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特邀作者:凜然風骨
在宋國,他是力拔千鈞的猛士;在戰場,他也是赫赫有名的統帥。
若不是一場意外,他的人生也許會順風順水,成就錦繡般的人生。
然而,一次瘋狂之舉,最終讓他的人生偏離了軌道,駛向了一條不歸之路。
他就是春秋時期宋國著名悍將南宮長萬。
「勇士」、「驍將」、「戰俘」、「罪臣」、「國賊」,這些標籤貫穿了南宮長萬人生中的重大節點。
史海鉤沉,以古鑒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怎樣的緣由,造就這位春秋牛人的悲慘人生。
01、一次始料未及的敗仗
事情還要從齊魯兩國的「長勺之戰」說起。
春秋時期,禮法已喪,綱紀敗壞,諸侯國之間的征伐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公子糾在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王位的鬥爭中失敗後,支持公子糾的魯國便與齊國結下了梁子。
齊魯之戰,齊國兵強馬壯,氣勢洶洶,一開始讓魯莊公吃了大苦頭。當齊國軍隊再次進犯時,也就是在著名的長勺之戰時,莊公聽從主動請纓的謀士曹劌之策,一鼓作氣,報了「一箭之仇」。
齊桓公丟了面子,自然不會善罷甘休,經鮑叔牙的獻策,齊桓公便派遣使者前去拉攏宋國一起參戰。
自齊襄公起,齊宋兩國便是同盟,兩國約定同時攻擊魯國。
齊國以鮑叔牙為主將,宋國派遣的主帥就是南宮長萬。
鮑叔牙上次在長勺碰了壁,心裡早就憋著一股怒火,再兼南宮長萬有觸山舉鼎之力,魯國國內無人可與之匹敵,齊軍位於東北,宋軍位於東南,互為犄角,大有一鼓作氣擊穿魯國之勢。
公子偃在查看敵軍的陣勢後,提出了從宋軍進行突破的觀點。
宋國的軍隊本來就是齊國找來幫忙的,對魯國也沒有齊國那般的入骨之恨,再加上隊伍比較散漫,沒有統一的命令和整齊劃一的步調,很快就被魯國猛虎下山般的攻勢衝垮了。
南宮長萬雙拳難敵四手,只得敗退,逃至乘丘,又不甘心失敗,轉身沖入敵軍,與魯國力士顓孫廝殺在一處。
不得不說,南宮長萬的能力也可稱得上是超群絕倫了,兩人的正面交鋒,顓孫漸漸不能支撐了。這時,扭轉局勢的一幕出現了,只聽「嗖」的一聲,南宮長萬應聲大叫,原來是一支箭射中了右肩。
顓孫瞅准了南宮長萬拔箭而無暇防範之際,一戟刺穿了南宮長萬的左大腿。這下,這位宋國的驍勇之將再也沒有了反抗的能力,跌下馬來,魯國軍隊一擁上前,將其活捉。
南宮長萬算是顏面掃地了,由之前萬人矚目的國之肱股,一夜之間淪為了敵國階下囚,角色的迅速轉換,令他和宋國君民,甚至齊國都感到無法接受。
此時的他或許沒有想到,他的悲慘世界才剛剛開始。
02、一股按捺不住的烈焰
南宮長萬恃勇而驕的性格讓他付出了慘痛代價,不僅損兵折將,還要宋國向魯國低頭懇求,才放了他回去。
重回故土的南宮長萬被打上了一個永遠無法磨滅的恥辱印記——戰俘。
更不幸的是,國君宋閔公對他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之前有多敬仰和依仗他,現在就有多嫌棄和輕蔑他。
公元前682年的一天,宋閔公與宮裡的人一同到蒙澤遊玩,為了滿足大家的強烈渴求,宋閔公只好叫上南宮一同遊玩,讓他展示了自己的狩獵本事。
然而,看著大家為南宮出色的狩獵本事歡呼鼓掌,宋閔公的心裡開始不是滋味了:你一個靠著卑躬屈膝求情換回來的階下囚不知道夾起尾巴做人,反倒在我面前耀武揚威來了,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是不知道幾斤幾兩啊。
於是,宋閔公提出要與南宮長萬下棋,輸了就要罰一大杯酒。很快,南宮長萬被連罰五斗,在眾人面前出了大醜。
宋閔公見詭計得逞,於是藉機嘲諷他本來就是敗軍之將,又是別國的戰俘,現在在大夥面前展現過於常人的本事,到了國家需要他彰顯國威的時刻反倒上演了最丟人的一幕,不僅自己名聲掃地,還連累宋國成為天下的笑柄。
顯然,宋閔公此時已將南宮長萬視為「掃把星」了,全然沒有了乘丘戰爭前那愛才、敬才、惜才的情感流露。
南宮長萬看著眼前這位主子的嘴臉,又想起之前兩人一起爭奪獵物時的惡語相向,赫然發覺自己在別人心中早已沒有了任何的地位,形象也徹底跌入了谷底。
看著宋閔公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南宮長萬終於忍不住了,為自己早已破碎的心靈和不公的禮遇抗爭到底。
他要抬起頭來,重新做一個頂天立地、不屈不撓的男子漢!
就在一瞬間,一個恐怖的念頭在他的頭腦中萌生,並迅速發酵,終於,他出手了,說時遲,那時快,南宮長萬做出了這一生中最瘋狂,也是震驚宋國朝野的舉動——弒君滅臣!
關於南宮長萬殺害宋閔公,其中的一種說法是南宮長萬忽然掄起棋盤一揮,便將宋閔公的頭砸碎了,宋閔公癱倒在地身亡。
南宮長萬為了給自己爭取逃生的機會,一不做,二不休,又將聞訊趕來的仇牧和華督殺死。
此時的南宮長萬,知道已經鑄下大錯,決定將錯就錯,一不做二不休,掌控宋國!
03、一場竹籃打水的博弈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南宮長萬已無法回頭,他若還想在宋國立足,那就必須扶持一個聽命於自己的君主。
於是,他擁立公子游為君,驅逐宋國的舊臣,還為了防止宋國宗室的反撲而謀劃除掉公子御說。
可對手也不示弱,蕭邑大夫蕭叔大心聯合戴、武、宣、穆、莊五位宋國君主的族人借調曹國的軍隊,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很快就擊敗了打算消滅公子御說的南宮牛、猛獲率領的軍隊,並殺掉了公子游。
這下子公子御說占得先機,化被動為主動,他採納戴叔皮的獻策,對外假稱南宮牛軍隊得勝,讓南宮長萬放下戒心,等他前來,一舉剪除。
南宮長萬很快就知道了真實的消息,見自己扶持的公子游業已被殺,想著宋國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孝順的他扶母登車,破城門而奔陳國。
雖說躲過了一時之劫難,但南宮長萬此時已成為亂臣賊子,成功剿亂的公子御說怎麼會放過他?
南宮長萬之所以逃到陳國,是因為陳宋之間沒有多少外交,自己的本事正好也可為陳國君主所用。
要想讓陳國交出南宮長萬便要投其所好,於是,在公子眱的提議下,宋國使者重金賂陳。
在重金的誘惑以及對陳宋兩國曾經從屬地位的考量下,捕獲南宮長萬的大網悄然撒下,陳宣公先是指派公子結假裝表明自己的誠意,以此來穩住南宮,又用酒色麻痹南宮長萬的神經,趁其醺醺醉倒之際,囚其老母,讓力士們用犀牛皮將其包裹起來,又以牛筋束之。
南宮長萬縱有一身蠻力,也難以掙脫。很快被送到宋國,被處死。
可以說,南宮長萬從邁出那失去理智的一步開始,便已插翅難逃,終究要為自己當初的不計後果和一錯再錯付出代價,逃不過慘痛的悲劇命運。
「勇士」、「驍將」、「戰俘」、「罪臣」、「國賊」,這些標籤貫穿了南宮長萬人生中的重大節點,而在這一系列身份的轉變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逐漸扭曲,變得陰暗恐怖的心理狀態。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由又是什麼呢?
我們大多數人會更多的責怪於宋閔公,正是因為他一手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君臣關係,最終君臣分崩離析,離心離德,為自己招致了殺身之禍,也為國家帶來了動亂。
確實,南宮長萬也知道因為自己治軍不嚴讓敵軍找到了突破,他突然轉過頭來的奮勇一搏,說明了他想要彌補過失的態度,為自己和軍隊載譽而歸。
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非對魯莊公射來的暗箭未加提防,自己怎麼會淪為別人案板之上的魚肉呢?
他也知道因為自己治軍不嚴讓敵軍找到了突破口,但不能因為一次敗仗就否定一個人的能力,在整件事情的發展過程中,宋閔公得理不饒人,藉機羞辱的行為,是讓君臣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激化的導火索。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大將一旦失去了施展拳腳的機會,在君主那裡失去了可用的價值,對於他來說,就是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看似玩笑的話語,鄙夷的態度早已顯露無疑,宋閔公的態度和做法,讓本就恃才驕縱的南宮長萬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南宮長萬,這樣一個還沒有泯滅血性的男兒,為了自己和家人不再委曲求全的度過餘生,頭腦一熱,劍走偏鋒也許是在他的認知里最痛快的了結方式了。
君臣內鬥的慘劇,表面上看是宋閔公一手釀成的,但南宮長萬自身是否也存在問題呢?筆者認為也是存在的,他身上敢於為國拚命血戰到底,以及敢於反抗的精神固然可敬,但軍隊的戰爭歸根結底是群體的較量,個人的威風面對一支軍隊還是十分渺小,乘丘之敗便是其恃勇而驕,態度不端的有力證明。
同時,由宋國軍隊散漫無紀的表現,也可看出南宮長萬是一個做事隨便,容易自滿自負的人,他對待戰爭的態度,基本已經決定了局勢的走向。
面對宋閔公的咄咄逼人,他敢於反抗壓迫,為自己而活的舉動,確實看到他身上的錚錚鐵骨,但更顯示出他遇事不冷靜,做事易走極端的偏執型人格。
他頭腦簡單,事情早已敗露,卻還仍抱著一絲僥倖心理做著困獸之鬥,他的人格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註定了結局,戰爭和嘲諷讓他的缺陷無限放大,最終達到難以挽回的境地。
所以,於個人而言,是宋閔公和南宮長萬骨子裡的性格缺陷,導致了兩人的悲劇命運,當宋閔公的嫉恨和南宮長萬的怨憤在一次次猛烈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時,當宋閔公的惡語猶如錐骨之刺深深植入南宮長萬的心底時,當勢同水火的兩人針鋒相對時,一場對兩人毀滅性的打擊便無法避免。
在那個群雄紛爭的年代,除了國與國之間的土地爭奪,國家內部君臣由於各種原因的明爭暗鬥也是時有發生。
對於宋閔公和南宮長萬這對君臣之間來說,宋閔公要的是在臣子面前掙回君威,在諸侯國面前重振國威。
而南宮長萬也想要挽回自己的名聲,試著給自己爭一條出路,而當時的社會現實也讓南宮長萬重新振作的希望難以實現。
君主的選擇是多樣的,對於南宮長萬這樣的武將而言,為其鋪平拜將封侯道路的,都是累累白骨,加上君主對它的重用與賞識,才幹配上機遇,才能收穫成功人生。
一滴油墨便可攪混一池清水,人生中的污點有時候在別人心中會比你的高光時刻更刻骨銘心,何況在宋閔公的眼裡,南宮長萬的污點對於宋國都是極具屈辱性的時刻,作為一國之君,考慮更多的是本國的利益,而宋國也並非無人可用。
所以,在經歷過戰場上的重大失利並成為俘虜後,南宮長萬在宋國的地位急轉直下,人生將要進入從未有之變局也在所難免。
但君臣二人都不知道把控限度,而在那個環境背景下,每個人都要聽從君主的命令,宋閔公的態度直接讓南宮長萬往後的人生進入寒冬,身邊的人即使想要幫他也是無濟於事。
來自社會大環境的壓迫感,讓南宮長萬迫切需要尋找解脫的方式,他不得不向命運抗爭,只是粗俗的他逐漸喪失了理智。
在那個競爭激烈的朝堂上,南宮長萬就這樣成為了宋閔公手上的一枚棄子,他的做法極不可取,也被我們所否定,但我們是否也會想那個殘酷的大爭之世,土地要爭,國家要爭,內部的利益也要爭,有多少忠貞之士的報國之心被埋沒,他們悔過自新的態度被無視,最終只能抱恨終生。
有時候,刀劍的劃痕還會有消失的時候,冰冷帶刺的話語卻能讓人刻骨銘心,因為它們殺人誅心。一個人的心死了,向上之心沒有了,又談何人生的意義呢?前路的光芒沒有了,又談何生命的重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