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據媒體報道,近段時間,四川省涼山州公安機關在州市場監管、宣傳、網信、商務等部門密切配合下,成功偵辦了以「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涼山阿澤」為代表的四川首例「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目前,該案件已抓獲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網紅主播11人,搗毀MCN(網紅孵化機構)5個。
案件得以告破,不法分子被繩之以法,表面上看,事情似乎已經告一段落,一切復歸平靜,但實際上,這些案件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弭。
一方面,這些賣慘甚至造慘的短視頻,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公眾對大涼山貧困落後的「刻板印象」和「主觀偏見」,在「悲慘濾鏡」的作用下,不少網民甚至對大涼山的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產生了質疑。這嚴重破壞了大涼山的地方形象,嚴重傷害了大涼山當地百姓的感情,嚴重挑戰了大眾樸素的道德觀念。
另一方面,「賣慘營銷」極易激髮網友的同情心,調動他們的購買熱情,從短期看,這確實能夠給主播帶來可觀的銷售業績,但是這種泛濫的悲情,會逐步透支公眾對整個農產品市場的信任。加之,不少「賣慘營銷」經常植入「滯銷」劇情,不僅嚴重干擾和損害正常的市場秩序,還有可能整體拉低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降低農戶預期的利潤收益。
此外,一些不法MCN機構,圍繞「賣慘營銷」摸索形成了一條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制假售假灰色產業鏈。當「賣慘營銷」大行其道時,短視頻內容創作難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對於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極其不利。
對於「賣慘營銷」,儘管我們對其深惡痛絕,但目前常見整治手段多為闢謠、刪除、封禁等。由於違法成本過低,很多MCN機構和網紅在利益的驅使下以身試法、屢教不改。因此,必須予以嚴厲打擊,以法律利劍斬斷「賣慘營銷」利益鏈。
首先要細化相關行為的認定辦法。很多「賣慘營銷」從嚴格意義上講都涉及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同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依法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因此,要基於這些法律條文,進一步細化「賣慘營銷」廣告違法、消費欺詐的認定及處罰辦法,通過提高「賣慘營銷」的違法成本,對不法分子予以有力震懾,使其不敢實施相應的違法行為。
其次要壓實各方主體責任。2021年,國家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對網絡直播各方應該承擔的責任都予以了明確規定,MCN機構和網絡主播要對照規定,規範經營行為。另外,網絡平台必須切實履行管理責任,科學制定流量算法規則,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從源頭上剷除讓「賣慘營銷」的MCN機構和網紅主播野蠻生長的「土壤」。
最後要凝聚網絡治理工作合力。短視頻和電商直播行業想要健康發展、行穩致遠,就必須對「賣慘營銷」「造慘擺拍」等不良風氣及時糾偏。這需要公眾、媒體、平台、監管部門等共同努力,特別是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好網絡治理「主力軍」作用,積極整合資源優勢,及時建立高效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協同配合,並不斷探索建立網絡亂象治理長效機制,對「賣慘營銷」網絡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發現一起、打擊一起,力求達到查處一起、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來源:法治日報)
[ 責編:王宏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7398643af08b1483af4d20f01b0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