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張琴, 女,50歲
自從婆婆住進我家,我那小姑子也藉口搬了進來。沒多久,好端端的小姑非要去醫院做手術,於是,我們家躺了兩個病人!得罪不起也送不走——
01
2017年,公公突發心臟病,驟然離世。同年,婆婆被查出了食道癌。我們幾個子女,四方奔走,到處求人,終於在合肥市找了最好的醫生給婆婆開刀,手術做的很成功。
可臨近出院,婆婆到底和誰一起生活成了難題。
婆婆生了三男一女,我老公是老二。她平時和老大一起住在六安老家的祖宅里。這次婆婆手術後,我老公和小叔堅決不同意讓我婆婆再回老家,大家都想為老人盡孝。
幾個子女爭論不休,最後決定婆婆出院後,三個兒子家輪流照顧,一家住三個月。
因為我家離醫院最近,所以婆婆出院的第一站就是住在我家。為了讓婆婆安心養病,我特地把我們的主臥騰出來,換上了新的床單被套,還裝上了新空調。
婆婆出院那天,家裡來了一大家子人。我做了十菜一湯,還給婆婆另準備排骨蘑菇湯和小米南瓜粥。
婆婆躺在床上,說吃啥都沒味道,我給她夾了一點肉末茄子,她又說茄子軟趴趴,吃著難受,,讓我把老公叫來陪她聊聊天。
我覺得婆婆有話要說,便把碗筷遞給我老公,自己先出去了。
晚上,老公支支吾吾地和我說,婆婆希望小姑來我家照顧她。我聽完很不樂意,反問我老公:「是我照顧的不好麼?我們不是早就商量好了麼?我先把十天年假休了,在家照顧媽。
之後媽就可以下地走走,囡囡也放假回來了,我每天上班前把菜做好,囡囡熱一下就行了。再不行,我們請個小時工,也就中午做個飯的事。」
老公摟著我的肩膀安撫道:「沒人說你不好,只是我媽覺得終歸是自己女兒照顧的順心,請個外人在家,花錢不說,還讓人以為子女不願意照顧她呢。」
我還是不情願,問道:「小姑來咱家照顧媽,她自己家不要了啊。」
「我妹上個活剛停,現在在家呆著也沒事。妹夫去打工了,孩子上學也不在家。來咱家照顧媽,順便幫你打打下手,挺好的。」老公笑嘻嘻地說。
我知道這事肯定沒得商量了,婆婆和老公已經定下來,和我說不過是通知我罷了。我氣得抱手坐在飄窗上不說話。
公公在世時,家境一直不錯。所以,三個兒子讀了書,唯獨小女兒小學畢業就輟學了。這事是我公婆一家的遺憾。尤其是我老公,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大學生。
以前面對小姑的種種無理舉動,我老公總說:「我妹沒文化,不要和她計較。」婆婆也是對小姑偏愛有加,覺得小姑是個可憐人。所以,小姑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
那年,我剛生完囡囡,在婆婆家坐月子,正逢家裡在給小姑準備嫁妝。有天中午,我在午睡,迷迷糊糊看到婆婆在翻我的柜子。
我坐起身來,問婆婆是不是有事。婆婆慌忙說在找東西,讓我別起來了。
後來,我發現我陪嫁的金鐲子不見了。我婆婆見這個事瞞不下去了,才告訴我鐲子給小姑當陪嫁了。
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我爸媽一分彩禮都沒要,只給了我一對金鐲子。得知我的嫁妝變成小姑的嫁妝後,我在家痛哭。
老公也十分氣憤,可那又能怎麼樣,已經陪嫁出去的東西還能要回來麼?
這些年,無論是小姑家蓋房子,還是買車,我們都是能幫就幫。不能幫的,由我婆婆出馬,一哭二鬧的,也還是幫了。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沒人再提過那個鐲子的事,這事也在我心中淤成了結。
所以,我非常不樂意小姑來我家。但是,她還是拿著行李住進了我家。
來的那天,她一進我家,就搶著打掃。準備午飯也是手腳利索,沒半小時,飯就做好了。
午飯後,婆婆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你看,大惠(我小姑的名字)來你這照顧我都耽誤上班了,人家也要生活,你之前不是想找保姆麼,不如把給保姆的錢給大惠吧,都是一家人,錢給外人不如給自家人。」
我也能體會小姑的難處,況且婆婆都開口了,小姑來我家照顧婆婆,順手還幫襯我做點家務,於情於理都該發工資。
我說:「媽,那你看,我給小姑一個月4000工資,我再給她2000買菜,你覺得行不行。」
婆婆滿臉堆笑:「多少錢你看著給,都是一家人,不用算那麼清。」第二天,我就把買菜錢給了小姑,囑咐她每天買點好菜燉點湯給婆婆養身體,不夠再找我拿。
頭幾天伙食都不錯,每頓葷素搭配,四菜一湯。可是一周沒過,我發現我家餐桌已經綠油油一片了,炒白菜,炒包菜,辣椒炒乾子,韭菜炒千張,儘是這幾個菜的排列組合。
我忍不住試探地問小姑:「大惠,天天吃這麼素,媽身體哪吃得消?」小姑扒著飯,嘟嘟囔囔地回我:「給媽做了排骨湯。」我起身去廚房,一揭蓋,裡面就三四塊排骨。我不悅地問:「怎麼湯里就幾塊排骨?」
小姑脖子一橫,說道:「排骨湯是做給媽喝的。你們要補什麼?吃那麼多也不怕三高。」我轉頭看老公,老公躲避我的視線,悶聲不吭。
於是,我索性每天下班自己買菜,排骨是天天都買的,隔三天就買一隻烏雞,周末買野生黑魚,可這些都被小姑存放進冰箱冷凍室里了。
我每每問起,小姑給我的理由就是,雞和魚都是發物,媽不能吃,天天吃排骨,媽已經吃煩了。
02
女兒暑假回家,因為我們的主臥讓給了婆婆和小姑,我和老公住進了女兒的次臥,女兒不得不去書房支小床。
女兒上過烹飪課,做菜比我做的都好吃。她也想為奶奶盡一份孝心,就提出要攬下中午做菜的活。
可這個提議卻引起了小姑的不滿,認為女兒是針對她。於是每到吃飯,小姑寧願吃咸豆角,也一口都不吃我女兒做的菜,婆婆也說不合口味。
為了家庭和睦,我們最終還是將掌勺大權交給了小姑。
女兒私下和我透露,婆婆並不是不喜歡她做的菜。有一次女兒在做菜,透過玻璃看到,婆婆在用手偷吃餐桌上的魚香肉絲,吃了好幾口,吃完還用手指把菜扒勻。
但是到了真正吃飯的時候,婆婆又和小姑一起只吃咸豆角和青菜。
天天吃素的日子實在難熬,我和女兒達成共識:每天晚上趁著散步,去附近快餐店吃點好的。
我叫老公和我們一起出去開小灶,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我,說:「我也是農民的兒子,苦出身,哪有這麼嬌氣,我媽能吃,我就能吃。」
有天晚上,我和女兒在家應付地吃了兩口就出門去牛肉麵店加餐。一進門,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
女兒指著那個背影,叫了一聲:「爸。」看著老公面前的那碗牛肉麵外加大排,我們一家面面相覷,哭笑不得。
小姑來家大半個月的某天,她突然提出趁在市裡的機會,要去醫院做子宮肌瘤的手術。
老公和婆婆舉雙手贊成,都說拖了那麼久的病,早就該去醫院做掉了。小姑去醫院前,找我預支了一個月的薪水,說是做手術身上的錢不夠。
就這樣,小姑做完手術,我家躺了兩個病人。
因為小姑和婆婆都在我家養病,我家一時竟比過年還要熱鬧。女兒返校後,每個周末,小姑的兒子都要來我家住,說是來照顧他媽,可每次都是周六午飯點來,上一下午網,周日睡到十一二點,吃個午飯又走了。
來家裡拜訪的親戚也是絡繹不絕。我就得忙進忙出地伺候一大家子人。這樣一來,伙食費一下子超出很多,我想到了月頭給小姑的2000,她也只買了一周的菜,應該還剩下不少。
一天晚飯後,我看小姑躺在床上邊嗑瓜子邊看電視,便和她商量:「大惠,你看這個月都結束了,這段時間我買菜花了不少錢,你那買菜錢還剩麼?剩的話就給我吧,我下個月買菜用。」
我自認為沒說什麼過分的話,沒想到激怒了小姑。她一下子從床上彈起來,指著我說:「嫂子,你是不是不放心我,我才休息兩周,之後又不是不照顧媽,不買菜了?
你是不是覺得我在你家躺著,占你家便宜了?有什麼就直說,不要拐彎抹角的。」
婆婆在一旁聽到,急忙趕來:「大惠都動手術了,你還想讓她幹活。你有什麼活,我來幫你干。不是我說你,你手縫那麼稀,錢都漏光了。」
「媽,我買那些好菜是想讓你和小姑補身體呀。又不是糟掉了。」我急忙反駁。
「我們才吃多少東西?你一家三口每頓都吃四菜一湯,還有你女兒,每天喝酸奶,吃冰激淋,這些都是給我們買的麼?」婆婆中氣十足地回我,一點也不像一個做了大手術,需要恢復的病人。
我女兒靠在主臥門口,看著房間裡發生的一切,說道:「姑姑,買菜錢是不是給弟弟買手機了?你連手術錢都沒有,上周哪來的錢給我弟呀?」
小姑的臉紅成了豬肝色:「真是沒大沒小啊!這都是你媽教的!我們家就沒出過你這麼不懂尊敬長輩的東西!」
「你們就知道欺負我媽,知道我媽念過書,不和你們計較。這麼瞧不上我媽,你倒是把我媽的金鐲子還給我媽呀。」20歲的女兒早已明辨是非,為我抱不平。家庭大戰就這樣被觸發了。
我見狀,趕緊捂住女兒的嘴,把她拖出門去。關上家門的時候,還能聽見小姑和我婆婆在房間裡鬼哭狼嚎的聲音。
我知道女兒是想幫我出頭,但是無論女兒說的在不在理,這都是一場吵不贏的架,解決這件事的關鍵還得是我老公。
可是晚上,老公息事寧人的態度令我失望。無非是老一套說辭,小姑和婆婆沒有文化,讓我和女兒不要和她們斤斤計較。
看在當年家裡讓他念書,沒讓小姑念書的份上,讓我們再忍一忍,還有兩個月,婆婆就去小叔家了。
話已至此,我自然只能作罷。萬萬沒想到,小姑住進我家的第二個月,小姑父從北京打工回來了,也住進了我家。
小姑父原來在一家園林公司上班,公司老闆和小姑父是舊識,一直對小姑父照顧有加,小姑父患有三高和糖尿病,幹不了重活,平時的工作就是幫花木洒洒水。
這家公司原本是做公家生意,這幾年各單位都提倡勤儉節約,定花草的單量大大減少,公司一日不如一日。
小姑父今年一直拿基本工資,各項補貼也都沒有了,小姑父覺得這是針對他,一氣之下跑回來了,說要在城裡找兩天工作,在我家落個腳。
加上一到周末,小姑的兒子也要來,我家只有三個房間,怎麼分配都是住不下的。索性我們一家三口搬了出來,在小區對面的賓館開了一間標間。
一想到自己明明有家,還要住在外面,我和女兒在賓館裡氣得落淚,老公在旁邊保證說,人家也不會住了不走,就這兩天的事,克服下就過去了。
這一保證就整整住了一周。我本還在暗自欣喜,心想小姑父還是明點事理的,沒有說一直呆在我家。
結果吃飯的時候,小姑喜形於色,和我老公說:「阿慶(小姑父名)打算在學校附近開個小商店,市口不錯,估計過幾個月就能把欠你的三萬塊還上。」
這個消息讓我措不及防,當場呆住。搞了半天,小姑父離開,是因為我老公私下贊助了他三萬塊做生意!
可是以小姑父那個不靠譜的性格,怎麼可能會踏踏實實做生意。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小姑父又跑回北京,干他的老本行了。
至於那三萬塊,就像我當年的金手鐲一樣,沒有了後文。
03
熬過了三個月,婆婆終於被小叔家接走。但小姑卻還留在我家,她讓我幫忙物色一份工作。
為了讓她早點離開,我四處託人,找了好幾份工作讓她挑,可她不是說太累,就是嫌錢太少。我看她根本不是誠心找工作的樣子,就甩手不管了。反正女兒已經回學校了,我也不回家給她做飯了,我每天三餐都去單位食堂吃。
果然僵持了一陣子,還是小姑先憋不住,開了口,她又提出讓我老公給她兒子找份體面的工作。小姑說:「我這輩子沒念過書,就這樣了。但我兒子不一樣呀,他肯定要進單位的,不能再像我和他爸這樣到處給人打工了。」
「這進單位是要憑本事考的,哪這麼容易?」我老公也已經表現出了不耐煩。
「那不是還有沒編制的麼?你就糊弄我不懂,你上次給那誰找了工作,我都瞧見了,媽都和我說了。親外甥不幫,幫別人你倒很上心。」
我老公急忙解釋:「人家985畢業的,單位正好缺這方面人才,我就是拉個線。他來上班,講道理還是我們單位占了便宜。」
「那我不管,你不幫親外甥,說到哪都是沒道理,不然我們讓媽評評理。」
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和小姑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我總結了三個規律。第一,我家小姑,只要聽說這事我們能辦,她絕不自己想辦法。大到找工作,小到買特產。
第二,只要有一件事我們沒幫她辦好,我們就裡外不是人,並且火速傳遍老家全村。
第三,她從不覺得我們幫助她,是出於親情,而是理所應當。
疲憊不堪的我們一心只想送走小姑。最後老公給小姑的兒子找了一份在項目上測量的工作。雖然在項目上,但是薪資待遇都不錯,又是國企,算是符合小姑的要求了。
按照約定,我們結給小姑8000塊錢看護費,小姑才終於從我家搬了出去……可是,再過幾個月,婆婆又會來我家住。
照顧婆婆,我自然是沒有意見的,可是莫名地,我總擔心小姑到時又會捲土重來……
編輯 | 美麗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