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原產地並不象仙人掌類,只局限於南北美洲,而是遍布除南極大陸以外的世界各地,但以非洲和美洲較多,尤以非洲最為集中。
1.多肉植物在非洲地區的分布
非洲是全球最炎熱的大陸,但是人們不要據此認為多肉植物都是喜歡炎熱的。事實上在非洲只有三個不大的地區具有較多的多肉植物種類,它們是南非和納米比亞、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以及馬達加斯加島及東非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
下面我們分別敘述這三個地區的生境特點及主要分布種類。
(1)南非和納米比亞:這是氣候冷涼的地區,是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那兒每年有一個明顯的較長的旱季,因而成為世界上多肉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番杏科和百合科的大部分種類都分布在這裡,景天科、蘿藦科和大朝科的種類也相當多。
南非又是地形和小氣候十分多樣的地區,大體上以東經25度為界,東部年雨量超過500毫米,旱季在冬天;西部年雨量少於500毫米,越向西越乾旱,旱季在夏天,但南部沿海一帶則較濕潤。
納米比亞的氣候比南非更為乾旱,瀕臨大西洋的沿岸地區由於受強大的本格拉寒流的影響,少雨多霧,氣候特殊,形成一個很大的冷性沿岸沙漠———納米布沙漠。當地分布的多肉植物如百歲蘭和蘿藦科的亞羅漢屬(Trichocaulon)夾竹桃科的棒棰樹(光堂)都是栽培繁殖非常困難的珍稀瀕危種。
(2)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原由火山構成,土質肥沃。但由於附近有加那利寒流的影響,雨水不多。島上的多肉植物主要是景天科的蓮花掌屬(Aeonium)、魔南景天屬(Monanthes)、愛染草屬(Aichryson)。
這三個屬共約100種植物在其他地區沒有分布,屬於這兩群島的特有種。此外,蘿藦科的吊燈花屬有部分種類分布在這兒。大戟科的墨麒麟龍舌蘭科的龍血樹也是這裡的特產,株形高大,往往—株就形成一個獨特的景觀。
(3)馬達加斯加島及東非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島雖然離非洲大陸僅400千米,但島上的動植物構成了獨特的體系。該島的氣候東北部和西南部截然不同。
在植物分類上和仙人掌科有親緣關係的龍樹科植物是該島特產。
景天科伽藍菜屬分布廣泛,但以該島最為集中,有50多種。而同屬的亞阿相界(Pachypodium geayi)和惠比須笑(Pachypodium brevicaule)是該島特產,只是比較稀有。
葫蘆科的多肉植物目前在國際上很流行,其中兩個屬碧雷鼓屬和史葫蘆屬種類是該島特產。
隔海相望的東非各國,包括肯亞、坦尚尼亞、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也是重要的多肉植物分布區。在肯亞和坦尚尼亞有百合科的蒼角殿,葫蘆科的睡布袋以及大戟科翡翠柱屬種類等,都是很奇特的種類。
索馬利亞全境是比較平坦的低高原,年降水量200—500毫米。多肉植物有蘆薈屬、沙漠玫瑰屬、鴨跖草科的銀毛冠屬、蘿藦科的苦瓜掌屬等。
近年來文獻上出現蘿藦科的一個新屬-擬蹄玉屬(Pseudolithos),它們也產於索馬利亞。
衣索比亞海拔較高,夏季氣候冷涼,其特產的多肉植物一一大戟科的巒岳等非常高大,目前很稀有。
2.多肉植物在美洲地區的分布
美洲大陸不僅是仙人掌類的故鄉,也是許多重要的多肉植物的原產地。龍舌蘭科的龍舌蘭屬、酒瓶蘭屬、絲蘭屬、萬年蘭屬分布在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它們往往和仙人掌類混生,成為北美荒漠植被特有的景觀。
在墨西哥西部和加利福尼亞半島分布著一個人們不太熟悉的科—福桂花科,種類雖然不多,但有些種的外形奇特,觀賞性強,是最珍奇的多肉種類之一。
景天科是多肉植物中種類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科,非洲、美洲、歐洲和亞洲都有不少特有的種類分布。
在美洲主要是仙女杯屬、石蓮花屬、厚葉草屬和風車草屬。它們都分布在墨西哥,僅石蓮花屬就有160種,是非常適合家庭栽培的種類。近年來文獻上介紹景天科有一個新屬——塔蓮屬(Villadia),也分布在墨西哥。
風梨科和胡椒科的多肉植物分布在美洲熱帶雨林的邊緣地區,種類不多。此外,美洲各地還零星地分布著一些多肉植物。在中美洲有大戟科白雀珊瑚屬的種類。
墨西哥有薯蕷料的墨西哥龜甲龍,葫蘆科的笑布袋,漆樹科的象之木、大戟科的錦珊瑚等。
中美各國和西印度群島有大戟科的珊瑚油桐和刺葉珊瑚。巴西有苦苣苔科的斷崖之女王,膨大的莖基上簇生被白毛的葉,開美麗的紅花。
3.多肉植物在其他各大洲的分布
其他各大洲雖然也都有多肉植物分布,但在栽培上比較受重視的是原產歐洲的長生草屬種類,為景天科植物,目前除自然種外,雜交種也很流行。
其他多肉植物有的雖分布廣泛,但很少栽培,如景天科景天屬的種類,在我國西藏和朝鮮、日本均有廣泛分布,但很少栽培。
瓦松屬的種類在我國不少地區有分布,但栽培上通常只重視這屬的園藝雜交種。
與大部分陽光房中的多肉相比,野蠻生長的它們,有著讓人著迷的狂野氣息。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多肉在植物這個市場異軍突起,被市場接受稱為一支「綠股」。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在本地遇到過野生多肉,如果遇到了一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