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召回李顯,是因為她不想立武家人為太子,她也不想把李家的江山交給武家人
,因此她才召回了李顯
。而且當時很多武家人都抱成一團,指使大臣上奏,讓他們立武家的子弟為太子。那個時候狄仁傑等大臣就上奏讓武則天還政於李唐,而且他們也表示這個舉動是順應民心,但是這個提議武則天並沒有接受。因為對於武則天而言,她自己好不容易鞏固了政權又要拱手讓權,她是難以接受的。在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之後,她讓侄子們做宰相以及將軍開始掌握大權,而且大半都分給了武姓,並不是李姓。
矛盾的想法
種種跡象表明,她開始是想讓武氏家族的人來當皇帝的。但是當時太子之爭越來越嚴重,而且武則天的意願也遭到了狄仁傑這些人的反對。武則天也知道狄仁傑是自己非常器重的大臣,如果對方不贊同自己的意見。那麼自己以後離開人世,朝廷就會掀起大的波浪,而且還會造成時局動亂,所以她覺得非常的矛盾。
陛下的兒子
她說狄仁傑也知道武則天是個什麼想法,她也知道武則天的脾氣,如果跟武則天對著干,那麼最後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弄巧成拙。最後武則天就召見狄仁傑,問狄仁傑立誰當太子要妥當一些,狄仁傑直接回答說,陛下的兒子。狄仁傑還表示,自古以來只聽說過將父母的牌位放到太廟裡面,然後享受後是子孫的供奉。
權衡利弊
但是從來沒有說過,侄子會把姑姑的牌位放到太廟裡面。所以對於武則天而言,如果要立自己的侄子為太子,雖然可以保住武周的政權,但是以後這些侄子們絕對不會把自己的牌位放在廟裡面供奉。因此她在權衡利弊之後,就將李顯召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