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疏遠美國」後馬克龍被多方質疑,其本人再度回應:不需要說教

2023-04-13   軍武觀察

原標題:要「疏遠美國」後馬克龍被多方質疑,其本人再度回應:不需要說教

據悉,在本月上旬訪華結束回國的航班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了採訪,並提出「獨立自主」的理論。當時他表示法國未來要決定自身的戰略自主權,且還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捲入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被媒體以「馬克龍拒絕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報道轉發;後續在11日訪問荷蘭期間,這位法國總統再次提到歐洲「需要維護我們的經濟主權,且一定不能依賴於其他國家」,馬克龍聲稱歐洲接下來要努力成為「定規矩者」,而非接受規矩的一方。

顯然馬克龍的言論和去年布林肯、耶倫等美國官員訪問歐盟並教唆他們「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的論調有很大不同,法國被認為正在疏遠美國和他們的「遠程指導」。當然他也給自己惹來了麻煩,尤其是國內親西方人士的指責。有匿名政客和法國抗議運動支持者在社交媒體上斥責馬克龍,表示他嘗試脫離美國體系將會為法國甚至整個歐洲帶來滅頂之災,因為「歐洲的經濟繁榮和國防安全都是基於美國體系的國際規則保障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福克斯新聞網稱馬克龍在「討好中國」,因為他能從這些事上獲取到巨額的利益。

12日,在同荷蘭首相呂特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馬克龍再度回應了他此前的言論和外界質疑。這次他對10日的採訪做了一個詳細解釋,並稱法國依舊把美國當做是盟友看待,但這從不意味著法國要成為美國的附庸角色,也不意味著法方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強調歐洲國家對台灣問題立場一致,將會遵循「一個中國」的原則,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總之「尊重、清晰、現狀」是法國維持戰略自主的態度,在這些問題上不接受任何人的說教。

「政客」新聞網的分析則認為,馬克龍的最新表態已經明確了其對10日「遠離美國」的採訪沒有悔意,只是在做一種系統性的辯解和重申立場,法國似乎是已經決定了走這條路。一些觀點表示促使馬克龍轉變策略的一部分原因來自於當前法國的局勢——經濟發展不振,貨幣貶值和罷工、示威運動叢生,這和法國「受操控」對俄羅斯採取激烈的立場密不可分。可能是經歷了這些動盪後馬克龍才醒悟,盲目跟隨美方的政策是危險的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還有,儘管馬克龍已經兩次強調,不過仍有觀察人士表示下一步更期待能看到更多法國政府的動作而非僅僅是言論,法國和美國的聯繫如此緊密,如果馬克龍真的有想減少對美依賴的行動,應該很容易捕捉到政策細節。對此有評論稱:「邁出第一步的阻力將會比外界想像的更困難,拜登政府不願意看到某個歐洲國家真的『背離』美國,所以想做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必然會受到嚴厲打壓;問題的關鍵在於馬克龍的決心有多大,以及後任政府能否將政策持續下去,否則仍然會是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