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無暇赴死》為什麼要寫死邦德?看完電影我懂了!

2022-03-09     大俠探劇

原標題:《007:無暇赴死》為什麼要寫死邦德?看完電影我懂了!

十月最值得期待的好萊塢大片無疑是克雷格007告別3354。

《007:無暇赴死》 。

說忙得要死,誰能想到,就在這部電影里,被無數人算計,被毒死,被槍斃,被扔下橋,沉入海底,被扔上太空,還一次次回國做間諜工作的數十年如一日,為女王和國家赴湯蹈火的邦德,不僅真的死了,還是為老婆孩子死的。

或者影片真正的片名,應該改為 《007:慷慨赴死》 。

克雷格版的邦德謝幕大片時長163分鐘,打破了詹姆斯邦德電影的最長紀錄。

影片在海外影評網站的媒體口碑已被解除:爛番茄新鮮度87%,MTC專業綜合評分73,IMDB達到8分。在克雷格,主演的五部邦德電影中,它好於《007:大破量子危機》,低於第一部《007:大戰皇家賭場》和《007:大破天幕殺機》,與最後一部《007:幽靈黨》相似。

這部電影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上映。歐洲在票房上表現很好。尤其是在《007》的大本營英國,目前累計票房已經突破1億美元大關。截至上周日,這部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共獲得了5.257億美元的票房,電影的最後一個票房中心是中國市場。

電影在北美市場表現一般的重要原因被總結為電影觀眾主要由33,354名中老年觀眾組成,他們看電影的次數不如年輕觀眾多。換句話說,看007的觀眾都老了。

邦德老了,克雷格的技術不如以前了。年輕一代似乎對邦德「拳打腳踢」的戲劇不太感興趣。

在時代的洪流中,邦德終於被衝到了沙灘上。他的背後是整個傳統好萊塢動作片《江湖》的沒落。

從這個意義上說,就算邦德回歸,看完這部電影也不再是邦德,真的是時候和邦德說再見了

離別本身就讓人難過,影片也成為007系列中最難過的一部。如果你打算看這部電影,我的建議是:帶上足夠的紙巾。

說《無暇赴死》之前,我們先聊聊克雷格演過的前四部邦德電影

眾所周知,克雷格第一次以007的身份出現是在15年前,《007:大戰皇家賭場》年的2006年。在外界的挑戰下,他從一出場就註定是歷史上最特別的邦德。不同於第一部邦德肖恩康納利的純英倫風,羅傑摩爾版式幽默,以及南方版的皮爾斯布魯斯紳士優雅

克雷格版本的特點是——剛性。

為了拍攝《007》,丹尼爾克雷格戒了煙,接受了特殊的體能訓練,還長了20磅肌肉。最終,他用強健的肌肉、犀利的眼神和強悍的技巧取代了布魯斯南輕鬆的紳士氣質,影片基調也變得更加黑暗。

另一個重大的變化是,這個曾經生活在萬花叢中,從不接觸身體的花花公子,來到克雷格後,越來越被愛情所困

在他主演的第一部邦德電影中,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由伊娃格林扮演。她坐下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宣布她就是金錢。從那一刻起,邦德迅速墮落,他給女王寫了一封辭職信,打算退休,與女人共度一生。

然而這個女人最終背叛了他,在故事的結尾,他經歷了心碎,被迫再次拿起槍去執行自己的使命。

到了《大破天幕殺機》,執導《美國麗人》1《1917》的薩姆門德斯,導演給他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在這部電影中,他

不僅愛人被槍殺,還經歷了M夫人的死去,猶如失去了一位母親。

克雷格版的邦德演得越久,觀眾越是透過這個外表像鋼一樣的男人的軟肋,發現邦德正在從一個性格的「殺人執照擁有者」變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在克雷格的真摯演繹下,我們從007身上不只看到性感的外表,非凡的身手,更看到了這位上天遁地的銀幕硬漢內心柔情和疲憊。

這一切不斷堆疊,到《無暇赴死》,他終於顯露出最令人心酸的一面:一個男人的脆弱,渴望,和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

這一切,都讓邦德這個角色變得更加完整而動人。

除此之外,克雷格版的007系列還頂住了時代的風浪。

在他之前,肖恩康納利開創了這個系列,羅傑·摩爾帶領這個系列與《奪寶奇兵》等80年代好萊塢大片分庭抗禮,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四部007則成功抵擋住了來自《勇闖奪命島》、《變臉》等90年代好萊塢動作大片時代的衝擊。

但克雷格帶著這個系列的票房再創巔峰,《007:大破天幕殺機》全球票房達到了11億美元《007:幽靈黨》也有8.81億美元,在經典動作片系列中,只有湯姆·克魯斯的碟中諜系列和《速激》系列能與這個系列相提並論,曾經紅極一時的《伯恩》和極限特工系列則都在歲月中漸漸褪色了。

但在觀眾等待了六年後,克雷格也終於迎來自己邦德系列的終章。

《無暇赴死》為什麼成為最傷感的邦德電影

雖然更換了系列導演,但《007:無暇赴死》依然仿佛《007:幽靈黨》的下集。

上一部影片最後,邦德和瑪德琳·斯旺駕駛著阿斯頓·馬丁DB5遠走高飛,仿佛從此可以退出江湖。

然而《無暇赴死》一開始,失去了邦德五年的全球特工組織發現根本抵擋不了新一屆大反派,最後想到了已經隱退在牙買加過著退休生活的邦德。

被迫重出江湖的邦德,一開始的行動只是解救一名被綁架的科學家,但邦德很快發現,不再年輕的自己,終於迎來了史上最大危機。

目前而言,影片國內口碑一般。在豆瓣上評分7.0,不算突出。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腳踏實地的詹姆斯·邦德式動作驚悚片,是那種傳統邦德電影,製作精良,燃爆到底。

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除了邦德,幾位主要新角色都缺乏力度。

備受關注的007——黑人女演員拉什納·林奇,特色不突出,且有幾分暴躁,令人想起《24小時》中的鮑小強。

奧斯卡影帝拉米·馬雷克飾演的反派,雖然戴上了恐怖面具,但並沒能形成自己獨特氣質和魅力。最大問題是他顯得太年輕、太不嚇人,

很難讓人相信,邦德沒有栽在上一集的大反派那裡,卻栽在他手裡。

安娜·德·阿瑪施扮演的美麗中情局特工倒是既迷人又超級能幹,可惜並沒有多少發揮。

不過,本片的優點也很明顯。

首先,這是007系列第一次採用IMAX膠片攝影機拍攝, 結果義大利馬泰拉的鄉村風景被拍得美到了極致。

在打鬥設計和動作場面上,影片值得觀眾一飽眼福。

在頂級跑車的追逐槍戰中,不僅驚險刺激還有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看得讓人賞心悅目。

精心設計的打鬥戲如同一場視覺盛宴,雖然打了兩個多小時略顯疲憊,但整體節奏依然張弛有度。故事也說得高潮迭起。

當然最特別的是,影片不僅有緊湊的打鬥、眼花繚亂的全球取景、甚至越發新穎的犯罪手段,還有著深沉感傷的內核。

影片最後的最後,在圓柱形的通道里,特意讓邦德復刻了片頭經典的拔槍動作,槍響,敵人應聲而倒,仿佛一場巨大的懷舊。

這絕對是史上最長情的邦德。

影片中兩位新的邦女郎,與其說是邦女郎,倒不如說是邦夥伴,因為她們跟邦德沒有產生任何的親密關係,聯手打完壞人就走了,

從頭到尾,邦德只跟一個女人有情感糾葛,就是從上一部開始談戀愛的萊雅·賽杜飾演的瑪德琳。

曾經的他,是無堅不摧的性感武器。仿佛沒有女人能逃出他的硬漢溫柔,如今的邦德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多情變成長情,堅硬掩蓋脆弱,他親手在自己的終章敲碎了邦德最後的外殼,露出了一個有人性弱點,有牽絆、有恐懼、有弱點的男人。

從這一刻起,他的敵人,也不再是能力逆天的大boss,而是衰老的軀體、猶豫的內心和清晰的軟肋。

顯而易見,這只是一個希望妻兒安全的「普通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這個被反派要挾,疲態盡顯的007,一定是電影主創們最想要的謝幕方式。

我為什麼喜歡「慷慨赴死」這個結局?

某種意義上,《無暇赴死》顛覆了所有過去的邦德電影,曾經所有人都以為邦德是永遠都不會死的。

不管他遇到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片中受多麼重的傷嗎,都只是為他王者歸來做鋪墊而已。

因為邦德的魅力就在於,他永恆孤獨,他一無所有。只是周而復始地拯救世界,周而復始地喝酒飆車,周而復始地到處遇到不同的美人,他沒有軟肋,因為他沒有朋友,沒有家庭,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而這一次,有了軟肋的邦德,決定做一個普通人。

甚至,像普通人一樣去死。

也因此,我在影院看到電影最後一場戲的時候,終於忍不住破防,因為這次真的是邦德的最後任務了。

而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在最後的最後,觀眾和反派一起,察覺到了這個硬漢身上的軟肋,並目睹電影通過這種鄭重而悲情的方式,送了007最後一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這位許多男人幻想成為、卻無法成為的花花公子,曾經所向披靡、被所有女人愛著的獨行俠來說,這場悲傷的謝幕是圓滿的。

作為落幕之作,無論對於演員還是角色,這樣的結局既讓人心碎,又讓人有些安慰。

而所謂的「邦德再見」,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再次見到;二是再也不見。

最後的結局裡,一個行動略顯遲緩的男人站在死亡邊緣,從容地看著飛彈飛過,臉上的皺紋布滿了溝壑與滄桑,身上的傷疤是他的勳章,眼睛裡滿是溫柔的悲傷,邦德無暇赴死,但死亡終會來臨,遲暮的英雄終會謝幕,天下並無永恆的007。

從神壇上走下來的邦德,那些缺陷和軟肋,最後成為他最真實動人的部分。

在《成為詹姆斯邦德》紀錄片中,記錄了這位演了15年007,最後一部片酬高達2500萬美元的演員在拍攝《無暇赴死》最後殺青戲的片段後,在全體工作人員掌聲中離開拍攝現場的場景。

這個已經不再年輕的男人帶著一絲羞澀的笑意,走出最後的場景,消失在長長的街道轉角。

有影評人說,「我從沒想過我會在詹姆斯·邦德電影的結尾掉一滴眼淚,但《無暇赴死》實現了這個一點。」這也是我最真實的感受。

從《無暇赴死》以後,再也見不到克雷格版邦德電影。未來這個系列會如何呢?會有女版007嗎?

唯一肯定的是,時間不會給任何人特權,邦德老了,屬於他的那個時代,老了。

而屬於好萊塢傳統動作電影的時代,也正在落下帷幕。未來屬於新的動作英雄。

克雷格告訴媒體,「我現在對自己的007謝幕之作感到非常滿意和高興,但也有一絲傷感。」

那麼,最後說一句:再見了,邦德,再見了。

再見,也許再也無法相見,但說出再見,又總像是給未來,留了個念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d4bcfb97e74ccbb71727a8f2737f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