的影響因素,2021年時是網際網路強監管,港股里有很多頭部網際網路企業。

2022年基本是流動性收縮的環境,到現在負面壓制因素如果說已經消失或是在逐漸消失,市場對於港股會有更積極的表現。網際網路強監管這件事,相信市場在2022年已經把這個負面消化了。而現在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的廣告業務、電商業務是跟隨經濟復甦步伐變化的,如果廣告主企業本身有收入提升預期,他們也更容易投廣告,投放廣告的企業遍布各種行業,和整個經濟比較相關。

電商跟大家的消費能力相關,線上交易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常用習慣,經濟復甦、消費意願的提升,內需起來對於電商業務也有幫助和修復。今年網際網路業績基本面從二季度來看,特別是廣告業務其實比較超預期,增速相對一季度來說也有10%-20%左右的同比提升,提升了10-20個百分點,也就是一季度同比是增長的,二季度增速還加快了。如果大家看到了基本面和流動性的改善,結合起來對下半年的港股就會有比較強的股價修復預期。

添財醬:為什麼現在大家又重新提港股機會,一方面像樂樂老師提到的美聯儲加息預期,讓大家對於港股的流動性有了更高的預期。

另一方面是大環境,網際網路企業接下來的表現也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樂無穹:還可以補充一下,大家可能會看估值,恒生科技如果算TTM的估值也就在25倍,不到30倍的水平。頭部網際網路按這樣的PE估值水平,我們覺得是性價比比較高的水平。

另外看A股和港股投資的整體性改變,當然這就不局限於網際網路或某一類企業,如果同一家企業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一部分股份在A股交易,一部分股份在港股交易,兩個市場的定價邏輯和投資者參與不同。

可能在港股上是15港幣交易,A股上是20人民幣交易,存在一些價差。如果我們以這套股票看A股和港股的價差,其實也可以比較A股和港股之間的投資性價比。因為它完全是同一套股票。

大家自己算是很麻煩的,現在這樣的公司可以用哪個指標看?一是恒生的港股通AH折溢價指數,HSAHP,這個值現在在140幾,去年10月底時曾經達到過150幾的高點,而現在140幾的水平,上周還到過150左右的高點,150-160之間基本上是歷史上折溢價的高點。

大家可以看近兩年,每次這個指標到150以上,或者在140-150的水平時基本都是港股的一個底部。相當於我們用AH折溢價的指標也可以看到,是否存在港股更便宜的機會。這個150指的是平均來說,如果A股在150塊錢交易,港股就在100塊錢交易,類似這樣的概念。這個數值在140-150左右,相當於A股比港股整體貴了50%,可以感受一下這個溢價差別。

這一套A股港股一起上市的股票,差不多是一兩百隻,大家用這個指標,看A股港股同時上市的股票,港股定價更便宜的機會。最近這個指標在從高點往下走。

要麼是港股不斷修復,漲的比A股好,要麼是A股跌得更多,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指標,港股好多次的指數低位和這個AH溢價指標的高位是很對應的。

添財醬:這算是樂樂老師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我們進行港股A股投資比較的小方法,大家可以關注AH的折溢價,給自己一個參考標準,包括除了消息面以外的,資金的流動等都是我們的綜合考慮指標。

剛才我們提到港股投資機會時有一方面是流動性預期,另一方面是基本面轉好。

估值確實低,無論港股本身的估值還是對比A股,它都有較高性價比。第二點,樂樂老師重點講到了網際網路企業的基本面,這塊本身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是我們投資中國科技股的好方向,一些科技龍頭就在這個板塊中,而且這些板塊本身就扎堆港股上市,很多朋友問了相應的問題,上半年科技股表現比較不錯,但因為港股的種種原因,港股科技股的表現相對比較平,大家也想問接下來是不是有機會?包括如果我關注港股,你總得給我一個方向吧,科技股能不能成為一個方向,它可不可以成為港股的領頭羊?我們也來聽聽您的綜合分析。

樂無穹:如果說港股科技表現平平,可能也並不完全是正確結論,上半年在其中也會發現一些亮點,一個是恒生科技,港股科技行情去年10月底是低點,恒生科技從去年10月底算起,到現在它的漲幅在45%左右,大家習慣性從1月份算漲幅,恒生科技到今天(日內已經漲了兩三個點),算上這個漲幅今年差不多是5左右的漲幅,也是小幅為正的漲幅。如果包括去年最後兩個月,你會發現它45%的漲幅也是非常可觀的。

我們看到其中一些表現也是不錯的,比如最早推出大模型的搜尋引擎龍頭,從去年10月底漲幅到現在超過80%,今年以來的漲幅也超過30%以上,你要說30%以上是表現平平嗎?我覺得也挺亮眼了。

其中有一些龍頭標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AI科技這一波浪潮是有一定的映射關係的,從指數來看今年漲幅可能是個位數,今天大漲三個點,大家是不是覺得剛好回本,或是有一些盈利,但稍微拉長一兩個月來說它的表現也是非常好的。

整體來看,其它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有沒有像剛才提的搜尋引擎龍頭的表現,可能有些個別公司股價表現沒有那麼好,我們來看原因,今年上半年科技表現那麼好主要在哪些方面。

我們經常說A股科技股和美股有一定的映射關係,但港股也有關係,大中華區,全球科技到現在為止有很多東西關聯在一起,一是產業鏈上的關聯,一個是同類業務的類比關聯性。軟體方面海外領先,海外發生的這些是不是可以複製在中國,不是完全抄他們的模式,我們也是自主創新,但自主創新的邏輯和路徑很類似,這種關係的映射在我們的軟體上表現比較明顯,一個是辦公軟體,一個是大模型的開發領域,

海外大模型的核心公司,OpenAI,chatGPT,它相關的微軟,頭部企業接入了核心大模型之後能給它的產品帶來定價的提升,而且定價提升對它來說甚至是未來潛在收入的提升預期。

國內有實力做出大模型的企業,今年上半年陸續就有企業發布,8月15日正式開始實行生成式人工智慧法規落地,我們看到有一批大模型已經備案可以上線了,國內監管背景之下推出大模型,並且這個大模型能讓大家應用,開啟了國內大模型往下接入應用的新里程。

海外發生的事情國內可能也會慢慢推進,軟體方面誰能做出大模型,做出的大模型質量體驗更好,對大家來說未來這家企業的價值和提升會更受市場關注。

上半年國內比較關注硬體部分,主要集中在算力,伺服器、伺服器相關晶片,以及通信領域的光模塊,主要邏輯在於產業鏈映射的關係,最底層AI訓練所要用到的晶片,如果你想做大模型,搶晶片可能是第一件要試的事情,晶片最核心的GPU,海外企業幾乎算是百分之八九十壟斷市場的公司,對於它來說產品定價的提升,未來量的提升確定性非常強。

這種非常強的確定性也需要配套伺服器、通信光模塊,形成最終訓練大模型的硬體。配套硬體,國內很多公司參與到產業鏈的環節里,而這些公司很多是在A股,我們發現A股在硬體上的公司,在這種層面的產業鏈關係上參與度很高,所以這些公司獲得了市場關注以及股價漲幅。未來我們覺得AI浪潮,以及大模型相關應用、大模型上游相關算力,應該說是整個AI產業連結下來5-10年都會有的機會,一個新的科技創新周期。

港股方面呢,我們發現剛才說的軟體方面有一定的類似性,但硬體方面,港股的標的確實沒有那麼高的相關性存在。

特別是港股科技板塊里,電子製造比較多,過去是蘋果產業鏈,用到手機上的,現在手機或移動端應用普及度比較高,未來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率以及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上,近兩年從大的空間來說,這種滲透率的提升,大家可能是覺得到達了一個偏天花板的程度了。未來對於這種增速的想像力空間是很窄的,如果說你做的是跟這個產業鏈相關的,可能過去十年有非常好的表現,但未來可能你要轉到AI的方向,才能獲得科技浪潮帶來的大beta。港股科技里有部分包含了硬體,但大量的軟體頭部企業要看參與大模型的程度,以及未來大模型對於它本身業務的賦能程度。

走在前面的有搜索龍頭,但電商、遊戲、社交龍頭有跟進,但跟進程度好像沒有那麼強勁。其次,AI能給網際網路企業帶來多少的業務增量,它們本身體量已經很大了,AI給它帶來的增量現在還很難反映在財報上,上半年基本很難看到這種反映,其次是它的傳統業務是不是能進入修復階段,這是現階段做投資更關注的要點。也就是說,AI的未來可能給它帶來非常強的動能,但這個動能現在還沒看到,於是我就會更關注當前業務的進展情況。

網絡、廣告、遊戲,很多都跟經濟修復有關,而今年上半年的經濟修復好像也沒有特別盡如人意,下半年修復動力可能會強勁一些,所以上半年網際網路企業的盈利,有的一季度探底,有的在二季度,下半年隨著經濟修復的強預期,網際網路企業實際上是由傳統業務做支撐,跟著經濟有修復預期,其次是AI加成,未來這部分的加成想像空間可能很大。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我認為對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價值現在需要關注起來了。

港股科技硬體和軟體的部分主要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其次我們可能還會有一些造車新勢力。

造車新勢力企業在過去一兩年之前,我印象中它的權重非常低,但今年到現在的時點來看,基本上占到了12%、13%的權重,甚至恒生科技里第一大權重股就是一家造車新勢力的企業,雖然目前標的里只有三家。

從上半年車的銷量或交付情況來看,三家公司共交付了24萬輛左右的車,其中一家最近兩個月的月度交付都達到了3萬輛以上,最頭部這家,權重接近10%的企業,它最近兩個月的交付量都在3萬輛以上,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看到,一方面是新能源車,另一方面新能源車也在不斷智能化提升。AI和車也有業務結合點,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加智能的車,而且這個車可能會作為下一代類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終端。全面鋪開。

造車新勢力和網際網路屬於港股比較稀缺的標的,如果大家看到基本面、汽車交付量、業務基本面修復,下半年其實就可以關注起來了。

添財醬:您提到這一點我回想了一下,咱們的造車新勢力是不是都在港股上市?

樂無穹:A股確實比較少。

添財醬: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前面您跟我們分享行業機會,很多是就行業本身的特點和發展講的,我們有沒有可能關聯到生活中思考。

看一看科技或AI大爆發給生活帶來了什麼,比如前面提到的電子製造、汽車應用,其實也是落到了生活中,再包括這兩年大家特別喜歡刷的短視頻,短視頻背後也是算法,跟網際網路公司的前進、業務營收有關,到底AI的爆發給普通人帶來了什麼生活上的改變?這些又可以讓我們思考什麼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您也跟大家說一說您的想法。

樂無穹:我覺得AI目前給大家帶來的最大一方面是效率提升和工作門檻降低。

如果全面在各個領域鋪開需要一點時間,但已經可以看到一點傾向了。對於普通人來說大家可能會擔心未來人工智慧會不會搶了我的工作,如何跟人工智慧相處,當前階段我們覺得人工智慧還是偏工具化的屬性,現階段我們想的是怎麼利用人工智慧,未來可能是想著怎麼樣去和人工智慧共同相處,可能這是未來會出現的改變。

現在的人工智慧,或者說通用大模型在做什麼?chatGPT只是一個問答機器人,問它一個問題它給你一個回復,其實它可以以這個基礎功能為原點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東西,你可以讓它幫你創造一些內容,或是想要實現一個代碼的過程,我告訴它我提示怎麼樣的數據、怎麼樣處理這個數據,你用語言的形式傳達給它,它會幫你生成一個可能比較粗糙、有問題的答案,但可以省去你很多時間。

對於大家來說,其實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工作小助手,也就是說,現在你擁有了一個機器人下屬,你可以給它布置一些任務,雖然這個機器人下屬比較呆、比較弱智,但教教它,可能它就會給你更加優秀的反饋。或是你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告訴它,也許它不能完全理解,但你把步驟拆解之後,它可以給你相對優質的結果。

相當於如果大家做的是比較重複性的、繁瑣的工作,你可以用這些來提升工作效率。未來你用怎樣的表達方式讓它有更高產出,可能這是我們用這種工具時更需要考慮的問題。

也就是說過去這些工作是從零開始,大家自己搭建架構,未來可能你只要描述一個目標,它就會幫你把這些工作做好。很多領域的基礎工作是可以被提升效率的,但這不意味著人沒有價值,因為你需要讓它知道你需要形成怎樣的目標,也就是說,你要用你的目標以及你的表達來讓機器完成這件事情,實際上這是未來每個人在工作當中、在未來生活過程中考慮的問題。

說得再遠一點,剛才我們說的交互是在虛擬線上,未來很有可能變得實體化,它可能以機器人的形式出現,但可能會更遙遠一些,現在有一些公司在做機器人的嘗試。

這種嘗試在今年特別受關注,關注也來自於智能化的提升。過去如果智能局限在我給你說一件事,你只能執行這件事,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做我告訴你的這件事情,那這不是智能,也就是如果A、那麼B;如果C,那麼D。要把所有情景窮盡以後輸入一套程序,這個機器人才能完全達到目標,而且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是沒辦法窮舉的。

你想讓機器人更加智能的話,意味著它需要一種通用人工智慧給它的大腦提升智力。當通用人工智慧出現時,大家會覺得這種機器人可能具備一定條件了,未來具有形體的機器人可能會慢慢隨著人工智慧的推進而出現,現在機器人想像空間也非常大。

未來每一家可能會有護理或保姆型的機器人,這種圖景也不是不能想像,只不過我們到這一步還需要幾年或是更長時間,也要看通用大模型的提升和疊代多快。

添財醬:您說到這我忽然想到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之前大家討論的,人工智慧出來之後會不會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其實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普通人對這個行業有一定距離,現在它的應用還沒有完全深入和普及,很多東西我們不了解,所以可能會產生一些擔憂和畏懼心理。但像您所說的,我們用另一種視角,多研究一下它可以為我們幹什麼,我們怎樣使用它。

說不定我們的焦慮就會少一分。這是一點。

第二點,感覺人工智慧接下來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所以我們真的探討一些機會時,是不是有的機會要放得特別長遠?

樂無穹:會有這種情況,當你覺得它三五年才會實現,可能突然出現一個產品,本來你覺得是三年以後的事情,但這個產品出現以後會迅速把三年之後的預期拉到現在。就像chatGPT這種,之前大家完全沒有預期,出現以後大家覺得它很新、很未來,一下把未來拉到眼前,到底這個程度是多少,一年還是兩年,大家可能有分歧,但方向比較確定,人工智慧會爆髮式發展的方向是確定的。

至於它走哪條細分路徑,用的是Transformer的智能模型,還是用另一種開源模型,探索路徑是多樣的,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模型,就像chatGPT用了一套模型,谷歌用了另一套模型,國內很多用是開源模型,對於路徑可能是有選擇的,但方向和圖景是比較明確的。

當然大家會覺得現階段很多時候是在講故事,但軟體方面的創新,確實一個是高度不確定性,一個是市場對它的預期有高有低,但一旦有新的產品推出時,市場會迅速聚焦到這個產品上,當你去做投資時,你覺得接下來幾年已經有明確方向出現,只是在等一個機會,整體原本業務都在修復的狀態下,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相當於它的傳統業務在改善,而新業務有可能給它帶來爆髮式增量,是這種關係。

添財醬:我特別想問觀眾朋友,剛才我們暢想一些未來的應用場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著樂樂老師的思緒進行一些暢想,確實有一點自己的感想,比如您說未來的保姆式應用,大家會想這是普通人的應用嗎?未來是不是我需要花很高的價格才能得到服務。

我個人的感受,比如現在很多電子產品製造廠商,很多電子產品的價格已經接近平民化了,並且他們在做一件什麼事,比方說他們在做一些所謂集成式的管控,比方說你下載一個APP,買了他們家的家電,可能你可以直接在APP上管理燈的開關,電器產品,同一個品牌的我們家有音箱、有電飯煲,其實它是一種集成式管理,只不過還沒有完全先進到賦予更高人工智慧的層次。

晶片和算法能力達到之後,它是不是可以真正來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再去使用它它真正會給我們每個人帶來改變,其實這無論是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是對於相關行業,甚至是對於有能力做開發和進一步應用的企業都是一種空間和發展。

樂無穹: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案例,您剛剛說的。現在看來成本很高,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可能在幾十萬的水平,而且看它能實現什麼樣的功能,過去電腦和PC機剛出來時,可能只能很簡單地編輯文檔,只能打字,調調字體,而且是非常不方便的機器,和現在的Word根本沒法兒比,當時這樣一台電腦賣一兩千美金,如果按當時國內的收入水平來算,可能需要工作5-10年才能買得起這樣一款產品。但後來隨著技術逐漸發展,其實也很快到了PC機進入每個人辦公使用的情況。

現在大家用筆記本電腦,相比幾十年前,幾十年前它剛出來時它當然是非常昂貴的產品,但隨著工業化和市場技術的發展,技術發展帶來成本降低,大家看到可能會變得更普世化,技術應用讓大家更便利。

添財醬:經過這一番討論,我們終於知道未來科技廠的布置場景應該放什麼,比如我們可以放智能汽車,再比如還可以放一隻「大白」,機器人的終極夢想還是服務於我們的生活和身體需求,真的很期待。

曾經你們看過的電影未來可能真的可以映射到我們的生活中。接下來的時間很重要,前面更多是對於投資行業的梳理,包括未來頭部機會的探討,接下來很重要的一點是落到實際投資上。

今天我們看到恒生科技這樣的指數在今天斬獲了3%的漲幅,最近大家問關於港股和科技股的機會,是因為實實在在的行情在不斷表現和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匯添富其實有很多跟港股和科技股有關的產品,在樂樂老師的管理之下,也有一些產品對口,比如滬港深雲計算。

另外我們還有一支恒生科技產品,像這樣一支產品,我想投港股,是不是就買恒生科技就夠了?另外是一個上車時機的問題,大家最喜歡問的是,這個產品當下我能不能上車,我們也得給大家梳理一下。

樂無穹:恒生科技本身是港股科技的標杆,覆蓋比較全面的港股科技產品就是這個指數,它的業務範圍比較廣泛,有跟信息技術網際網路結合的科技領域,包括硬體製造,軟硬結合,這個指數是從硬體和兩個角度都有覆蓋。

它還覆蓋了造車新勢力的企業,這些企業本身做智能化也是比較領先的。從比例來看,網際網路相關的占60%左右的權重,整個指數里25%是電商板塊,另外25%是文娛類,遊戲社交的板塊,造車新勢力差不多占12-13%的權重,底層還有晶片製造,兩家頭部公司,國際上比較領先的公司也在我們的成分股里。

指數共30隻成分股,但它的業務覆蓋範圍也比較廣,裡面的頭部企業都比較有代表性,大家會看到前十大拉出來基本都是大家熟悉的那些,很可能它們的產品都是大家日常使用的。

它屬於既龍頭聚焦,業務覆蓋又比較廣的指數。科創是國內成長科技類的板塊,恒生科技可以作為港股科技成長的代表,如果你想投港股這個方向,這條指數基本就是你的最好選擇了。

有一些港股通科技、港股通網際網路的標的範圍可能比較局限,符合港股通資格的股票才能進入它的範圍,而港股通資格和它的業務不完全關聯,跟股票上市時的股本結構更相關。覆蓋比較全面的港股科技標的,恒生科技可能是比較好的標的,並且它的個股集中度不會太高。

前四五大基本都是卡到8%的上限,前十大里可能有七八隻都是7%-8%的權重,個股之間相對均衡,業務結構上覆蓋全面,個股相對分散化,去年前年,港股一天漲跌幅18%、20%,非常刺激,它沒有漲跌幅限制,如果大家對於港股風險比較擔憂的話,做指數投資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剛才提到另外一個產品,雲計算,它是軟硬體覆蓋,既投港股又投A股,各條細分上的業務和當今我們看到的AI主題非常契合。

一個是底層算力,伺服器、光模塊企業覆蓋比較多,也是剛才我提到的A股上半年特別受關注的,和海外核心GPU廠商有比較多的供應鏈關係;軟體部分,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在裡面,應用方面跟AI也比較相關。國內也有其它雲計算的指數,但它們大部分是純A股的,如果說港股下半年的beta值得期待,我們這裡面含20%左右的港股,對大家來說可能也是一個幫助,雲計算這部分跟AI主線特別對應,恒生科技里有比較多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有傳統業務修復的預期。另外還有晶片,一部分跟AI晶片相關,但晶片產業鏈本身種類非常多。

有可能是用在車上的晶片,也有可能是計算類的晶片,業務範圍很廣,是全產業鏈的概念,設計、製造、封測,整個晶片製造的各個環節,加上更加上游的材料和設備,全國包括進去,50隻股票,現在我們叫「晶片50ETF」。

三支產品,恒生科技是513260,它有ETF,並且有聯結。晶片我們有晶片50ETF,有跟它一樣對標指數的增強產品,在場外,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雲計算是場外的產品,不管是ETF也好還是場外也好,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或喜歡的方向進行配置。

添財醬:剛才樂樂老師給我們進行了三隻產品的介紹,一個產品是恒生科技,這幾隻產品大家現在都可以打開購物包。

一隻是匯添富恒生科技指數,我建議大家把購物包的產品先加入自選,未來可以密切觀察,剛才樂樂老師介紹的恒生科技指數,完全是對應恒生科技指數產品,覆蓋範圍非常廣,我特地記了一下,基本我們能夠想到的方面都覆蓋了,網際網路企業、電商企業、文娛類型、造車新勢力、晶片製造,相對來說它非常集中於港股,布局非常全。

如果您想尋求這樣一支指數產品,它可以作為大家比較不錯的選擇。

還有一支是滬港深雲計算,也在我們的產品包中,這支產品是A+H股組合,很多朋友除了投資港股也想捕捉A股的投資機會,如果你是基於這方面的思考,它可以作為大家的選擇。另一方面,這個產品是雲計算,剛好對應這一輪爆發的風口。

樂無穹:算力的內容,大模型相關的企業,和大模型相關的應用企業也在,它也是軟硬體結合,只不過硬體和這一輪算力,或者說它的硬體相比恒生科技和硬體部分的算力更相關。

添財醬:如果您要在當下尋找非常集中的風口,這塊也可以作為選擇,「滬港深雲計算」,也在我們的產品包中,記得加自選。

第三塊是晶片,它是全產業鏈的概念,上游是材料,中游是不是偏晶片製造?

樂無穹:上游無論上是材料+設備,比如製造晶片需要一個產線,最初建產線時就要買設備了,當產線建完後生產晶片就需要材料,材料是生產過程中持續消耗的東西。以前很多晶片廠商是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到封測一體化,這種企業叫IDM。

隨著全球化分工,這種模式變少了很多,大部分企業會做晶片設計,讓晶片製造廠商代工,所以恒生科技里提到的兩家企業都是晶片代工企業,也叫製造,製造和代工比較接近,接下來是封測廠商。整條產業鏈上五大環節就是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測,另外有一塊獨立的IDM,也就是設計製造封測一體化,這種企業數量比較少,全產業鏈概念,我們的晶片50ETF里都覆蓋,也就是選擇樣本時會全部考慮晶片、半導體業務的公司,然後選擇市值比較大的這些,把它整體放進去。

添財醬:最後一個問題想就著晶片問您,關於晶片,我們去探討它的投資機會,最強的動力是市場需求嗎?

樂無穹:這個確實,長期來看,全球晶片市場的增長跟下游產品息息相關,大量晶片用在電腦、手機里,還有一些通信晶片,另外是車晶片,這些是比較大的使用方向。過去幾年手機、電腦快速增長的階段,你會看到這類晶片的向上周期非常明顯。到現階段我們會看到過去兩年晶片處於周期往下的階段,去庫存周期6-8個季度基本會結束。

市場預期不同種類的周期節奏不太一樣,差一兩個季度,但大致預期很可能在下半年,或是明年上半年一季度左右,可能會產生修復或反轉預期。

資本市場的反應可能會比真正的生產周期更快一些,所以大家在現階段可以關注起來了。

添財醬:正好您談到這個事,我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上車時機的問題,我們說了三支產品,三支產品總還是有一些區別,是不是在所謂上車時機的選擇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樂無穹:我覺得大的方向比較一致,比如港股方面的流動性和改善預期比較強,港股彈性可能會體現得比較強。

你看港股含量,那就是恒生科技,特別是底部修復的動力,或者說它的空間,我覺得更大一些。A股部分,硬體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表現已經不錯了,港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我們還沒有明顯看到跟對它的期待相匹配的表現,所以從港股彈性以及估值方向來說,現階段大家可以更多關注港股。

添財醬: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今天整場直播的大概總結,前面講到了,如大家所想,進入7月底,整個港股市場的活躍性慢慢起來,日內有一些明顯波動,今天我們也看到了,恒生科技走出了比較高的漲幅,剛才我們講了比較重要的幾點。

一是港股更具備全球流動性的預期,隨著大家對美聯儲加息的轉向(預期),不管是放緩還是未來暫停加息,也會讓港股流動性預期更充分,這是流動性方面的支持。另一部分是港股市場中曾經壓制行情的企業的基本面轉向,像網際網路企業,監管慢慢進入為生,我們看到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業務又重新活躍起來了。

像一些遊戲業務、廣告業務等等,可能這也能作為港股基本面轉向的信號。

三是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港股估值,前面我們說估值低,估值低的表現是什麼?很多朋友不太清楚,30低?50低還是15低?一直以來大家可能搞不清楚,今天樂樂老師給了大家一個新的參考方案,我們說高或低其實一定有相對性,怎樣看相對性,今天給大家一個參考,你可以看AH股的折價率,從折價率來看,它的確處在歷史比較低的水平。

樂無穹:AH的那個值叫溢價率,意味著港股比較便宜。

大家可以看,這個指標是恒生公開發布的,中證有一個滬港AH的指標,這部分就只包含滬市的部分。

添財醬:剛才我剛好說反了,應該是H股對比A股的折價。如果是A股,那就是溢價率的表現。聽您介紹,從歷史數值來看,來到目前的數值,看歷史走勢的話,接下來它可能會有轉向表現。

樂無穹:現在它在歷史相對高的位置,我們看最近兩年,它在150左右的位置時通常對應著港股的相對低點。可以這麼看。

添財醬:這一點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認為當下港股估值比較低,具備投資性價比,大家可以關注起來。

我們平台很多朋友不僅是基民,也是股民,如果你自己也研究股票,樂樂老師的話也可以給您參考,您可以進行比較和研究。如果您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跟我們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給到回應,因為直播時間比較有限。這是關於港股投資性價比的問題。

第二,現在大家面對AI大爆發,科技創新行業發展提出了一些問題,比方說大家會探討社會性的問題,到底是好是壞,今天樂樂老師談的也非常實在。

大家都擔憂智能太過於強大,搶了人工的地盤,但從行業發展屬性來講,智能發展也是為了未來服務於人的效率提升,不管是工作效率還是生活效率,甚至是自己生命健康管理效率,都是為了提升效率,不管您做不做投資,都給大家一點建議,您在思考人工智慧發展到底能給您帶來什麼時,建議您更多想一想我未來如何駕馭這種發展,讓它服務於我,而不是焦慮,探討是不是該換工作了,未來要被智能代替了。換一個角度,打開新的世界。

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過程中,您對這方面的思考越多,可能也會促進智能的正向發展。

另一塊落到投資應用,像樂樂老師剛才列舉的,比如有著明確需求的晶片行業,再比如現在我們看到的大爆發算法、算力公司,包括一些應用場景,智能汽車的應用,都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相關細分行業的機會您都可以關注。

怎樣關注,如何投資,今天我們列舉了一些產品以供選擇,大家可以再次打開產品包了解,一是對標恒生科技指數的匯添富恒生科技指數,一支QDII產品。

它是可以幫助大家布局有別於A股市場的產品。

樂無穹:而且是場內ETF,費率特別低,QDII產品一般比A股的ETF產品費率稍微高一點,A股平均是0.5+0.1,我們是0.15+0.05,費率非常低。

添財醬:大家一定要記得看一看,而且它的布局非常廣,同學寫的非常對,「一建打包網際網路優質龍頭」。

不只是網際網路,包括晶片和汽車都有涵蓋,大家可以去看。很多朋友對晶片感興趣,一方面需求確定性太強了,另一方面是我們大力發展國產替代,前兩天華為相應產品發布,大家很期待「中國芯」進一步的強大和應用推廣,大家也可以參考相應的產品。

第三支基金產品是A+H股的科技方向布局,滬港深雲計算,大家可以關注起來,這一支也是樂樂老師的產品,大家可以加入自選密切跟蹤和觀察,有問題到我們的產品區提問,後續也會解答。

今天的時間就到這裡,本來約了45分鐘時間,聊著聊著希望對重點進行複述,幫助大家理解更深,稍微超時了一點,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感謝樂樂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實用、實在、有料的內容分享,希望對您的投資有所幫助,今天的直播先到這裡,感謝大家收看。

樂無穹:謝謝大家。

添財醬:拜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dadaec016a1df59edf5f3f9f05a1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