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與孔子並稱「孔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孟子的思想學說,對唐宋之後的中國產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響,其中許多命題的哲學思辨以及倫理啟示,至今仍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所著《孟子》一書雖然只有7篇34000餘字,但早已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在社會生活中,最可貴的就是感情。一方面,希望別人理解;一方面,也要給予別人同情。只有用心去體驗別人的需要和情感,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人不能沒有羞恥感,應該感到的羞恥卻不以為恥,那才是真正的羞恥。自尊是一種美德,自信是一種力量。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了自尊和自信,那麼他就獲得了智慧。
養心莫善於寡慾。
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慾望。人對於我只不要過分的奢求,要清淡簡約的生活,在心理上儘量減少個人的雜念,少一些對物質的慾望。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個人如果對於富貴垂涎三尺,不折手段的去追求物質財富,那麼他很難保持氣節。因為缺少了骨氣,忍受不住品鑑的生活,沒有樂觀的精神,面對困境往往會怨天尤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身處逆境不得志時,要堅守本心,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得志時就要擔起重任,努力造福天下。這句話精鍊地表達了,儒家對出世和入世的人生態度,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不論對人對己,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有莫大的意義。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坐得直,行得正,心底不藏私,那麼不論對誰都問心無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仗恃實力來使人服從的,不能讓人心悅誠服,只是因為他本身實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萬物之理在我的自性中都具備了。反求諸己,做到誠意正心,就是最大的快樂。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求仁,沒有比這更近的路了。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心存仁愛的人憐恤他人,遵循禮儀的人敬重他人。憐恤別人的人,人們總是愛戴他;尊重別人的人,人們總是敬重他。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仁,是人安適的住宅;義,是人正確的道路。空閒著安適的住宅不居住,捨棄正確的道路不走,可悲呀!
寫到最後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對於理解古代中國哲學、倫理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孟子的思想,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政治哲學。以上10條《孟子》中的經典語錄,希望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