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體育鍛鍊有助於增強體質,對孩子而言定期進行運動鍛鍊還能降低超重的風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運動還能改造大腦。
運動和大腦改造都有哪些聯繫呢?
通過研究後發現二者的關聯性還很大,運動其實遠比大家想像的重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還只是表象,運動背後的作用對孩子的成長同樣好處多多。
在國內,「學霸」意味著各個學科的成績都很好,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體育,但是在美國體育成績同樣受到重視,因此體育成績好的學生同樣可以稱為是學霸。
體育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在當地就有許多機構在進行體育運動方面的研究,在運動和大腦關係的研究中他們試圖找到能夠激發兒童潛能的運動項目,而「活力兒童計劃」(BOKS計劃)就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運動的重要性——讓大腦反應變快
- 運動能提升專注力
在考試前每個學生的狀態不同,有的會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儘可能多地去反覆記憶知識點,也有的學生會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達到考前放鬆的目的。當然這些選擇對提高考試成績都有幫助,那麼如果選擇了運動放鬆,孩子很可能在考試中取得比平時要好的成績。
運動之後在進行學習、考試專注力會明顯提升,據羅馬「Foro Italico」項目的研究者表示:8-11歲的孩子在參加考試前進行運動,能夠讓他們在考試中更好地集中注意,最終考試的分數平均提高了10%。
此外美國的加州教育部也有權威調研結論支持這一觀點,表示體能成績好的學生考試成績同樣好,當然體育成績影響考試成績不是必然關係,但是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 運動幫助大腦抵抗壓力,提高思維敏捷度和記憶力
醫學博士John Ratey提出了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蛋白質,當身體活動的時候會形成這樣的大腦神經營養素,它的存在有助於建立和維穩神經細胞間的連結。
一次構成的神經網絡越強,兒童更能夠保留信息加強理解能力。運動不僅能讓思維變得敏捷,增強記憶力,還是孩子抗壓的好方式。
通過運動大腦會和身體產生神經遞質連接,有助於腦細胞統籌溝通,大腦對運動進行引導,反過來運動加強了大腦的活躍,對情緒管理和認知能力的改善都有重要意義。
美加州的心理學博士洪蘭對此作出了解釋:愛運動的孩子反應速度會更快,那是因為他們運動神經纖維外麵包的髓鞘因反覆大量的活化而變得比較厚,使電流通過得比較快,訊息快了反應就快了。
- 運動提升孩子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在美德拉瓦州開展的一項研究中分析了8萬名學生的校園記錄,發現愛好運動的孩子在閱讀、數學測試方面的表現更好,運動對提高孩子認知能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於0-5歲的孩子,認知更多地通過「探索世界」來完善,所以喜歡運動的寶寶能更快地完成這一過程。
在德拉瓦州還有一個被稱之為「零點體育課」的項目,每天早晨7點學生開始進行1600米的跑步鍛鍊,在項目執行了一學期之後,和沒有執行項目的學生相比進行體育鍛鍊的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提升的更多,在體育鍛鍊下的提升度達到了17%,而普通學生通過日常學習提升的能力僅為10.7%,提升的程度相對有限。
孩子應保持多達的運動量?
全美體育協會(NASPE)給出的體育指導方針建議小學生的周運動時間不少於150分鐘,中學生每周運動時間不少於225分鐘。而加拿大針對青少年兒童運動提出了「健康24小時」行動(又稱4S行動),內容包括高水平運動、低水平靜坐以及充足的睡眠,4S包含的4部分分別為:
Sweat(出汗):每天至少保證6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通過有氧呼吸等方式完成肌肉和骨骼的強化,強度不能太低不然無法達到出汗的目的,而這樣的中高強度活動一周至少要保證3次。
Step(步行):除了中高強度的運動要保障外,每天小強度的輕體力活也不能少,一天1小時以上的低強度身體活動,比如步行等是很容易做到的,即便是在每天繁重的學習中也完全可以抽出時間來完成。
Sleep(睡眠):青少年的睡眠需求比成年人要大,為了保證身體健康發育,5-13歲的兒童每晚不間斷的睡眠時間為9-11小時,注意了是不間斷時間,並不是一整天的睡眠時間,這裡不能把午睡時間也算進去。隨著身體發育逐步完善,到了14-17歲的學生所需的每日不間斷睡眠時間會縮短到8-10小時。
Sit(靜坐):對靜坐的時間限制是儘可能的減少,畢竟不管是學習還是進行螢幕性娛樂都是坐著的,因此在螢幕前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另外在學習之外儘可能減少靜坐時間,情況允許的話還是要讓孩子們「動起來」。
運動還能治療和改善多種疾病
用運動改善多動症的例子已經有不少了,洪蘭教授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多動症孩子的藥物治療中都會涉及增進大腦多巴胺濃度的利他能,實際上多巴胺的分泌可以通過運動來促進,相比外部來源自己大腦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大量的研究和實例證明體操、武術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可以改善多動症孩子的情況。
除了改善多動症情況之外,運動還能治療一些疾病,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運動治療抑鬱症的效果比藥物「舍曲林」的效果還要好。而在2012年美國方面也將運動治療納入了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中。
健康中國。從孩子的身體素質抓起
據最新的《健康中國行動》顯示,國內學生的體質健康優良率低下,14年的優良率僅31.8%。為了改善當代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態,家長們有必要加強運動意識,不光是因為運動對身體有好處這麼簡單。
合理的運動會讓生活更加豐富,比起低效的學習,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內容,適當增加運動對大腦的能力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雖然如今全民運動的口號深入人心,但是相比一些國家,運動還沒有徹底融入到生活中。運動是「偶爾為之」的添加劑,沒有規律性的保持很難起到效果。
運動在於堅持,因此擁有運動愛好會讓運動變得更簡單,此外加入一個健身組織也是不錯的選擇。一周的運動要求需要至少完成一周3次以上,每次超過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著累計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75分鐘的高等強度運動。
輕運動可以用日常的步行來代替,日均6000-10000步可以保證完成所需的輕運動活動量,相比之下輕運動更容易讓人接受,當然運動強身、鍛鍊大腦和思維靠「走路」起到的效果有限。
鍛鍊不能忙於,一些基本的小知識有必要在運動前掌握了解,比如飯後一小時後才開始運動比較合適;睡前1小時不要劇烈運動,這樣會影響睡眠質量;最佳的運動時間其實是在下午的4-6點,當然這個時間學生在學習,上班族在上班,實際上能在這一時間段進行鍛鍊的人並不多,當然晨煉也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最表層的作用不外乎是增強體格增強身體素質,而對於培養孩子的思維和鍛鍊大腦能力的好處很多人並不知道,更快的反應速度,專注力、記憶力,甚至是思維能力都能通過運動鍛鍊得到強化。因此科學地對待體育運動,不要把它當做孩子學習的大敵,在保證學習時間的前提下運動還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