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和氣迎人,平情應物,藏器待時

2022-04-29     小凡娛影

原標題:人到中年:和氣迎人,平情應物,藏器待時

狼:真正強大的人,往往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擁有非常高級的生存智慧,那就是……懂得放棄,因為放棄在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人到中年,經歷了歲月的消磨,走過了風霜的吹襲。

在人生這場旅途,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

經歷過世間百態,內心越發從容不迫。

要想人生之路更加順暢,要明白這三個道理:和氣迎人,平情應物,藏器待時。

01和氣迎人「生命中只有被慾望迷亂了的人,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

年少時,我們輕狂高傲,不懂收斂自己。

自以為的率真、徹底總是在無形之中給別人帶來傷害。

人到中年,懂得發自內心地尊重、體諒和友愛他人。

曾看過李鴻章的一則故事。

有一次,他被緊急派往南京處理公務,經過家鄉合肥時,決定抽空去拜望恩師徐子苓。李鴻章和隨從到徐府大門口時,門人看清他的花翎頂戴和官服後,嚇得趕緊跑著去稟報,看到門人著急忙慌的樣子。

李鴻章隨即叫停門人,對他說道:「你不要急於通報,能否先借我一套平常衣服?」一頭霧水的門人連忙去找衣服,隨從不解其意問其原因。

人到中年,懂得和氣迎人,為別人著想,體諒別人。

木心先生曾說:「有教養的上流人士,對車夫、浴室侍應生、任何傳遞物品的人,從來不會敷衍搪塞。」

能體察別人的不容易,將心比心,是一種極好的修行。

和氣迎人,會讓人感到舒服,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與之同行。

唯有收斂鋒芒,和氣迎人,才能經得住歲月的洗禮,掌握住人生的主動權。

02平情應物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意思是即便是經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當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髮,春風又綠,依然能夠生出喜悅之情。

生活總是泥沙俱下,人到中年,更是如此,行如逆旅,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

有人說:「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痛而不言,笑而不語。」我們走過半生,悲喜參半,年少時的不如意,如今早已看開。

作家史鐵生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以前的他,是學校里80米跨欄冠軍。以後的他,下肢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

輪椅上的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唯一能做的是搖著輪椅去家附近的地壇坐一天,思考生死。

他在《我與地壇》中,寫道:「我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

想通的他,開始寫作,上天奪走了他一雙健全的腿,卻讓他的文字深刻動人。

史鐵生自嘲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但他的作品,幾度獲獎,有的拍成了電影,有的被錄入初中語文教材。

佛家有云:「紅塵看破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不過是無常。」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平情待物。

唯有平情應物,方能淡定安然;不悲不喜,生活才能清風飄飄。

03藏器待時「越是運氣不好,越要沉住氣默默振作,靜靜熬過去。」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但每個人也都有堅強的理由。

年少時,我們總把不得志的原因歸結於他人,自怨自艾,恨自己生不逢時。

到了中年才明白,做人要懂得藏器待時的道理。即便一時不如意,也要沉得住氣,靜待花開。

書中說:「沉住氣,是經驗的總結,生活的提純;

沉住氣,是智者的選擇,聰明的對策;

沉住氣,是信心的標誌,希望的基石。」

有本事的人,平日裡沉得住氣,關鍵時刻便能發得了力。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方能無往而不利。」年少者鋒芒畢露,惹人嫉妒,所以路才難走;成熟者低調斂藏,沉著冷靜,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人到中年,更要心態平和,認清方向。真正的智者,懂得藏器待時,沉得住氣,泰然處之。

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沉著冷靜者,百福自集。

唯有沉得住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事心不亂,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是一條道路,喜怒哀樂都有。

中年行至半途,悲喜離合,苦多樂少。

各有各的艱辛,也各有各的忙碌。

年少時,不知世事艱辛;人到中年,才嘗遍人生百味。

和氣迎人是格局、平情應物是樂觀、藏器待時是堅持。

《狼路》這本書告訴我們狼的這種品質和精神,通過生動的案例幫助人們理解,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恐懼,可以培養團隊管理能力。

無論你是一個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還是一個已經闖蕩江湖的老朋友,如果你想減少工作和事業上的障礙,提升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買下這條狼道,相信你會受益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5273a2da28ddd22d9c34a08a9973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