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關押入獄,母親送毒藥勸其自盡,他卻選擇投敵,母親聞訊自殺

2022-08-20   史鏡說

原標題:他被關押入獄,母親送毒藥勸其自盡,他卻選擇投敵,母親聞訊自殺

相信很多人對三字經中「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兩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從小到大,父母為教育孩子成龍成鳳,不僅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更將一生的愛和關懷無私奉獻。

然而,相比於父親和老師的教導,孩子的成長與母親的關聯更甚。古有曾子假言殺豬安撫泣子,卻被妻子制止應言而有信;

孟母三遷為求孟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陶侃之母言辭拒絕收受官私小惠;岳飛之母刺字「精忠報國」,教導岳飛樹立報國志向。

偉大母親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國歷史上數不勝數的仁人志士都離不開小時候母親的教誨引導,可以說一位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今日我們要講的故事卻與這些事例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母親深明大義,當斷則斷,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以死明志。不相同的是孩子做了投敵漢奸,讓母親蒙羞,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臧式毅。

奉天起家

臧式毅是張氏父子統治東三省時期,遼寧省比較有名的將領。年輕時受過良好的軍事系統教育,不僅帶兵打過仗,更在張作霖治下當過一階段的參政幕僚。

和當時楊宇霆、姜登選、郭松齡、吳俊生等人要麼文才過硬,帶兵不行;要麼指揮打仗精通,疏於政治管理相比,臧式毅可謂是文韜武略,各個方面都能讓人信服。

1926年張作霖進駐北京做了海陸空三軍大元帥,一時風光無兩,不過張作霖從未忘記自己的發跡之地—東北三省,為提防日本和直皖兩系的覬覦,也為免除後顧之憂,張作霖安排臧式毅駐守東北三省。

被委以重任的臧式毅不但很好地完成了幾年來鎮守東北的任務,更為遠在北京的奉系軍隊提供了後勤保障。

尤其是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算後,整個東北局勢動盪不堪,奉天內部的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對外又有日本人虎視眈眈,打算趁奉天局勢不穩之際一舉占領。

而臧式毅身處漩渦之中,鎮定自若、對張大帥的死「秘不發喪」更是矇騙了日本人,不僅彰顯了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手段,更收到張學良和當時東北高級將領的一致賞識。

楊常事件後,臧式毅又憑藉自己機敏過人的反應能力在張學良身邊積極運作,不僅消除了被株連的風險,反倒被任命為遼寧省委主席,一時間達到權力之巔。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9日,在驚動中國的九一八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時任日本憲兵隊隊長的三谷青率隊包圍了遼寧省主席臧式毅的住宅,在一陣搜查掠奪後,臧式毅被日本憲兵隊帶走,並被日本人軟禁了三個月之久。

在12月初,時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板垣征四郎來到臧式毅被關押的住處與其秘密會談。

會談的目的與內容也很簡單,日本迫切需要臧式毅遼寧省主席的影響力來為自己入侵中國提供政治和輿論保障,也為他們接下來在中國的掠奪資源、部署進攻做好戰略掩護。

日本要求臧式毅簽署賣身賣國契約,也承諾會給臧式毅一定的權力和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不過前提是堅決遵守將鐵道管理權交由日本,全面負擔日本軍政費用,允許日本進駐東三省等等不平等條約。

而且其條款根本沒有餘地商談,要不簽要不死,二選其一。

臧式毅的母親聽聞瀋陽城破,兒子被俘,面對自己的兒子生死未卜,心中自然是著急和悲痛的。不過臧母的心中不單單有自己的兒子,更有民族大義。

她明白自己的兒子貴為一省主席,日本人自然不會輕易殺掉他,反而想利用他擴展在中國的勢力。

深明大義的臧母早已料到這一點,她認為與其讓自己的兒子沒有尊嚴地被日本控制、賣國求榮,倒不如效仿文天祥、項羽等人為國捐軀,殺身成仁留下一個千古英名。

下定決心的臧母趁著看望臧式毅的機會,把鴉片塞進了碗底遞給了臧式毅,此舉也是希望臧式毅能以身報國,不負男兒之身更不負省主席之名。

而臧式毅全然不理會母親的良苦用心,為了眼前的苟且利益拋棄了尊嚴、出賣了人民、背叛了祖國,最終在協議書上以省主席的名義簽下了「今日談話我全同意」八個大字。

而臧母聽聞兒子最終投靠日本人,一時悲傷絕望之情湧上心頭,自縊而死。

漢奸之名

12月13日,被解禁的臧式毅徹底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不僅下令繳械全瀋陽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更修書一封,勸誡張學良將東北百姓和軍隊撤入關內。

之後更是在日本關東軍的策划下與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景惠同流合污,搞起了「獨立建國」的把戲。

不過表面上與日本人打得熱火朝天的臧式毅心中也和明鏡一樣,自己只不過是日本人統治中國的一個傀儡,只要時機一到,自己的利用價值一結束,日本人就會像捻臭蟲一樣結束他的生命。

事實也證明,人在做天在看,背祖求榮的叛徒最終都不會落得好下場,隨著抗日戰爭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結束,臧式毅被蘇聯引渡回國,最終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終年71歲。

臧式毅與母親的故事讓我們唏噓不已,一邊是深諳民族大義的母親,做出讓兒子為國捐軀的決定得有多傷心悲痛,且不說十月懷胎的母親看著一日日隆起的腹部到呱呱墜地的嬰兒,本就承擔著對孩子不一樣的血肉之情。

更不用說在孩子性格品質、能力教育等培養方面,母親對孩子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和感同身受的。而臧式毅卻視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於不顧,更忘了母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最終選擇苟活於世,一生懷著對母親和國家的愧疚不安。

雖然不同於現在新時期的女性獨立自主,古代的女性地位卑微,甚至在家中毫無話語權可言。

但是像臧母這樣很多明事理、曉大義的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樹立了標杆榜樣,也為我們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輸送了一位又一位的愛國英雄和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