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7:擁有「領地」的孩子長大後都變成了有主見的人

2022-12-29     校長傳媒

原標題: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7:擁有「領地」的孩子長大後都變成了有主見的人

【楊樹軍專欄】

「家有女兒」之17:擁有「領地」的孩子長大後都變成了有主見的人

原創作者|楊樹軍

自然狀態下的動物大都有領地意識,人類定居後最早失去的就是我們的領地。孩子的獨立都是從試圖占據一塊自己的「領地」開始的—— 在那個方寸之間,他就是絕對的王。

要在現代城市的防盜門後占據一塊領地並不容易。翠花的領地也一直是飄忽不定的——某張桌子下面的空地、房間的一個角落、沙發後面……一旦選定之後,她會分門別類擺上自己的玩具,但從不超出某個她自己設定的範圍,界限異常清晰。

這是在宣示主權,表明他開始走向獨立,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決支持。支持的方式就是承認並尊重他的領地,不要去弄亂他的玩具,即便在你看來那就是一堆雜亂無章的垃圾。

實際上,孩子的「領地」總是不斷擴大的。包括他想穿某件衣服,你「覺得」這件衣服不合適,還是讓他穿吧!你覺得大路比較好走,他偏要走台階?好吧,就台階!如果他因此摔了一跤,你可以藉機責罵他、譏諷他——誰讓你不看路的!你也可以一笑了之,或者乾脆當這件事沒發生過。

總之你不去過多關注他,就是在保護他的領地了。他做一件事是因為他想做,而不是因為你的關注。他也不應該因為做了某件事而被讚揚,他獲得讚揚只能是因為那件事做的有創意、有進步。如果他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才去做某件事,那將是一個危險信號——他開始討好別人,開始做作了。

翠花2歲前後有一段時間是跟著保姆寄養在外婆家的。不在自己的地盤上,「領地」問題如何解決呢?寄人籬下的日子已經不容易了,還要在敵占區開闢一塊根據地,有點「潛伏」的感覺。

她每天會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拿出來、擺好,範圍也僅限於某個特定區域。到了晚上她會把它們全部收好、裝包,然後鄭重宣布:「明天我就要回自己家了!」

第二天發現沒有人帶她回自己的家,就就把那些家當重新擺出來……

然而,用不了多久那個擺滿玩具的小角落就會被他們丟到一邊去了,他們需要參與更真實的生活場景,並建立自己新的「領地」。樹上的櫻桃熟了,這把梯子夠高嗎?我可以跳過那條小溪嗎?我們這個房間大概有多少平方米?……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需要這些原始經驗。

如果是一次出行,每天住什麼標準的酒店,在哪裡用餐?用餐的標準、怎樣葷素搭配,出門打車還是坐公交?……這樣的「攻略」可以交給孩子嗎?

「我們有六天假期,去一趟貴州,高鐵去、飛機回,你計劃一下大概需要多少費用?」翠花一上小學就承擔這樣的項目了。

「我們有六天假期,你來安排一下吧?」這是我賦予翠花更大的權利,也是在主動擴充她的領地。

面對孩子的獨立,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觀念去約束他——道德的、審美的、經濟的,約束不了就懲罰他。然而,保護好孩子最初的「領地」,從那裡出發,他將會成為一個自信而又有主見的人,他才可能擁有更廣闊的世界。

作者簡介:校長,已出版作品包括《子曰·我曰》《村裡最好的學校》等。

(本文為楊樹軍校長原創,首發其個人微信公眾號「楊樹先生」,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延伸閱讀: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6:「我數到3!立刻給我……」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5:沒有孩子真的需要星星和月亮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4:父母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快樂的能力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3:教孩子走路是我們好為人師的第一個證據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2:翠花是一隻狗狗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1:每個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0:嬰兒的哭聲就是一件小規模殺傷性武器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9:爬行是嬰兒的人生大事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8:孩子可以跟蜘蛛、蚯蚓友好相處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7: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沒有被抱夠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6:襁褓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之一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5:有的嬰兒似乎天生就不愛睡覺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4:我們需要以她今天的「成就」來證明什麼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3:父親對女兒的愛是天生的嗎?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2:她從一個億萬年的大夢中醒來……

楊樹軍|「家有女兒」之1:除了主角的名字本故事都是真的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我們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保持中立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努力不讓教師難堪的學校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校長要想在學校做蠢事,誰也攔不住!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五十塊菜是我們最後的倔強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想要有很多很多的社團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台有什麼意義?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每天都是「家長開放日」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我們都是讀過《論語》和《老子》的人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教師看過100部經典電影之後……

楊樹軍:成為君子——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學校的工作

楊樹軍|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片區內第一所聘請「外教」的公辦學校

楊樹軍:為情所困的日子——疫情的「情」

楊樹軍|回望一所「村裡的學校」之:學校建築物的牆上只有一句話

楊樹軍|確定性與不確定:「從1到99」與「從0到1」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2c275f3926eb22bcd2e986d0dc3c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