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脫軌:46台發動機來推,印日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

2024-07-25   環球科學貓

中國很快就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了,世界不少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是絕對性正確的選擇,因為短期的太空未來,是屬於中國的,這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沒錯,關於國際空間站摧毀新細節已經公布,並且時間也算是提前了不少。

此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計劃在2031年摧毀國際空間站(ISS),殘骸將沉入南太平洋的無人區「尼莫點」(Point Nemo),但是新情況預計是提前了1年的時間。

所以,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更短了。

國際空間站脫軌:46台發動機來推

的確,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聯合公告,發布的這一份關於國際空間站脫軌的詳情。

這裡面披露了關於如何進行國際空間站處理的方式,那就是依靠「美國脫軌飛行器」(U.S. Deorbit Vehicle)來執行,它屬於美國龍飛船的一個升級版,並且實力肯定是遠超龍飛船的,不然也無法來執行該任務。

所以,在強大的推力之下,才能夠將其脫離預定的軌道,然後在大氣層之中燒毀,不然,也就會一直飄動在太空之中。

而這個升級版的龍飛船,將裝備46 個「天龍」 Draco 引擎,也就是46台發動機來推,只是不是全面進行推進,部分還要做飛行器的一個調整。

按照細節來看,其中 16 個安裝在太空艙上,用於姿勢控制;還有 30 個裝備在軀幹上,用於 delta-v 機動。

所以,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推動執行,其中國際空間站脫軌時,將會有 22-26 個 Draco 引擎同時點火,產生大約 1 萬牛頓的推力,從而徹底改變國際空間站的一個運行狀態。

而整個飛行器將攜帶超過 35000 磅的推進劑,是現有「龍」飛船的 6 倍,發電和儲存能力是「龍」飛船的 3-4 倍。

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飛行器的實力還是有點強了。

不過,雖然看起來實力很強,而整個空間站的銷毀時間還是有點久,預計整個過程將會持續 12-18 個月時間。

最終的殘骸也出現了轉變,NASA說殘骸會降落在一個無人居住的海域(尚未敲定降落地點),也就是說此前公布的計劃已經徹底在發生改變了,所以,國際空間站的最後歸宿就是燒毀以及掉落在海洋。

當然, SpaceX 公司龍飛船任務管理主管莎拉-沃克(Sarah Walker)也公開表示了,這個任務是相當複雜的。

必須開發一種足夠強大的飛行器,引導空間站穿過越來越大的大氣阻力,這樣才能確保它最終在預定位置終止。

所以,太空物體的報廢也這麼難,真的讓很多人可能也沒有想到,其實最大的難點就是能不能完全燒毀,如果不能,可能對地錶帶來影響(個人偏向),具體也就不討論了。

然而,在國際空間站要退役之下,中國空間站的發展卻不一樣了。

中國空間站還要擴大到6艙位

沒錯,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中國空間站將可能成唯一的空間站,同時,中國空間站還要擴大升級,發揮更大的價值體系。

按照我國的發展戰略來看,我國已經在進行相關性的論證,研究了,按照要求,為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國將適時發射擴展艙段,將空間站基本構型由「T」字構型升級為「十」字構型。

而在升級的艙位職中,計劃中的擴展艙段將上行多個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機櫃和艙外實驗裝置,擴大應用規模,滿足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新需求,同時也將升級航天員在軌防護鍛鍊、飲食、衛生等設施設備,提高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

所以,未來中國空間站只會越來越好,同時也將增強我國在太空的實力,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創造更多的條件。

這不,我國也是多次公開說明了,已經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的加入,並且在邀請前,就有多個國家提出了飛行需求。

那說明了我國空間站受歡迎的程度是相當高的。

當然,除了國外航天員未來加入之外,我國還將開展國際項目的執行,在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已經同意了印度,日本等17國加入之中空間站,到時候,大家可以相互進行實驗研究,然後進行技術的創新,實現各個領域的發展。

而在擴大的艙位之中,其實也可以安排獨立的國外艙位進行相關性的實驗,因為此前不少人都在擔心,如果將空間站進行擴大升級之後,讓國外航天員,項目進行實驗,萬一破壞了怎麼辦。

所以,如果艙位升級,構建獨立的國際艙位,不僅可以完成合作項目,也可以避免大家的擔心問題,做新艙位的一個伴飛,那這完全都不是問題了。

只不過話說回來,擔心的問題是正常現象,但是我國在進行選拔航天員,項目等問題之下,就已經進行了各方面的嚴格核實。所以,應該不會出現大家想的那樣。

開放合作是我國航天的長久策略

沒錯,其實關於國際合作項目,這是我國航天長時間進行的一個任務,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除了空間站的合作之外,大家才看到的我國嫦娥六號任務執行,不是也有國際合作嗎?

這是一樣的道理,同時未來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國際月球科研站等等,我國都是開啟全面合作的。

所以,開放合作是我國航天的長久策略,這個不是大家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只有相互合作之下,才可能創造更多的成就出現,才可能看到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出現。

不然我國時刻說,對全球所有國家開放的,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相互合作發展,這就是其中的原有,也期待我國能夠在航天發展上,更上一層樓,期待早點實現更多的太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