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魔界人的武器故事丨大到戰爭小到生活,各有歷史

2020-11-15     掌游寶

原標題:DNF魔界人的武器故事丨大到戰爭小到生活,各有歷史

這是當年指環王在國內上映時,被「真」PS高手做的圖,從甘道夫的表情到PS痕跡做的惟妙惟肖,也由此引發了一陣關於武器的討論,都在臆想當時甘道夫一眾,人手一把AK就沒索倫什麼事了,說起AK玩過射擊遊戲或者軍迷都知道這把槍,甚至其中的原理和彈藥量都能如數家珍,一開始單純的以為槍械非常簡單,就是槍機、槍托、槍管、彈藥這些東西,後來隨著深入了解發現遠沒有表面看的這麼簡單背後隱藏著太多科學知識,同樣在DNF中武器不只是一個名字,從職業設計到武器適用也沒有表面看的那麼簡單,那麼本篇就先蹭個熱度拿現在剛剛DNF三覺的女法師中5把武器背後的那些故事。如果本篇中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史學家指點一二,共同學習。

【法杖】

說起法杖,同樣先請出首圖中的甘道夫(知名度較高),凡是看過「指環王」這部電影的都知道,甘道夫一開始屬於灰袍級別,後來隨著劇情發展打敗炎魔之後重生晉升到白袍,除了外表大變樣那根一直攜帶的法杖也變得不一樣了

從上面兩張對比圖,可以明顯看出灰袍時期的法杖開句玩笑話,就是一根根雕,而晉升到白袍後左右對稱設計通體象牙白,無不彰顯出高貴感,同樣在DNF中也有很多好看的法杖,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威利」,當然在這並不適安利「指環王」這部電影的,只是這個電影在國內知名度非常高,所以拿這個做示例,加之接下來要探討的法杖也跟歐洲魔幻文學脫不開關係,就多囉嗦了兩句。

想要更好的了解法杖,就要先了解什麼是「魔法」,魔法泛指所有人類不可控元素,比如常見的火,在魔法設定中是可以由某個人或某個物件來做到控制,並指定做出某些事(攻擊/點燃),而魔法的定義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定位也不盡相同,比如歐洲文化中常見的天使在各種魔幻作品中,上到天體宇宙下到水滴空氣都能操控,那麼他們控制的物體(元素)都可以叫魔法,近代魔幻作品中的超級英雄,也可以叫魔法,不過隨著時代進化改成了叫超能力,但是都離不開一個核心「臆想魔法能力」,風、電、水、冰、火、氣,甚至把冥火冥水冥風這些都弄出來,但無論怎樣臆想,都需要一個「操控體」「連結體」「施放體」這三種,其中「操控體」就是施法者本體(比如甘道夫);「連結體」可以理解為元素的載體,即在施放某個魔法時,操控體通過自身或某樣物件與元素進行連結;「施放體」就是施放出口;

法杖就起到連結加施放的作用,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歐洲魔幻作品中,法師們用的法杖多半是木質,在中國文化中也有桃木辟邪這樣的說法,由此可見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對大自然的產物都有一種借力的想法。至於法杖的起源根本沒法查,因為它本來就是魔幻作品中的滋生物品,當然硬要解釋的話,就是早期歐洲部落中流行的祭司用品,也就是早期人類對大自然很多事情不了解,加上某些木材質地堅硬或特殊性質(比如燒不著,沉水,烏木等等),那麼部落中的祭司就會用來臆想一些事情,這樣的一來二去,就被冠上了魔法媒介這樣的身份,加上祭司在遠古時期都是僅次於部落首長的地位(甚至高於部落首長或皇帝),那麼自然要有點標誌物,又要分外顯眼,長長的木杖就順利入選了,不信的話把現在遊戲中法師的設定跟原始部族中的祭司對照一下【長長的法杖】【各種自然元素的杖首】【各種獸骨石頭類裝飾品】【都是以智力為主】【自身體質非常差】,對照完畢後八九不離十,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薩滿。其實不管是祭司還是薩滿,都是那種嘗試與自然進行連結的人物,加上早期人類認知有限,不知道不明白偶然出現的都歸類到魔法裡面,也就沒什麼難解釋的了。所以法杖就是身份的標識物,還有一種解釋比較可信,就是拐杖,因為但凡能做到祭司這個職位的,要有一定年齡和學識,在體質上就相對弱化一些,加上遠古時期交通不發達,拿著拐杖能輕鬆不少,而且能作為拐杖用的木材也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的木材,一邊體質弱,一邊材質特殊,兩者加一塊就成了魔法師這種超自然接觸者的標準形象。

【魔杖】

上文中說完法杖,接下來再說說魔杖,其實魔杖就可以理解為袖珍型的法杖,但為什麼要叫魔杖,這其中涉及到歐洲文化中異端人士的地位,早期歐洲文化中對於宗教的狂熱信仰,各位想必都從各方作品中了解一些,其中對於異端的排斥在歐洲早期非常嚴重,比如醫學領域就是重災區

(這是美化過的,早期可沒這麼美好)

由於早期人類對身體的認知和疾病了解匱乏,加上對身體器官方面的疾病認知不足,雖然通過屠宰牲畜了解一部分臟器知識,但了解的同時也是牲畜死亡之時,那麼對於器官疾病的認知就是死亡,但這並不能阻礙一部分對醫學好奇的人,那麼這些人就會被定義崇尚死亡喜歡黑暗的人,由於這些人思想意識過於前衛,又恰好死亡現象中會出現一些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昏迷性死亡、屍體痙攣、異物窒息等),就會被誇大宣傳,這其中有分支情況發生,比如大白天發生,而這假死的人又不是壞人,結果活過來就定性為神祇保佑,反之大黑天,假死的人又不是好鳥,結果活過來就成了黑暗魔法復活,這樣黑白極端性質的表現,如果恰好那些前衛思想人在其中,就難逃被定為異端的命運,輕則流放重則火刑。說到這可能會有人疑惑,這跟魔杖有什麼關係,恰好有因果關係,即思想前衛的人肯定會好奇會去研究,就算不是醫學領域的常年累月研究下來,也肯定會發現一些新奇事物,比如廚師用的調料,醫生治病用的藥草等等,由於過於前衛很多人不接受,就會認為是通過黑暗魔法獲取的,加上對魔法的認知,就順理成章杜撰出巫師、巫女這些黑暗身份,為了讓他們顯得更有侵略性,就配備了像匕首一樣的短小器具

同樣是對未知領域與之接觸的人,杖這樣器具就非常合適,短小適合掩藏又方便施法,加上身份設定陰暗就改稱魔杖。還有另一種解釋比較好聽一點,就是法杖給男士準備的,而魔杖(早期叫短杖)是給女祭司用的,後來因為巫女的關係改叫魔杖。當然還有一種解釋是法杖由於太長太大不方便攜帶,就延伸出這種短小的法杖,由於擔心叫錯,就把這種短杖叫做魔法杖,簡稱魔杖

【戰矛】

說起戰矛很多人會把它跟槍搞混,矛是一種長度在3米以上的尖銳性武器,矛體比槍體要粗,矛頭比槍頭要大要長,戰矛刃面也比槍刃面積大,簡單的說矛屬於長槍的重裝版

喜歡古代兵器的人肯定都知道「馬其頓方陣」,這個陣法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相當簡單,但在當時的時期,在戰術上起到的作用不比「特種作戰」這種軍事理念差多少,尤其是方針中配備的長矛,騎兵作戰或衝鋒作戰就很難賺到便宜

看到這張圖,各位就應該明白長矛跟長槍的區別了,也就是說DNF中戰法所使用的戰矛,就是這種長長武器,只不過在遊戲中並沒有很好的體現矛的特性,只有一把武器比較形象

所以在矛的定位上,DNF做的還不夠形象,不過這並不影響本篇對武器的敘述,回到之前的話題:長矛在古時作戰中,由於其本身那種誇張的長度,加上士兵們的訓練,四周防守得當的情況下正面衝突肯定是找死,其中一款影視作品表現的就非常準確

至於這部電影就不多做敘述了,但從中可以看出在防禦得當的情況下,長矛的優勢非常明顯,加上古人都有一寸長一寸強的認知,那麼像長矛加盾牌的配備,就不難理解先矛後槍再用劍這樣的戰術理念。關於長矛的歷史文獻實在多到數不清,不說歐洲史學中提到的戰役描述,單就國內戰國時候的記載,就經常有描述成排的士兵舉著長矛集體向前推進的情景,雖然後期影視作品偏向了英雄式場景,長槍這種戰將式的單挑配備被無限擴大,反而像軍團作戰這種情節就鮮有描述,其實各位閉眼想想就知道,兩軍對壘為了擴大對方傷亡必然優先考慮遠距離打擊,其次是攻擊時能在2米外殺傷敵軍絕不近身到1米,遠了不說就說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拼刺是出了名的,除了自身訓練以外,三八步槍加刺刀就長達1.6米,再算上前刺時身體傾斜角度加手臂延伸,2米的距離綽綽有餘,雖然這個情景不能叫矛,也算不上長槍,但由此往前延伸,就能證明古時人類作戰理念也是如此,能遠勿近。

【棍棒】

看字面理解,就是像少林武僧用的那種棍,但事實卻不是,因為棍在實戰中,由於棍體自身重量普遍不高,雖然掄的呼呼生風,但打在騎兵那種高強度護甲上面卻沒有任何效果,打在人身上也更多是傷及皮肉基本傷不到骨頭,除非是照著膝蓋、上臂、頭部這些骨頭明顯的地方掄。別過度相信那些影視作品中對棍的描述,棍在打法上更多是用來捅,不要感到驚訝,其實棍早期是軍隊中用來訓練士兵列陣、刺擊、互搏時用的器具,因為訓練不可能拿著帶刃的東西訓練,萬一受傷還需要醫治,所以就用棍來代替,加上早期兵團作戰都是毛、弓箭、盾牌、騎兵這些兵種彼此配合,那麼棍在步兵訓練中就是必需品。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由於士兵的防護越來越高級,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作為衝鋒角色的騎兵,其正面護甲已經達到劍刃和長矛都很難刺穿的地步

這還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盾牌的改進,擴大了矛與盾的激烈碰撞,一邊是追求刺不穿,一邊是追求刺的穿,這樣的一來一回必然分不出結果,後來發現重量相對大一點的鈍器對防護較好的鎧甲能造成內部傷害,但又發現一個問題,鈍器雖然能有效打擊防具後面的物體,但自身重量較大無法做到長柄化,在沒有近身之前就被長矛刺死了,後來根據記載出現過一批長柄鈍器,在比較結實的木棍兩頭加裝上有稜角的鐵頭,由於木頭怎麼也比鐵輕,可以做到一定的長度,加上掄擊幅度和自身重量,打擊敵軍效果顯著

後來就再沒有相關記載出現,而隨之迎來的是火器時代。但不管怎樣,棍棒更多是用來練習用,並不是用來殺敵用,加上棍棒本身沒有刃,純靠打擊動能來造成傷害,在一定程度上遠沒有刃類武器直觀,而隨著時代演變,棍類武器已經漸漸成為一種表演性武器,誠然訓練有素的人會把棍玩的非常好,但在DNF中棍棒從當初上線到現在,就沒有幾次火爆的時候,也映照了棍類武器在戰爭中鮮有記載。

【掃把】

目前搜到的信息來看,掃把源自中國夏朝時期,至於歐洲那邊無從查起,因為經常關注史學的人都知道,早期歐洲的發展比東方國度差了不是1年2年說的誇張點相差了幾乎半個世紀,大到國家文化發展小到家庭生活,加上對神明的過度崇拜,像掃把這種能清掃灰塵的東西,被冠上魔法功效並不稀奇,這是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就是女僕:

早期的人類生活就已經有了階級地位,像貴族這種身份必然要配上寬大的房子,數不清的傭人這些才能彰顯身份,由於歐洲戰事頻繁,男丁都視為儲備士兵和務農主力,如果有哪個貴族要僱傭男性需要額外交稅反之僱傭女性就很少或者直接免稅,那麼對於女僕的需求就不言自明了,而女僕的工作說白了就是打掃衛生干雜貨,有的甚至也要參與耕種,在這種情況下女僕配掃把就順理成章,這是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就是天賦,比如某個女性出生在醫療世家即使不學,常年的耳濡目染也多少知道一點醫療常識,再比如出生在冶鐵或軍事世家,都多少比平民百姓要了解多一點,加上戰事頻繁,今天是貴族明天就可能被敵軍抄家流放,那麼其中的女性就成為平民或逃難流放等等,為了生活下去當女僕也就沒什麼好稀奇的,可畢竟自身知識面在那裡,保不齊哪天施展一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上兩張圖是《加勒比海盜5》中的一段劇情,女主自身知識面非常廣,在逃跑的過程中無意間闖入一家「科研」機構小手隨便一調就糾正了天文望遠鏡的角度結果被那個「科研」人員叫做女巫,雖然只是電影但這個情節恰好反映了當時歐洲,對女性的重視程度非常低,但凡有點學識的就被看作異端,那麼結合上文中所說的兩個因素,掃把+女僕+學識=女巫的形象。說到這估計會有人感到疑惑,女僕+學識可以理解為異端,那為什麼非要跟掃把扯在一起,其中一個觀點看似好笑但又符合常理,即女性普遍喜歡乾淨,掃把是衛生清潔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加上掃把本身就長,女性即使沒有軍事訓練,拿掃把亂掄,滑到臉上或皮膚上也不好受,也可以算是一種清潔工具+自衛工具。至於騎乘嗎,就可以理解為馬的替代品,因為早期馬匹都是男性騎乘,女性騎馬太不文雅

關於法杖、魔杖、戰矛、棍棒、掃把這5種武器背後的故事,目前只能粗略的整理這些,由於歐洲魔幻文學中牽扯到大量人文歷史,尤其是關於魔法的定位也因為宗教觀點不一樣,很多地方不是一篇兩篇就能說完的,比如冰跟水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兩種壓根就是同一種物質的兩種性質,但歐洲魔幻文學中卻是兩種魔法形態,即水是水,冰是冰,同樣在電方面也是如此,在某些影視作品中電被理解為速度有的理解為元素有的理解為登場時的特效,同樣在DNF中電跟光合併在一起,所以這不是一句兩句,一篇兩篇就能解釋清楚。不過通篇囉嗦了這麼多,首先感謝各位的耐心觀看,其次就是遊戲是玩不完的,但通過遊戲一步步了解背後所展現出來的人文歷史,對自己也是一種成長,如果DNF中有文學史帝也請多多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VIzHUBxV5JH8q_HD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