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票房近三億?抱歉,《志願軍》這種審美降級,我欣賞不來

2024-10-09   圖騰66

前言

原以為國慶檔的電影會精彩到讓觀眾無法抉擇,結果開篇就撲街。

成龍、葛優主演的片子,一個輸在主演,一個輸在劇情,都是觀眾不會多瞅一眼的影片。

《浴火之路》壞人被雷劈死、主角瘋批打拐還要帶點感情色彩的劇情,真的有點畫蛇添足的抽象感。

而熱度第一票房第一的《749局》,也是對不起大家的期待。

垃圾特效、離譜劇情、糟糕人設,可以說給相信陸川的觀眾們「致命一擊」。

在這一眾拉垮的影片中,陳凱歌導演的《志願軍·存亡之戰》就顯得格外正常,題材與國慶佳節也十分相符。

這下被《749局》重創的網友們紛紛跑到影院轉戰《志願軍》,勢必要修復自己受傷的心靈。

但真的有安慰到你嗎?

捧兒毀作!

不可否認,陳凱歌導演過很多知名電影,其中愛國題材也是拍了不老少,大家對他執導的作品還是十分信任的。

畢竟前幾年的《長津湖》,將戰士們在雪中艱苦的生活、戰爭的殘忍直白的呈現給大家,這部片子也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讚揚。

作為國慶檔唯一一部戰爭片,《志願軍·存亡之戰》給了大家全新的慘痛體驗。

煙霧瀰漫、戰火四起、戰士們非死即傷、他們面色悲痛卻堅定不移心向信仰。

戰爭中穿插的溫情畫面讓人十分動容。

一群士兵們圍著手中壓成片片、色彩鮮艷的小花,小心翼翼的上前聞著,就好像透過這朵花看到了戰爭結束、恢復和平的美好生活。

還有戰爭結束時,戰士們的面孔與屍橫遍野、一人倖存堅韌站在國旗旁的背影相互交映,畫面格外慘烈。

有種大家犧牲一切只為給後世創造和平生活的悲壯感。

沒看之前:期待滿滿,看完之後:無語凝噎。

先不說別的,就影片中幾位男性角色選角真的一點都不貼切。

陳少爺這種細皮嫩肉,偶像劇男主般的氣質格外突出,可以說是跟戰爭片毫無關係的長相。

兩位朱姓主演,一個留長發,一個戴眼鏡,「姨味」太重了,跟之前簡直就是判若兩人。

接下來看一下他們在劇中的扮相。

該說不說,上鏡之後的朱一龍還是比較適合這種士兵的角色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一口白皙的烤瓷牙。

這要是在戰場上,一說話牙面反光,妥妥的定位器。

而朱亞文呢,相較於這次文弱的技術工程師,還是上部戲中身殘志堅的「獨眼」七連指導員更適合他。

「吳本正」這個角色給予他的發揮空間不是特別高,所以並不出彩。

當然,比起上面兩位,咱少爺這單純迷茫的眼神,和黑里透紅的滑嫩皮膚、細長眉毛,就更與角色不符了,純純沒經歷過苦難的嬌養子弟。

不會以為「伍萬里」轉型被大家接受了,他兒子也行吧?

影片中全是陳飛宇的高光開掛鏡頭,比男主光環還要強盛,男主都掛了,他還能挺著進入下一部上甘嶺繼續出風頭。

怪不得網友都說:「陳老頭為了強捧自家崽子臉都不要了。」

辛柏青和朱一龍兩人相差15歲的「小父子」組合,也是讓人搞不懂。

單看照片的話誰會真以為他倆是父子關係啊,活脫脫的兄弟倆麼不是。

女主就像是剛入部隊的大頭兵,無組織無紀律,身為隨軍翻譯私自脫離部隊去找她爸,可真是隨心所欲啊。

說真的,單從海報上大家就可以看出,陳凱歌拍攝的英雄主義。

一群黝黑、單純、可愛的戰士們簇擁著一身白衣的朱一龍,明確直白的告訴大家誰是主角。

可戰爭中沒有所謂的主人公,有的只是一腔熱血、一往無前的熱血戰士。

這樣一部剪輯稀碎、刻意煽情、消費大家愛國情懷、披著愛國題材為兒子鋪路的片子,也難怪看過的網友都給了一分的評價。

《長津湖》大讚

同樣作為實力派演員演繹的著名戰役,為何《長津湖》能被觀眾大肆稱嘆?

主要還是因為影片中沒有多餘的渲染,每個人物刻畫的十分真實,讓人不自主的與之共情。

該怎麼去描寫那場戰爭的慘烈呢?

是戰後清點人數,七連和九連近三百人到最後只剩下新兵伍萬里一人。

是雷公那麼怕疼的一個老小孩,卻毫不猶豫、捨身一人開車將標識彈引到其他地方,結果被美軍槍殺致死。

臨死前還在呢喃著:「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裡。」

是上一秒還在搜查敵方營地,下一秒剛轉身就被炸成屍塊的老兵們。

是「炸橋」過程中不懼險阻、為了身後千千萬萬的同胞捨身赴死的優秀戰士們。

是因為在雪地上黃衣服特別顯眼,而被敵軍發現無情射殺、屍首無存的無名英雄們。

是為了保全戰壕里的兄弟,隻身一人機關槍掃射戰機吸引美軍注意力,最後葬身火海的余從戎。

是心心念念「完成任務,帶他們回家」的七連連長和指導員,抱著必死決心,以自身為引,將轟炸水門橋任務圓滿完成。

右眼受傷、左眼視力受阻,也不妨礙梅生開著著火的機甲車,拼一條老命為連長、為七連拖延時間吸引敵軍火力。

獨自一人深入敵營,被打下橋也不影響伍千里拚死引爆炸彈,炸毀水門橋,阻止美軍撤退。

身為七連連長,伍千里是開心的吧,至少他完成了任務,也為七連留下了精銳士兵。

是不需要過多描寫,戰士們依次悲壯犧牲才炸掉的水門橋,被美軍簡簡單單用空投橋樑的方式修好撤退,就足以讓觀眾深刻的體會到抗美援朝戰爭的慘烈。

影片節奏緊湊、情節真實,沒有刻意煽情。

為數不多的抒情畫面,絲毫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而讓觀眾深入感知到了軍人為祖國、為人民傾情的無私奉獻。

兩位「伍」姓兄弟主角,也沒有特意凸顯他們的感情有多麼到位。

兄弟相見——兄弟訣別,簡簡單單的捏臉動作,大家就能從中看出情緒的轉變。

最後美軍落荒而逃,樹枝上的紅色圍巾、岸邊共產黨前輩們高舉國旗,歡呼雀躍的吶喊,真的讓人淚目了。

象徵著希望的鮮艷紅色,好似在唱響勝利的號角。

而伍萬裏手捧骨灰罐罐迎著夕陽去往家的方向,與故事開始伍千里抱罐回家的身影重合。

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剛好與故事的開頭與結尾相互呼應,自此,《長津湖》整個事件形成閉環。

結語

當然了,《志願軍》的題材和立意肯定是絕佳、無可挑剔的,只是相較之下不如《長津湖》人物刻畫的到位。

不是說它不好看,小編只是單純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

大家有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影片嗎?最喜歡他拍攝執導的哪一部呢?

歡迎大家分享討論看法與評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