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不足?61歲阿湯哥與女主難起化學反應,《碟7》票房疲軟

2023-07-20     電影番茄

原標題:荷爾蒙不足?61歲阿湯哥與女主難起化學反應,《碟7》票房疲軟

好萊塢今年年度的希望《碟中諜7》,7月12日北美上映,7月14日登陸內地。

豆瓣開分8.0,IMDb評分8.2,爛番茄新鮮度96%,爆米花指數95%,近乎夢幻的開局。

但高達2.9億美元的成本,似乎已成為沉重的負擔,其北美五天票房為7800萬美元,遠低於9000萬美元的預期。

內地公映首日《碟7》得到了25.4%的排片量,無奈黃金時間上座率也只有9.3%,單日5333.7萬元的票房;

截止目前《碟7》獲得票房2.4億,上座率則繼續下滑,屈居已上映14天的《八角籠中》、上映12天的《長安三萬里》之後,如此來看作為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其票房的疲軟程度還是較明顯的。

今年院線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觀眾似乎都不喜歡看好萊塢電影了。就連口碑一向穩健的《碟中諜》系列,即使拿到8.0的高分,似乎也難以引起觀眾去影院觀看的熱潮。

對比45.44億元票房的《滿江紅》、40.29億元的《流浪地球2》、以及目前已超過33億元的《消失的她》,今年的幾部好萊塢電影接連「失利」,印證了「好萊塢大片」的票房神話不復存在。

不是大家都不愛看大製作動作片了,而是在好萊塢這種「養IP」的電影模式下,如連續劇一般的續集電影早就沒有了新鮮感。要知道,榴槤再好吃也會膩,拍得再好看咱也看膩了,《碟7》很顯然也成了這種「舊瓶裝新酒」模式下量產出來的所謂大片。

一、阿湯哥堅持實拍, 玩命式打造的動作場面,卻都似曾相識。

2020年,在挪威的Helsetkopen山,阿湯哥騎著摩托飛躍懸崖,再打開降落傘包跳傘的花絮視頻登上全球熱搜,也為電影做了最好的宣傳。曾幾何時,零替身實拍特技成了《碟中諜》系列標配,每部續集都以此為最大賣點。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996年,30齣頭的阿湯哥遇到他這輩子最經典的電影IP。在《碟中諜》中,拍攝爆破魚缸的戲份時,由於無法保證替身的臉不被鏡頭拍到,在阿湯哥的要求下,導演答應讓他親身上陣。

這次「操作」似乎開啟了阿湯哥的表現欲,此後每部續集中的動作戲,他都拒絕使用替身,親身上陣完成特技鏡頭,為此阿湯哥成了技術水平不低於專業大神的摩托車手;

攀岩;

在水下憋氣6分鐘的潛水。

《碟中諜》系列至今推出的7部作品中,特技鏡頭都在不斷升級,阿湯哥塑造的「伊森·亨特」也漸漸成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好萊塢式超級英雄。

正如洪金寶說過的,當別人從二樓跳下去,你就要從三樓跳下。這種不斷增加難度的電影創作讓人心累,再好的創意也有枯竭的一天,終於來到《碟7》,讓我們看到了「黔驢技窮」、頹勢盡顯。

就拿片中的重頭戲「羅馬街頭的狂飆追車戲」來說。

亨特(阿湯哥 飾)與女主角格蕾絲(海莉·阿特維爾 飾)開一輛菲亞特500小黃車,這輛被改裝過的車子不僅底盤不穩,速度又極快,兩人的手還被手銬鎖在一起,增加了技術難度,使飆車過程險象環生。

但這場追車戲卻難以給觀眾留下印象,為什麼?

因為對《碟中諜》系列來說,這種追車戲已經拍過很多無數次了;而今年的《速度與激情10》和《奪寶奇兵5》都有著類似、且觀賞性絲毫不遜色的追車戲碼,相比之下《碟7》顯得毫無優勢。

再說最後列車上的大戰,很不巧又是《奪寶奇兵5》玩過的,且早在1996年的《碟中諜》中就有一場與之相似的列車戲。

雖說這次採用部分實拍的鏡頭,不僅增加了拍攝難度,也大大提升了觀賞性,但動作設計又過於簡單,冗長的打鬥反而讓人看得心累。

有人說挪威Helsetkopen山的摩托車跳傘怎麼不說,那可是真玩老命。

的確,這場動作戲表現出十足的誠意,據說阿湯哥為此做了1.3萬次越野摩托跳躍和500多次跳傘,反覆試跳之後才確定了最好的車速和最佳的飛行角度,打造出電影中的經典一幕。

但且不說這1.3萬和500的數據的真實性,我們自然相信阿湯哥是很拼的,但問題是投入再多,電影里呈現出來的也就那幾秒鐘,給觀眾帶來的視覺衝擊,反而沒有此前的「攀岩」杜拜塔、扒飛機、高空跳傘實拍要強烈。

二、影片強行拆分上下部上映,卻弄巧成拙導致時長臃腫、節奏變慢

《碟7》這部電影其實早在2020年就開機了,但在當年2月劇組暫停了在義大利的拍攝。其後劇組輾轉威尼斯和羅馬,又到英國拍攝了剩下的戲份,直到今年5月份才順利殺青。

因為阿湯哥決定將這一部作為系列的終結,其故事又過於龐大,經過與導演克里斯多福·麥奎里的討論,決定將其拆分成上下兩部。

繼《速度與激情10》和《蜘蛛俠:縱橫宇宙》,這已是今年第3部拆分上下部的電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操作雖能「賺」兩次錢,卻並不明智。

沒有人喜歡看一部故事不完整的電影,搞不好還要賠本,要知道像《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這樣的成功案例並不多見。2018年的《復聯3》集結了漫威電影宇宙幾乎所有超英角色,其故事紮實、節奏明快、且成功塑造出一個超英電影史上最強大的反派。

《碟7》卻並不具備《復聯3》的優點,它的節奏慢下來後,使故事變得冗長乏味,劇情推進緩慢,令觀眾如坐針氈。

這一觀感有點像2000年的《碟中諜2》,當年吳宇森導演憑藉《變臉》在好萊塢大火,阿湯哥也對他推崇備至,誠意邀請他執導這部電影。吳宇森當時意氣風發,將自己慢動作槍戰、放白鴿的那一套塞進電影里,將一部諜戰片硬生生拍成了港式槍戰片。

但這種風格的改變與《碟中諜》系列的氣質完全不搭,經過歲月的沉澱,《碟2》成了系列口碑分最低的一部。

今年的《碟7》卻要步《碟2》的後塵,除了時長臃腫,節奏慢下來之外,電影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故事講得不好。

諜戰片的靈魂,就是在一個與現實有著一定關聯的時代背景下,講述特工之間充滿懸疑的明爭暗鬥,這個IP此前每部作品,無一不是主角面對強大的高智商對手。

但這次的伊森·亨特面對的卻不再是人類對手,而是一個名為「The Entity(智體)」的人工智慧AI。

這個AI系統由俄羅斯研發,能侵入並操控全球網絡,卻在不經意間覺醒了自我意識,變得不再受控制。

影片的開頭,一艘俄羅斯潛艇在深海遇襲,一枚從潛艇上發射的魚雷莫名轉向將潛艇自身擊沉,潛艇上的船員全部陣亡。而這艘潛艇上正裝載著能夠操控智體的電腦主機,以及用來啟動主機的一把能拆分成兩半的鑰匙。

特工伊爾莎(麗貝卡·弗格森 飾)得到了其中一半鑰匙,並與亨特匯合。亨特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得到另一半鑰匙;另外還要弄清楚鑰匙的使用方法,使智體得到控制,解除全球網絡面臨的危機。

但誰能得到鑰匙,也就意味著能控制智體,進而控制全球網絡,因此擁有一半鑰匙的亨特和他的團隊(IMF),也就成了各方勢力的目標。

電影花費了大量時長來說明智體的功能,便故事線變得清晰,但這樣一來,片中人物的派別分明,懸念感也蕩然無存了。

不僅如此,片中加入特工布里格斯(謝伊·惠格姆 飾)一角,這個人物的出現,竟是為了給電影增加喜劇元素。

布里格斯的目標是抓捕亨特,但他的業務能力太差,全片都在跟著亨特全世界跑,被亨特耍得團團轉。

我們都知道,《碟中諜》系列一直都是帶著悲情的冷峻基調,雖偶有靈光一閃的喜劇佐料,卻並不影響這種氛圍。

而《碟7》的故事本身就講的不好,當中又添加了過多的喜劇元素,使整部電影淪為與《速激》系列相似的動作片,不再是高逼格的諜戰片了。

三、創意不足,荷爾蒙枯竭?好萊塢的「舊瓶裝新酒」模式早已玩不動

創意枯竭、IP老化、「舊瓶裝新酒」模式早已玩不動了,這也是好萊塢電影面臨的最大問題。

今年盧卡斯影業的力作《奪寶奇兵5:命運轉盤》投資高達2.95億美元,由於主演哈里森·福特已經81歲高齡,片方不惜花費重金用CG特效為他減齡。

阿湯哥雖沒有福伯那麼老,但也已經61歲,放在我們國內,早已到退休年齡了。長期的鍛鍊和保養,使阿湯哥的體能仍處於巔峰水平,但也難以掩蓋歲月「殺豬刀」在臉上留下的痕跡,在鏡頭下皺紋清晰可見。

其實早在2011年的《碟中諜4》,片方派拉蒙影業就考慮過換角。由於一開始阿湯哥騰不出檔期,派拉蒙決定用傑瑞米·雷納飾演的布蘭德取代亨特成為電影主角。但後來阿湯哥回歸,電影才修改了劇本,並最終在全球獲得6.94億美元票房,使派拉蒙認識到他的不可替代性。

阿湯哥也確實為《碟中諜》系列傾盡所有,每次演出他都拼盡全力,特別是堅持動作鏡頭不用替身這一條,早已是業界標杆。

在IMAX技術成熟後,系列的每部作品都以IMAX畫質顯現,用阿湯哥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帶給全球觀眾最好的視聽效果和觀影體驗。

網上有一句玩笑話,說:「69歲的成龍已經打不動了,61歲的阿湯哥卻還在玩命。」

這句話也正說明了阿湯哥對於電影的用心。但即使「老當益壯」的阿湯哥仍處於當打之年,也架不住面容上的衰老,一到文戲就盡顯疲態。

去年的《壯志凌雲2:獨行俠》,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就已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找了53歲的詹妮弗·康納利出演女主角,兩人在片中談情說愛才不會顯得尷尬。

而在本片中,飾演女主角的海莉·阿特維爾現年41歲,比阿湯哥足足小了20歲。

如此大的年齡差,明顯已經是兩代人,因此在劇情上兩位主角的感情戲也無法安排。

雖然在片中多段動作戲中,導演為兩人安排了很多對手戲,但亨特全程都如柳下惠般「坐懷不亂」,情感上的交流幾乎沒有,這令人既哭笑不得,又顯得貌合神離。

因此,即使請來漫威的「卡特隊長」擔任女主角,她在片中與阿湯哥都無法產生較好的化學反應,兩人的CP感不足,也極大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四、如今的好萊塢「滿目瘡痍」,《碟7下》推出時間無法確定,

事實上,《碟中諜》系列不能沒有阿湯哥,但阿湯哥已經老了。我們不能要求換主角,而是要問為什麼這個27年的老IP還在拍續集?為什麼至今未能迎來結束的一天?

放眼如今的好萊塢,早已是滿目瘡痍,每年推出的新片,續集電影都占了極大的比例。

80到90年代那些經典IP,至今還在推出續集,《侏羅紀公園》和《終結者》都有6部作品;《星球大戰》除了9部正傳之外,外傳和衍生劇也在不停推出……

而這些,都見證了好萊塢電影的衰落。即使在暑期同步上映,面對更接地氣的國產電影,被寄予厚望的《碟7》也難以激起水花。

根據報道,《碟7上》和《碟7下》本是背靠背拍攝的,但由於前期嚴重拖慢了進度,目前《碟7》正上映時,又趕上好萊塢編劇大罷工,《碟7下》的拍攝也被迫中斷。

不知我們何時才能看到《碟7下》,但還是希望這系列最後一部作品,能夠給這個27年的IP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4aaabb81e00c59573f49d685b9bce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