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下方的音樂,陪你聽一首好歌 」
文 | 有書子不語
來源 | 有書(youshucc)
歐洲有句俗語:
「雖然你只是一度年輕,但卻可能無限期不成熟。」
「雖然你只是一度年輕,但卻可能無限期不成熟。」
深以為然。女人的成熟,並非年齡遞增,它是一種「一路前行,一路放下」的清醒。
要知道,太過執著的人生是一場災難,而放下才是走向成熟的標誌。
真正成熟的女人,都會隨著這4次放下,完成自我蛻變。
關於感情
放下無緣的執著
亦舒在《我愛,我不愛》一書中寫道:
「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會叫你痛苦,愛你的人不會叫你患得患失,凡覺得辛苦,即是強求,一定是出了錯,需及時結束,重頭再來。」
「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會叫你痛苦,愛你的人不會叫你患得患失,凡覺得辛苦,即是強求,一定是出了錯,需及時結束,重頭再來。」
求而不得的愛,痛在無緣,苦在執著。
電視劇《愛上北斗星男友》中,吳昕飾演的蔡舒萌,便有這樣一段經歷。
因為喜歡,蔡舒萌拚命努力,想要給對方提供更好的資源。
毫不誇張地說,她是有求必應、隨叫隨到,用盡一切辦法,只為博得對方在乎。
可對方呢,面對她的追求,面無表情,甚至看不起她,希望她消失。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女人不在少數。
女神張曼玉曾經為了爾冬升,不惜和閨蜜鍾楚紅鬧翻臉。
為了愛,她不顧爾東升比自己大7歲,願意成為他的「地下戀人」。
別人為了發展一心想要曝光,她卻放棄名和利,甘願以愛情為重,希望與對方在養兒育女中度過一生。
可愛情這種東西,僅憑一方努力終歸換不來幸福。
就像有句話說:
「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喜歡你為討好故作謙卑的樣子。」
「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喜歡你為討好故作謙卑的樣子。」
愛情很美,但強求不來,太過執著,反倒葬送了自己的大好時光。
捂不熱的心,就別勉強,學會放下,及時止損的感情,才是善終。
放過別人,亦是成全自己。
關於朋友
放下刻意的維護
《莊子·山木》中有言:
「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朋友之間的關係,淡而不膩,最能長久。
君子之交淡如水,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那些需要刻意維護的交情,不僅短暫,更苦了自己。
《武林外傳》里,女捕快祝無雙為了友誼之樹常青,便拚命討好朋友。
髒活累活搶著干,別人開口求助,她二話不說就應承下來,口頭禪就是「放著我來」。
但辛苦維持的友情,如同玻璃一樣脆弱。
她和小郭比才藝,賭注是誰輸了誰離開客棧。
朋友們都向著小郭,全然忘了她平時幫過的忙。
這一幕,讓人心酸,祝無雙就像蔣方舟所說的那樣:
「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所以變成了諂媚的人。」
「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所以變成了諂媚的人。」
不久前,演員秦海璐質問劉濤:「你為何只有兩個閨蜜?」
劉濤的話字字珠璣,鏗鏘有力:「因為我還是很挑的,我哪有時間對所有人好。」
不刻意討好朋友的劉濤,身邊留下的都是真正的朋友。
莫言曾說: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
真正的友情,全在於心,無須刻意維持。
餘生,不必把太多「朋友」請進生命里,有三兩知己足矣。
關於伴侶
放下過高的期待
《人間失格》里寫道:
「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沒有極度的悲傷。」
「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沒有極度的悲傷。」
有時候,過高的期待往往給我們帶來的是傷害。
它讓我們不自覺地陷入美好的幻想,進而影響現實的感情質量。
記得一期綜藝節目裡,演員趙奕歡講出了自己對男友近乎完美的期待。
為了幫男友減肥,她放下狠話:「如果不練出6塊腹肌,你休想求婚!」
儘管趙奕歡是為了男友的健康著想,可現實總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男友背地裡總會偷偷吃各種零食,趙奕歡發現後,大罵一場,不歡而散。
無獨有偶,之前爆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里,顧佳抱著對丈夫許幻山的高期待,不允許他吃甜食、吃晚飯、踢球、生產煙花……
結果,丈夫非但沒有活成她設想的樣子,反而出軌了林有有。
過高的期待,會在無形中變成一種控制,不僅苦了對方,還傷了自己。
《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本書中寫道:
「大多數控制欲太強的人,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所採取的強制性行為,都是為滿足某種特殊需求的,這種需求很可能違背她們原本良好的目的。」
「大多數控制欲太強的人,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所採取的強制性行為,都是為滿足某種特殊需求的,這種需求很可能違背她們原本良好的目的。」
婚姻里,最忌諱的就是「完美」的幻想。
成熟的女人,都會放下過高的期待,以一顆平常心去愛、去面對。
唯有如此,彼此才能在生活中發現對方給予的小確幸。
關於子女
放下不舍的留戀
一位作家曾說過: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作為母親,再愛孩子,也要學會放下不舍的留戀。
要知道,我們不會像直升機一樣,隨時可以盤旋在兒女的上空。
隨著歲月流逝,孩子終究要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生活。
一味地對孩子「窮追不捨」,無疑是給他的人生挖坑。
演員張鐸結婚後,媽媽對兒子萬般不舍,習慣性「插手」他的生活。
兒子出門太久,她會生氣;兒子與媳婦太過甜蜜,她會吃醋……
張鐸的爸爸曾這樣開導妻子:
「少摻和兒子的人生,距離產生美。」
「少摻和兒子的人生,距離產生美。」
是啊,身為母親,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我們理當與他們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感情。
可儘管如此,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過上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學會不斷放手。
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很多隔輩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能讓他成長,在生活里獨當一面。
所謂母愛,其實就是一場得體的放下。
放下不舍的留戀,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在《積極心理學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
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
48歲的兒子大衛碩士畢業,卻窩在家裡啃老。
身患尿毒症的丁阿婆,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成長路上,丁阿婆放不下對孩子的留戀,一直為他保駕護航,殊不知這是給孩子的人生挖坑。
如今丁阿婆年歲已高,她最終忍受不了兒子的無所事事,將孩子告上法庭。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源於丁阿婆對孩子放不下的留戀。
母親越不放手,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孩子越難長大。
為人母親,總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漸行漸遠,放手讓孩子去成長,讓孩子自由馳騁。
而我們也會在放手後,找到自己的那份幸福。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句話:
「最容易讓人感到溫暖和驚喜的都是陌生人,因為對他們沒有期望;
最容易讓人感到悲哀和心寒的,是親近的人,因為你愛他們。」
「最容易讓人感到溫暖和驚喜的都是陌生人,因為對他們沒有期望;
最容易讓人感到悲哀和心寒的,是親近的人,因為你愛他們。」
真正成熟的女人,為人處世都懂得放下,不高估感情,也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分量。
對待感情,放下無緣的執著,及時止損,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伴侶,放下過高的幻想,平常對待,不改造對方的性格和喜好。
對於朋友,放下刻意的維護,多點自信,不摻和朋友的是非和利益。
對於子女,放下不舍的留戀,多點支持,不剝奪孩子的自由和權利。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這樣說道:
「接受真實的人生,而不是完美的人生。」
「接受真實的人生,而不是完美的人生。」
真正成熟的女人,都懂得放下執著,放過自己,更加洒脫自如地度過餘生。
點亮【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有書子不語,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來源: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微信:youshu925。白蘭花Michelia 經授權發布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