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女帝武則天,晚年生活遭人詬病,她的一個發明卻流傳了上千年

2020-09-22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第一女帝武則天,晚年生活遭人詬病,她的一個發明卻流傳了上千年

關於武則天的傳奇經歷很多電視電影已經講述得太多了。她的出身沒有顯赫的士族大家的背景,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商人。她從地位卑微的才人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頂峰。其實歷史上掌控實際政權的女人並不少,如出現在戰國時期的秦國,我國最早的攝政女主宣太后,漢代的呂后和末代太后王政君,遼朝的蕭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她卻是唯一一個登基稱帝的。

她曾經是唐太宗的才人,進入感業寺後卻能重新還俗成為唐高宗的昭儀。還朝後,她擊敗政敵王皇后、蕭淑妃,打擊關隴士族,剷除朝中異己,最終登上皇后的寶座。在任皇后期間,她協助高宗李治治理國家,顯示出過人的政治智慧和謀略。李治死後,她炮製「彌勒化身」等事件,最終登上皇帝的寶座。她實際掌握中國政權四十餘年,死後立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功過。

武則天敢於向男權宣戰,她在即位曾發動男寵的海選,擁有後宮男寵三千。她最得寵的男寵,包括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薛懷義等。對外她絲毫不避諱自己的這一愛好。不過,她畢竟是李唐王朝皇帝的妻子,對其這種寵幸面首的行為朝野內外議論不斷。

不過她的這些面首個個結局悽慘,這也顯示出她殺伐果斷冷酷無情的一面。武則天稱帝後在位十五年,實行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促使經濟繁榮向上。她實行酷吏政治,大興誣告之風,後世對此多有詬病。

武則天對後世非常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促進科舉的良性發展。她首開武舉,給武人以晉升的機會,鼓勵教育事業發展,士人讀書的風氣日盛。對於教育,武則天有個創舉,對參加考試的寒門子弟每人一個編號,並列為最高機密。考試的時候每個考生只寫編號,不寫姓名、籍貫、門第和出身。這樣就給予寒門出身的讀書人一個以學入仕的機會,使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才實現有效的流動。

同時,武則天還增加了殿試,減少了考試選拔過程中的徇私舞弊。她在位期間提升了進士科的地位,這個發明流傳了上千年,要知道,在她之前,科舉重視明經課,使從小家世優越,因家族著力培養而有機會讀到更多經典書籍的貴族子弟占據優勢。而進士科考的是文采,既注重經典,更重視讀書人的靈氣和才華,無疑這寒門弟子有了更多上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