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撤回迪亞斯爭議超導論文,認為其博士畢業論文也有抄襲嫌疑

2023-11-08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Nature撤回迪亞斯爭議超導論文,認為其博士畢業論文也有抄襲嫌疑

11 月 7 日,Nature 雜誌宣布撤回由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郎加·迪亞斯(Ranga Dias)團隊發表的論文「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 。他們於今年 3 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宣布發現了一種由氫、氮和鑥製成的新材料,在 1GPa 壓強條件和 294K(即 21 攝氏度)的常溫條件下能觀察到該材料的超導特性,文章於 3 月 8 日發表於 Nature 雜誌上,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該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質疑,世界範圍內有數個課題組根據迪亞斯所發表論文提供的實驗條件進行了復現,均未能實現室溫超導。2023 年 3 月 15 日,南京大學聞海虎團隊在預印本網站 arXiv發布了一篇長達 16 頁的研究論文,其結論是:實驗結果清楚的表明,從環境壓力到 6.3Gpa,溫度低至 10K,鑥氮氫材料 LuH2±xNy 中不存在超導性。該論文隨後於 2023 年 5 月 11 日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題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LuH2±xNy 在近常壓下無超導電性)。

圖|郎加·迪亞斯(Ranga Dias)(來源:Nature)

本次撤稿要求是應論文第一作者 Nathan Dasenbrock-Gammon和Elliot Snider, Raymond McBride, Hiranya Pasan, Dylan Durkee, Sachith E. Dissanayake, Keith V. Lawler 和 Ashkan Salamat 等其他作者的要求而撤稿。

他們認為目前已經發表的這篇論文沒有準確的表明研究的材料的來源、實驗測量方法及數據處理細節,導致論文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壞,因此他們選擇撤稿。他們在 9 月末就提出了撤稿請求,Science 雜誌也披露了這次行動。但是論文通訊作者迪亞斯和另外兩位作者對是否撤稿沒有作出回應。目前迪亞斯正在接受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調查,調查由外部專家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迪亞斯論文首次被撤稿。此前,迪亞斯團隊曾於 2020 年 10 月在 Nature 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實現了室溫超導。論文題目為「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a 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碳質硫氫化物的室溫超導性),其報道了碳質硫氫化物體系中的超導性,在 267±10kMPa 下實現的最大超導轉變溫度為 15 攝氏度。

但大多數超導科學家都對此表示質疑,因為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和細節來證明超導性質,磁化率的數據更是存在問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教授豪爾赫·愛德華多·赫希(Jorge Eduardo Hirsch)對此進行了猛烈抨擊。

後來,迪亞斯團隊更正了文章並提供了相關原始數據,但質疑之聲仍未止息。赫希教授就強烈表示該論文中的數據很有可能是捏造的,他甚至還在預印本平台 arXiv 和 Physica C 上發表了對該論文質疑的相關闡述文章。由於眾多證據表明迪亞斯團隊的數據存在問題,後來 Nature 雜誌不顧迪亞斯等九名作者反對,撤回了這篇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雜誌今年 8 月也撤回了迪亞斯的一篇文章。

此次撤稿,Nature 雜誌還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來披露此次事件。文章中還提到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迪亞斯的博士畢業論文有抄襲嫌疑。除此之外,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的物理學家 Lilia Boeri 表示,自這篇論文發表以來,超導領域的專家一直持懷疑態度。一方面是因為團隊本身存在爭議,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論文的撰寫並沒有達到她所認可的標準。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驗物理學家彼得·阿米蒂奇(Peter Armitage)說 :「幾乎我認識的每一位認真的凝聚態物理學家都立即發現這項工作存在嚴重問題。」 特別是,研究人員對材料電阻的測量提出了質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電阻是否真正降至零,或者迪亞斯是否從電阻的關鍵圖中減去了背景信號。批評者認為沒有必要從這種類型的測量中去除背景。

室溫超導是今年的熱門話題,今年 7 月,一個韓國團隊宣傳改良了一種具有鉛磷灰石結構的化合物,用 Cu2+ 取代了 Pb2+,通過誘發了微小的晶體結構畸變使其其具備了超導性,超導臨界溫度在 127 攝氏度,即 400K 以上,而且在常壓下就具備超導性。他們將這種材料命名為 LK-99。這一研究在網際網路上引發了熱議,世界各地多個團隊進行了復現,但實驗結果很快證明該材料並非超導材料。

室溫超導材料始終是研究和應用追捧的熱點。超導材料能用於包括發電機、粒子加速器、核磁共振、可控核聚變、電力傳輸等諸多領域,應用潛力巨大。合成室溫超導材料是該領域的聖杯,因此許多科學家都對此孜孜以求。儘管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要合成室溫超導材料,還有不小的難度,今年的幾次「重磅發現」幾乎都是鬧劇,沒有實際意義。要實現這一成果,還需要研究人員們繼續不懈努力。希望實現室溫超導的那天早日到來,幫助人類早日推開新世界的大門。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398-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5f5fef61a6b8ad2b1a4a017f13510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