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香港電影帶來的驚喜越來越少了。
今年上映的一堆港片,都是過億成本的製作,口碑卻撲了大半。
這時候,不免懷念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
成本有限,拍攝條件粗糙,卻依舊能讓人全程拍桌直呼「牛X」。
比如這部:
250萬港元成本,19天拍攝。
卻拿下一個金像獎(6項提名),兩個金馬獎(4項提名)。
有人曾評價它是「香港槍戰戲的巔峰之作」。
雖然有些誇張,但卻真實表達了它在港片中的地位。
它就是——
《槍火》
一看演員,就是當年純正的港味兒——
黃秋生、任達華、吳鎮宇……
眾星雲集,250萬港元成本在當年,只夠付完所有人的片酬。
但他們還是來了,只象徵性收取一點片酬,甚至倒貼自己的衣服和車子。
只因為導演杜琪峰,和他身後的銀河映像。
杜琪峰
對港片了解不多的人,可能不了解杜琪峰和他創辦的銀河映像。
杜琪峰,香港最優秀的導演之一。
他和他的作品31次獲得金像獎提名,其中5次獲獎;
15次獲得金馬獎提名,其中4次獲獎。
在成立銀河映像前,他拍過許多不同風格的電影、電視劇。
而他最近20年的電影生涯,都與銀河映像緊緊捆綁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拍自己喜歡類型的電影,也為了鞏固導演在拍攝中的地位。
1996年,一家叫「杜琪峰和他的朋友們的公司」「銀河映像」的公司誕生了。
在杜琪峰的帶領下,銀河映像在黑色電影道路上,越走越遠。
《暗花》《神探》《PTU》……
黑、狠、冷的風格,獨樹一幟。
既有商業片的基因,又有藝術派追求。
既滿足大眾對爽片的需求,又在各種鏡頭設計上,掌控到極致。
但銀河映像誕生初期的作品,雖然叫好,卻沒有得到任何重點獎項的認可。
直到1999年《槍火》出現。
起先《槍火》並不被看好,因為當時整個香港電影大環境,開始走下坡路。
250萬港元投資,也來之不易。
都這環境了,有錢就干唄,不挑。
雖然用友情價請到了各位主演,但還是得精打細算。
為了節約膠片,鏡頭幾乎都是一次過。
為了不超支,就連故事主線,也得修改得儘量簡單——
黑道大哥因為遭到襲擊,所以請了五個保鏢。
大哥的保鏢,必定不同尋常。
五個保鏢中,有拉皮條的神槍手,有早已退出江湖轉行做「Tony老師」的大佬,有依舊活躍在一線的,有精通槍械的,還有一個有年輕氣盛的。
總而言之,各個都是黑道的一把好手,身手不凡、膽氣十足。
他們一邊需要保護大哥,一邊需要調查襲擊大哥的人。
雖然主線簡單,但每一條線都被利用到極致。
因為資金有限、時間有限,杜琪峰必須不停思考,怎樣才能讓每一幕,都能一次性做到最好。
所以《槍火》一定程度上,是壓迫中誕生的作品。
大刀闊斧砍掉細枝末節後,只留下最單純的表現形式。
出場人物多,沒有太多情節去鋪開每個人的性格。
怎麼辦?
杜琪峰還是做到了。僅靠少許的動作和細節,就能讓人感受到人物的個性和特徵。
比如黑幫大哥受襲後,第一時間說的那句「把阿鬼叫來」,就足以表現阿鬼在五人中的最強的實力。
而從阿信在給別人的煙里藏火柴的惡作劇,明顯表現出,他是五人中最不擅長隱藏自己的人。
這為後來他的禍事埋下了伏筆,這一點,我們先按下不提。
比起用情節鋪開人物,這種直觀的表現手法,能留給觀眾的餘味更長。
而這部片中最著名的那場商場槍戰戲,其實也是壓迫的產物。
商場的使用時間,只有晚上十一點到早上六點。
又因為沒有劇本(不喜歡用劇本的,不止王家衛,杜琪峰算一個),杜琪峰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想像力、空間塑造力發揮到極致。
槍戰戲其實不難拍,難的是如何讓觀眾置身事內。
杜琪峰選擇以靜制動。
靜——貫穿全片的畫面風格,是絕對的冷峻。
大段留白,讓你自行想像,也讓你意想不到。
就像片名「槍火」中,那冰冷「槍」字一樣。
動——在無聲中,突然迸發的行動、聲響,直擊心跳。
就像子彈出膛那一瞬間火光迸發的炸裂,這便是片名中的「火」字。
拔槍
這一風格在商場槍戰戲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場戲,也是整個香港電影史上,槍戰戲的經典一幕。
五個保鏢,陪著大哥,在商場中巡視。
突然的槍響打破了寂靜。
襲擊者突然出現,沒有任何花哨的鏡頭,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子彈的來往。
五個人一面護著大哥撤退,一面與殺手正面交鋒。
電梯站位圖
五個人的站位,也在交鋒中也發生了變化。
但無論如何變化,站位始終都保持嚴謹,從沒有哪個瞬間是把後背留給敵人。
好不容易掩護大哥撤到底樓,觀眾原以為會安全了。
沒想到下一幕,卻是這樣的站位——
仔細一看才能發現,明明是五個保鏢加一個大哥,柱子後面竟然有8個人。
其中兩個,是殺手。
雙方僵持在這裡。
不管誰先出手,這麼近距離的站位,必有傷亡。
而且誰先出手,誰就處於被動。
緊張情緒,被堆砌到高潮。
再沒有比「過癮」,更適合形容商場槍戰戲帶給人的感受了。
但後來杜琪峰說,後面這個靜止的鏡頭,僅僅是為了省錢:
站得越久,片子就越長了,時間這麼多,也還是那個空間,這樣很省錢。
掃興但又實誠。
不過,這一「有心」之舉,確實成就了一個經典。
但僅僅是槍戰的過癮,遠遠不能撐起這部電影獲得的口碑與榮譽。
所有港片的經典,都逃不過——情味兒。
或親情,或愛情,或兄弟情。
而《槍火》中所有情感的迸發,都留到了最後十分鐘。
五個保鏢雖然都是業務高手,但性格、背景各不相同。
在相處中,各自抱團,矛盾重重。
五人中的阿信,和大嫂有了私情。(阿信就是前面說的,在煙里塞火柴惡作劇的那個)
更讓這五人的矛盾一觸即發。
有人想保阿信,有人受大哥命令要處理掉阿信。
更有人是大哥派進五人中進行監視的臥底。
五人拔槍互指、各自為利的這段情節,更是能夠載入影史的經典場面。
沒有找到視頻,暫用圖代替吧
如果保阿信,讓他逃亡,其餘四人必定受到牽連。
如果殺阿信,兄弟情分崩離析。
看似是一個死局。
但最後兩分鐘的反轉,令人拍案叫絕。
一群有血有肉的男性形象,在反轉中,得到確認。(這裡不劇透)
十幾年前的港片,真可以說是「神仙打架」。
特別是鼎盛時期的銀河映像。
一部《槍火》,讓吳鎮宇拿到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讓杜琪峰拿到金馬獎、金像獎的最佳導演。
之後,銀河映像的電影,也讓數十個演員,拿到了人生第一個最佳男/女主角或配角——
劉德華《暗戰》、任達華《PTU》、鄭秀文《鍾無艷》……
雖然如今,每年還是會有一兩部出色的港片,但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資本上裹挾,人才上青黃不接。
只有老一輩在支撐港片。
杜琪峰去年宣布把公司事務統統交給游乃海,自己專心和韋家輝做電影。
但巔峰已過。
要重現銀河映像的輝煌,太難了啊。
文章轉載: 電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