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飽經磨難的國家,但在周邊鄰國遭遇危機的時候,無論中國處於怎樣的境地,我們總會伸出援手。日本曾經在1942年的春天進攻緬甸,兩個國家實力懸殊過大,交戰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在同年二月的時候組織了一支遠征軍,奔赴緬甸前線。這支部隊人數共計三十多萬,投入緬甸戰場之後,很快協助緬甸軍隊奪取了主動權,給予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對戰中遠征軍殲滅近5萬敵軍,多次取得局部戰役的勝利。當然了,遠征軍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此次戰役中遠征軍犧牲了將近6.7萬士兵,因為當時戰況激烈,這些犧牲者的屍骨都被留在了緬甸。
解放之後中國政府就致力於處理這些特殊犧牲軍人的後事,近幾年,政府與民間組織聯合起來,尋找找遠征軍遺骸,並且以隆重的儀式歡迎他們回到祖國。不過當年遠征軍作戰的戰場面積很大,尋找遺骸的工作也開展得十分艱難。
當初很多遠征軍戰士的遺骸都沒能被好好安葬,大部分犧牲者都是匆匆被掩埋,別說墓碑了,就連像樣的棺木都沒有。
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找回這些遠征軍的遺骸,然後通過鑑定確定他們的身份,接著再為犧牲軍人們尋找家人,將遺骸送回其老家安葬,畢竟落葉歸根是中國人最重視的東西。
2017年的時候,雲南施甸縣太平鎮烏木村中有人發現了兩個墓地。村裡一直有土葬的習俗,但經過排查,這兩個墓地不是村裡人建造的,於是發現者便將這一情況上報。
這兩個墓地,一個在松樹底下,一個在垃圾堆下面,距離比較遠。而且說是墓地,實際上都沒有經過精心修繕和打理,完全就是兩個土坡。
這個縣城距離當年的戰場很近,已經多次發現過遺骸,因此村民們一發現部隊就趕緊上報了,相關部門對此也高度重視,很快派人來調查。
工作人員到了之後便開始了清理挖掘工作,因為年久失修,墓地邊上長滿了野草,還有很多垃圾和雜物,清理就花了很多功夫。等到把土挖開之後,工作人員看見墓地裡面放著許多汽油桶,而裡面裝著的,便是人體骸骨。
經過檢測之後,這些骸骨都屬於人類男性,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顯然他們都是當年的遠征軍士兵。在場的人心情都十分沉重,這些遠征軍當時都正是大好年紀,為了國家為了和平,他們踏上了征途,來到了異國戰場。沒想到,最終他們的屍體卻只能被收容在這樣銹跡斑斑的鐵桶裡面,埋在人煙罕至的荒地。
工作人員們立刻將裡面的骸骨全都拿出來,清理之後一一登記。骸骨的數量太多,登記起來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因為年代久遠,也無法確定他們的準確身份。工作人員們只能將這些骸骨安置在當地的遠征軍司令部舊址,廣發告示,希望他們的親人能夠主動出現,將這些犧牲軍人的骸骨帶回家。
最終那些無人認領的骸骨自然也需要妥善安置,最終他們會被移到當地的烈士陵園進行安葬。
每一位遠征軍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為了紀念這些人,中國也拍攝了許多相關的影視作品,比如說《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記錄的一場關鍵戰役讓人印象深刻,日軍占領緬甸的時候,曾經用汽油桶當作材料,修建了許多地下通道。
若是強行進攻,中國部隊肯定會被偷襲。為了適應這樣的作戰環境,遠征軍內部組織了一支部隊,大家用汽油桶搭建了類似的通道,天天都在裡面穿行,只為了給部隊開路。
這部電視劇不是百分百還原當時的場景,但比起電視劇,當初遠征軍的作戰環境只會更加艱苦,戰士們為了最後的勝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多年以後,我們能見到的,就只有那些裝在油桶裡面的骸骨。
大部分犧牲者最終的宿命就是這樣,被草草安葬,甚至還有人屍骨無存。所以國家對於尋找遠征軍骸骨一事才這麼上心,在和平年代國家有能力了,就有義務讓這些為國家賣命的人入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