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編輯| 赤木瓶子
時隔三年,「諾神」親自來到北京上海,攜第13部影片歸來,在暑期檔壓軸登場。
雖然很早之前,環球影業已經公布中文海報,帶來「暑期檔有戲」的希望,但R級的分級,讓影片能否成功引進一度懸而未決,有諾粉甚至打算奔赴香港觀看。在《奧本海默》宣布定檔之時,毫無懸念地在影迷圈層內引發了刷屏狂歡。從最終上映版本來看,裸露鏡頭採用了畫面裁切和「穿小黑裙」的處理。
暑期檔總票房最終以破紀錄的206.09億划下句號。《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分列冠亞軍,意味著強社會話題性、強情緒向影片類型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流。
國產片挑大樑,好萊塢遇冷已成定局,超英片或許會越來越不好賣,不過諾蘭電影反正從來也沒下沉過。頂著大神級導演的光環,諾蘭的「一二線影迷」基本盤依舊穩固:重映過的《星際穿越》,以及《敦刻爾克》《奧本海默》的票房分別為8.76億、3.39億、4.56億,而《奧本海默》的預測票房落點是3.26億,與前幾部在國內的票房表現基本持平。
諾蘭生涯票房第四:「芭本海默」宣發啟示錄
和當下關聯並不密切的二戰題材歷史人物傳記片,涉及大量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家及政治背景,時長長達180分鐘……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奧本海默》都透露出「冷門」和「高門檻」,顯然是一次高難度的挑戰。
從成片來看,諾蘭再一次驚艷眾人,他可能是唯一能夠「拍出物理學之美」的導演,並且可能打破傳記片的票房天花板。整部影片採用雙線敘事,結構工整優美如同古典樂章,配樂、剪輯、色彩都具有濃厚的諾蘭風格,使用大量弦樂,黑白和彩色畫面分別代表客觀和主觀視角。作為諾蘭口中的「政治驚悚片」「噩夢的集合」,從量子世界到恆星宇宙,觀眾將感受到一個人內心的宇宙是如何一點點坍塌。
雖然沒有玩高概念和燒腦,三次核爆,兩場審判,79位署名演員,超過兩小時的對白,其人物關係複雜眾多,對話量信息密度很高,始終保持著極強的戲劇張力,需要觀眾提前對量子物理學和麥卡錫主義進行知識儲備。普羅米修斯的悲劇意象貫穿始終,《薄伽梵歌》中「現在我變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一語,成為奧本海默的人生批註。
《奧本海默傳》譯者汪冰在映後活動提到,奧本海默有一種「白天鵝人格,孤高自傲又享受關注和追隨」,代表著人類永恆的悲劇:「在他去世55年後才迎來平反昭雪,大概是2022年12月16日,美國能源部長才真正撤銷了吊銷奧本海默安全許可的裁決。」
諾蘭本人青少年時期成長於八十年代,直面核武威脅,他在採訪中提到了使自己下定決心拍攝《奧本海默》的時刻,當了解到「在進行原子彈試爆之前,奧本海默和他的工作團隊就面對了一個極小的幾率,當他們按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按鈕之後,有可能會燃燒整個大氣層,毀滅全世界」,這一刻極強的戲劇性讓他決意把這個「歷史上最重要的男人」呈現在世人面前。其靈感來自凱·伯德和馬丁·J.舍溫合著的《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在烏克蘭戰爭的陰雲下,歷史照進了當下現實。
堅持用膠片拍攝、「實拍狂魔」的「老派電影人」諾蘭,因流媒體放映問題與華納摩擦後,跳槽環球,再次將強迫症發揮到了極致。這是他第六次採用成本高昂的IMAX膠片攝影機拍攝,彩色畫面使用70mm 膠片的頂配,黑白畫面專門找柯達定製了 Double-X 5222 的 65mm 黑白膠捲,宣發費加拍攝預算超2億美元,基里安·墨菲、「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馬特·達蒙、「驚奇隊長」艾米莉·布朗特等巨星雲集。
據悉,「無CG」前提下,視效總監斯科特·R·費舍爾進行了大量實驗,包括將桌球用力互相撞擊、朝著一面牆壁潑灑油漆、調配發光的鎂溶液以及更多不同的嘗試,通過小型數字攝影機以不同幀率拍攝微距特寫鏡頭,來實驗成像效果。成功之後,再用同樣的方式在IMAX攝影機上完成拍攝。此外,製作團隊還打造了一個具有20世紀40年代風格的城鎮微縮模型,用於襯托核爆畫面。
從當前結果來看,《奧本海默》在全球範圍內比3.66億美艷虧損的《信條》要賣座得多:在個人紀錄方面,8.03億美元的《奧本海默》如今已超越《星際穿越》成為諾蘭導演生涯中票房第四高的作品,在它前面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10.8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10.06億美元)以及《盜夢空間》(8.37億美元)。橫向來看,衝上了全球年度票房第四的成績,前三名依次為《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13.55億美元)、《芭比》(12.79億美元)與《銀河護衛隊3》(8.37億美元)。
其口碑甚至比《信條》還要高出一籌。當前《奧本海默》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豆瓣8.8分。而《信條》爛番茄新鮮度為69%,豆瓣7.6分。本片也是奧斯卡熱門。
影片宣發玩法亦是可圈可點。從今年7月底開始,兩部同期上映的大片《芭比》與《奧本海默》片名融合成,共同締造了網絡熱詞「芭本海默(Barbenheimer)」。兩部影片色調差異鮮明、主題類型和受眾也區別明顯,輕快嫵媚的芭比粉色和毀滅世界的嚴肅黑色,分別受到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的歡迎。
跨界反差感營造出了強烈話題性,大量觀眾加入到P圖玩梗和自來水的陣營中來,華納和環球官方也鼓勵了這種宣發聯動並從中受益。據估計,有20多萬名觀眾在AMC院線和Cineworld集團有限公司的Regal等連鎖影院同一天購買了兩部新片的電影票,其中也包括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在好萊塢歷史上,首次出現兩部新片同時公映,其開畫票房分別超過1億美元和8000萬美元的盛況,其首周末3億美元票房也刷新了紀錄。這一宣發玩法也為飯圈化趨勢下撕得你死我活、動輒發聲明的國內影片帶來了啟示:跨界合作帶來雙贏,不妨打開思路,主動玩梗。
最爆暑期檔復盤:八二開、疊代、下沉
從檔期來看,同《敦刻爾克》《信條》一樣,《奧本海默》也是選擇在暑期檔末梢、開學季初始登場。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相對較淡的檔期,下一次激戰將會在國慶檔到來。
站在暑期檔的最後一天,對整個檔期進行復盤,不難發現具有以下特徵:
國產片與進口片票房「八二開」之勢已基本成為定局,檔期票房TOP10中,僅有《變形金剛7》一部進口片,以及《巨齒鯊2》一部合拍片,其餘八部都是國產片,只有極少一部分進口片能夠越過5億的門檻。
電影行業正在更新疊代,80後90後導演接棒,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為市場帶來新鮮感的「知名監製+新人導演」模式風靡,如《孤注一擲》由「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申奧執導,寧浩監製,《消失的她》由劉翔、崔睿執導,陳思誠監製,追光動畫十周年之作《長安三萬里》由謝君偉、鄒靖首執導筒。
從題材上來看,傳統優勢類型喜劇不再受到青睞,《掃毒3》等港片紅利消耗殆盡,套路化創作撲街,《八角籠中》《孤注一擲》等關聯社會現實、能夠激發社交媒體二次討論的現實向劇情片走紅。
多部熱門影片豆瓣達7分左右,在「票房-口碑」正相關關聯性越發顯著之際,演員層面同樣發生了疊代。吳京、黃渤、沈騰均為70後「扛票房」百億影帝代表人物,「含騰量」「含京量」曾經是不少觀眾和粉絲判斷一部影片優質程度的標準,然而《巨齒鯊2》《學爸》《超能一家人》票房僅有8.2億、4.8億、3億,《超能一家人》更是以豆瓣3.8分口碑墊底,說明內容質量才是觀眾最關心的,中生代票房號召力並不絕對。
此外,流量生再次受到青睞,朱一龍在《人生大事》之後再次押中爆款《消失的她》,《孤注一擲》中張藝興,《熱烈》攜手了王一博,《封神第一部》成功推動費翔翻紅,於適陳牧馳等「質子團」飛升。
廠牌化趨勢越發顯著,壞猴子影業從《我不是藥神》到《孤注一擲》,批量製造暑期檔票冠,晉升「現實主義第一廠牌」,為具有教育意義的主旋律政治任務片,注入了更多小人物視角和現實色彩。陳思誠的壹同製作則在唐探宇宙之外,以「懸疑+社會話題性」切中了懸疑黑馬的脈搏,打響了「爆款懸疑片廠牌」的名號。
從宣發層面來看,整體進一步下沉化,如同海報上的大字號醒目幾字真言一樣,每一部影片打出的宣傳口號都更加「簡單粗暴直接響亮」,且百億播放量的《孤注一擲》之後,短視頻營銷的權重會越來越大。短視頻情緒營銷發生了疊代,如果說過往1.0是「哭片」,一而再再而三地榨取觀眾淚腺之後,催淚式營銷不再奏效,而2.0時代的現象級影片則洞察到了觀眾普遍的恐懼,《消失的她》擊中了「恐婚」情緒,而《孤注一擲》擊中了「被詐騙、被噶腰子」的恐懼。
無論是國內國外,觀眾都需要創意推陳出新。「芭本海默」在國內外熱度破圈,以及《碟中諜7》和《奪寶奇兵5》票房遇冷,間接說明比起沒完沒了的IP續集,套路化的超英片,觀眾更偏愛「新的東西」——不管是女性主義思維帶來的戲謔調侃,還是有人格魅力的歷史人物。
作為第一大檔期,今年暑期檔顯然超額完成了任務,令國內電影市場在一度落後於北美的情況下,將差距縮小到幾億美元,有望再戰年度600億目標、全球最大市場目標。後疫情時代加後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創作「不會被AI替代的作品」,以及如何將消失的觀眾拉回影院,重新培養他們的觀影習慣,是行業的重中之重,至少從5億+觀影人次來看,國內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