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與董宇輝之爭,誰贏了?

2023-12-16     華聲在線

原標題:東方甄選與董宇輝之爭,誰贏了?

12月16日下午,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的「小作文」之爭,以孫東旭被免去CEO職務、俞敏洪發布道歉信而暫告段落。

這場浩浩蕩蕩的鬧劇,經歷了董宇輝與小編的相互拉扯,經歷了前CEO孫東旭的「極限發言」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親自下場和稀泥」,也讓東方甄選遭遇一夜掉粉70萬、涉事主播被停播3個月的「粉絲暴擊」。曾因「知識帶貨」而「一夜爆紅」的東方甄選,在體驗到網紅經濟的繁華與甘甜後,也在「一地雞毛」中嘗到了背後的落寞與苦澀。而平台、商家、主播以及消費者等多方共築的網紅經濟,更因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和隱形角力,顯現出矛盾與迷思。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但圍觀群眾仍覺意猶未盡……

「小作文」之爭,究竟爭的是什麼?

表面上看,這是「飯圈文化」的又一次襲擾。

在「氣鼓鼓」的小編控訴團隊的付出沒有被看見時,最先「開火」的是董宇輝的粉絲。他們一手舉著喇叭替董宇輝打抱不平,一手轉移流量至高途佳品直播間,試圖用「高捧競爭對手來教訓東方甄選」。據統計,董宇輝粉絲「倒戈」後,高途佳品抖音直播間的粉絲量在短短3天內猛漲15萬,銷售額也水漲船高。

但從粉絲的視角,我們又可以讀到另一種態度。

比如就有人認為,東方甄選一邊建粉絲群吃粉絲紅利,一邊指責用戶搞飯圈文化,雙標行為令人不齒。

在湘伴君看來,所謂的「飯圈反噬」,只不過是籠罩在紛爭之外的一層薄霧。其間真正的風雨雲,並不是飯圈攪動的,而是由割裂的各利益主體帶來的——以小編為代表的內部員工心態上的不平衡、CEO與當紅主播之間的微妙關係,等等

從前CEO孫東旭曝光董宇輝「身價」,到一眾資本緊盯董宇輝的動向,到網上滿天紛飛的「橄欖枝」,再到俞敏洪「二選一」……這場紛爭雖然場面混亂,邏輯其實很清晰:不外乎一個「利」字。在合理範圍內的逐利思維,也符合網際網路生態下市場發展的調性。

網紅經濟就像一場盛大的化裝舞會,人人都可以戴上面具跳一曲。但如果各主體之間沒有協調配合,呈現出的效果不僅毫無美感可言,最終可能就是一場「群魔亂舞」。

早在2021年,網紅李子柒與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對簿公堂,就已經揭開了網紅經濟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此番「小作文」之爭,再次折射出整個行業的困境,即網紅IP與平台、資本之間如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李子柒的殷鑑在前,董宇輝與東方甄選之間的這場紛爭,換來的是情感升溫還是徹底「分手」,相信雙方自有考量。

紛爭之後,如何為網紅經濟注入「靈魂」?

不可否認,從「行到水窮處」到「坐看雲起時」,新東方二次創業的「一夜翻紅」離不開董宇輝等一眾知識博主的「開天闢地」。

也正因如此,當外界打下「董宇輝會被拋棄」的問號時,東方甄選火速以免職CEO亮明了態度。雖然「二選一」之間有著利益取捨的「冷酷」,但也讓不少「打工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帶貨主播,本質上扮演的是金牌銷售的角色。在「只能隔屏而望不能觸手而探」的網絡直播間,公眾的購買慾更多的是對主播個人魅力的投射。可若將這份「魅力」全部歸於主播個人,又難免顯得偏頗和絕對。

看過電視劇、脫口秀、小品等節目的觀眾都知道,台前的表演者都被稱「演員」。演職人員表中眾多的角色分工,也說明了一場演出的整體性與協作性。雖然直播帶貨更傾向於銷售行為,但絕對少不了各環節的互相搭台與補台。

湘伴君認為,在網際網路大潮下,不管是網紅經濟,還是注意力經濟、平台經濟、社群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其核心都是一種協作經濟個體愈發重要,但贏家需主動抱團。

如同電影《復仇者聯盟》所描述的,每個個體都可以獨自生存,去拯救一個城市。但需要拯救世界的時候,大家就會聯合起來。

網紅經濟之所以被稱為網紅經濟,在於「網紅」與「經濟」是一體兩面、互生共榮的。網紅普遍紅利周期短,這決定了網紅經濟的更新疊代節奏快。

要想讓網紅經濟可持續發展,堅實的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利益分配製度以及持續創新的內容理念,一個都不能少。唯有把注意力始終注重在產品本身,精確了解粉絲需求,努力提升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讓網紅對粉絲的影響力轉化為可持續的變現能力,才能實現行業的長紅髮展。

文 | 曹茜茜

來源:湘伴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4a45e82a6cb6a395c75e7c10a7bba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