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仿佛還沒有交待清楚,就突然戛然而止。
終於大結局了,《安家》卻還是留下了一地的不圓滿
我回答:沒可能的。
《安家》中的闞先生郭濤在一段視頻中透露:《安家》的下一部是創業故事,而闞先生變成了徐姑姑的合伙人。
看來生氣生早了,《安家》竟然還真有第二部!
感覺可以期待一下子。
細細想來,《安家》這部劇如此出彩,並非全然是主演羅晉和孫儷的功勞,而是裡面堆砌了太多真實到有些刺眼的人物。
追劇的那些天裡,因為太多人物氣的吃不下飯,也卻會因為一些人物感動到落淚,大喊著「我又相信愛情了」。
人性善惡兩面,顯示的淋漓盡致。
01.
在大結局收官前,跟隨著房似錦、徐文昌這些房產中介的視角,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人性的故事。
而大結局前,不出意外的,又出現了一個令人恨的牙癢的角色——單親媽媽寧馨。
在劇中,某個雨夜,這位單親媽媽抱著發燒的女兒在ATM機中躲雨,打不到回家的車。
而這一幕被剛好路過的房似錦看到,勾起了房似錦內心的回憶。
自己剛來上海時,就是這麼狼狽啊。
眼前的兩人,像極了那時無助的自己。
於是,被勾起回憶的房似錦好心幫助母女倆。
而得到幫助的寧馨也沒有客氣,讓女兒把房似錦認作小姨,從此有什麼事都找房似錦。
自己要出差,孩子沒人看,就讓房似錦接送孩子上學。
要約會,又不想孩子沒人照顧,就把孩子丟給房似錦,然後謊稱自己是去出差。
以自己很不容易為由,道德綁架一樣的逼著房似錦幫她把舊房子賣個好價錢。(不容易的人多了好嗎?)
房似錦居然也是有求必應,打心眼裡替母女倆著想,真心把兩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人一旦看到和自己過往的悽慘有些像的人,果然會不自覺動惻隱之心)
房似錦口口聲聲說自己家裡有個缺口很大、存不住錢的錢袋子(指她總是要錢的母親),可為了幫母女倆賣出房子,自己卻墊付了五萬塊。
可讓房似錦沒想到的是,就在房子即將賣出的時候,寧馨母女居然擺了她一道。
有個畫面很有趣,寧馨似乎倒也不是那麼見利忘義,她對男朋友說:「這樣我變成什麼人啦?」
可隨著她們坐下來算了算能省多少錢後,她立刻變得笑顏如花。
變臉之快,令人乍舌。
房似錦找上門去,想問個清楚,卻被寧馨倒打一耙,認為她不就是想要錢嗎?
樓山關因此被開除。
人性的惡面竟可以令人悲涼如此。
可叫人諷刺的是,這樣的寧馨,被觀眾說是《安家》這部劇出現的最後一個惡人的寧馨,在孩子眼裡,可能是一個好媽媽。
孩子對寧馨是多麼依戀啊!
如果不是這樣,孩子怎麼可能將寧馨身上的那份自私自利的品行學習的那麼到位,不僅如出一轍,甚至於青出於藍。
孩子是最單純又叛逆的生物,你教她什麼,她就學什麼。
只要你愛她,孩子願意為你克制叛逆,學習你的一切。
只要你愛她,她不會與你作對的。
寧馨給了孩子足夠的愛。這些愛看起來如此可怕。
她的女兒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02.
人其實真的蠻複雜的。
論起《安家》里遭人恨的角色,潘貴雨毫無疑問能擠進前三。
同樣是生孩子,房似錦打從一生下來,潘貴雨就看她不起,還差點扔井裡淹死。
好不容易,房似錦來上海打拚,有錢有出息了,又屢屢上門吸血。
瞧她的台詞野蠻蠻橫有多麼的理所當然。
「房家棟,我告訴你,房家的錢,每一分都是你的!」
(徐姑姑去醫院看她時,拿了兩萬塊錢,潘貴雨讓房家棟接過,特地說了這一番話,暗示明示著表明房似錦的錢是房家的,那也應該是房家棟的)
真的讓人恨得牙痒痒。
可對於房家棟來說,她是個好媽媽。
不是嗎?
拋開上帝視角,如果有一個母親從小到大對你各種考慮,你工作後,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為你從姐姐那裡拿來了首付款買房,你不感激她嗎?
要知道,在別人眼裡,她是去壓榨母親,是去吸血。
但在兒子眼裡,這很可能是農村的老母親去低三下四求女兒,去看人臉色,去不要臉不要皮地把錢求來啊!
(第一,他沒法親眼看到潘貴雨是怎麼三番四次不要臉的壓榨女兒的;第二,就算看到了其實對於一個母親來說,這種撒潑無賴的方式也是很丟臉的,他可能還覺得母親竟然肯為了他這麼丟臉而感動呢)
在這裡,於是便出現了一個諷刺的循環。
對一個孩子的好,源自於對另一個孩子的惡。
03.
《安家》這部劇,雖然被很多房中介人士吐槽,說有點不專業,哪裡有房中介那麼無聊,會管那麼多閒事。
但它並不只突出人性不好的那方面。
我們因為某些人氣到不行的時候,也總會因為另一些人而感動。
比如為了一個承諾,從爺爺到自己,一共耗費了70多年光陰的耿叔。
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兒子。
為了當初的一句承諾死守了一輩子,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把房子完整的交給原屋主的後人。
信守承諾、契約精神,往往說出來容易,但做得到,才是考驗一個人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的門檻。
此外,還有攙扶著走過最後時光的宋爺爺江奶奶,也讓人無法不動容。
兩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
江奶奶想把房子賣掉給宋爺爺治病,宋爺爺想給江奶奶置辦一套電梯房養老。
兩位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心裡牽掛的還是對方。
為了對方,他們願意陪伴,願意奉獻,願意付出,不求回報。
這大概是對家,和家人意義的最好闡釋。
這也許是《安家》的閃光點。
有好人,有壞人。
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普通不過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廢話。
這世界本來就是有好人有壞人啊。
可惜的是,很久沒有一部劇,把這種事實拍的如此真實了。
人性這枚硬幣,本就是善惡兩面。
如何呈現呢?
唯有真實而已。
匆匆的結局,道不盡人性善惡,於是便意猶未盡,若真有第二部,便不妨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