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滿倉|《炒麵蛋的誘惑》

2020-02-25     渭南文藝

疫情肆虐,宅家隔離。從微信圈看到許石林先生農曆二月二吃炒豆習俗的文章,那種久違的親切感油然而生。不知怎得,眼前立時浮現齣兒時奶奶炒麵蛋的幀幀畫面來。

許石林中山大學畢業,客居深圳,與我同鄉同學,國內著名的文化學者和高產作家。他涉獵廣泛,通曉古今,潛心挖掘關中民俗瑰寶,寫了大量引經據典風情萬種的關中民俗美文來。羨慕之餘,自嘆自己讀書少,缺乏此種功力,只有寫些人生體驗類的記敘文字。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子非常清苦,因此,春節前後一個多月乃關中農村孩子夢寐以求的黃金時段。寒假一放,臘月二十,拿三五毛錢上集會買柿子皮、買一百頭的炮仗,臘月二十三打掃庭除,二十五六蒸年饃,除夕吃餃子放鞭炮,正月初一到初五走親戚掙壓歲錢,正月十五打燈籠,一件件一樁樁,每件事都足以讓農村孩子從夢裡笑醒。正月十六把燈籠一碰燒了,這年才算過完。我們也開始背起書包開學了。接下來還有件抓撓人心讓人期盼的事,那就是二月二,吃面蛋了。

說起二月二龍抬頭炒麵蛋這事,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曆的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種子時,想到豆子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炒豆子,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農曆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吃。

那個年月,二月二,故鄉鹵泊灘的孩子能吃上炒豆子是非常幸福奢侈的事。每到這天,家裡捨不得多炒黃豆,因為黃豆金貴,是榨油的好原料。老祖先充滿智慧,不知何時把炒黃豆改良成了炒麵蛋。面蛋也叫棋子豆,大概是像微縮的棋子和炒豆子的形狀吧。

二月二這天,奶奶炒麵蛋的過程是非常隆重而且有儀式感的。

太陽兩桿高時,奶奶從麵缸里往一個瓷盆里舀出幾瓢麵粉,倒進提前調好的花椒水、酵頭水,打上三個平日捨不得吃的雞蛋,再放進一把小茴香,然後開始和面。奶奶用盡全力一遍遍反覆揉搓按壓,半小時後麵糰變得光滑筋道,軟硬適中。面和好了,奶奶用濕麻布把麵糰蓋好說,該做炒麵蛋的熟土了。

從家裡的老院牆鏟下一些老土,用錘頭砸碎,然後放進碾槽內反覆碾壓,再把碾好的細土倒進平日篩麵粉用的細籮里。只見奶奶快速的抖動雙臂,一段優美的勞動舞蹈後,做飯用的大鐵鍋里,眼見著如粉的面土多了多了,漸漸就有了小半鍋。

麵糰發酵個把小時,奶奶切出了麵糰的一部分,放在雜木做的大案板上,先是用雙手擠按,再用二尺長短的擀麵杖可勁的滾壓,待麵糰成二尺左右的圓餅,一米五六長的擀麵杖派上了用場。麵餅在奶奶的反覆卷壓下,很快成了一張大大的厚餅。只見奶奶用擀麵杖做尺,用切面刀飛快地劃成一排排長條,然後用刀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段,再撒上麵粉,用雙手輕輕地揉搓,不大功夫,棋子大小圓圓的面蛋滿案皆是。奶奶把面蛋放到高粱細杆做的工具上,端到太陽光下,一來讓它繼續發酵,二是讓面蛋的外皮檠住防止受熱粘連。

該點火了。迫不及待的我得到奶奶指令,麻利地填進麥草,划著火柴,塞進耐燒的花柴杆,風箱開始歡快的呱嗒呱嗒響動起來。

不大會,鍋里的面土有了動靜,先是一下兩下噗噗地冒泡,接著噗噗的聲響就密勢起來,奶奶囑咐我戴好帽子,她也拿毛巾把頭包裹的嚴嚴實實。很快鍋周圍有了濃濃的、期盼已久的、熟悉而醉人的土的味道。

約摸鍋里的面土溫度五六十度時,奶奶把晾好的面蛋倒進鍋里,一把大勺開始不停地在鍋里翻攪,一時間,大勺與鐵鍋的摩擦聲,爐膛里柴火燃燒的劈啪聲,面蛋在滾燙的熱土裡的噗噗爆響聲,鳳凰涅槃一般。灶房裡灰土飛揚,不辯了奶奶的面孔。

面蛋約八成熟,奶奶已準確的掌握火候,用笊籬迅速把熱鍋里的面蛋撈出,快速的抖動,篩掉熱土,把面蛋倒進早已備好的踅篩,端上篩子快速的篩動,這短短的一半分鐘時間裡,八成熟的面蛋已通過自身的熱量完全熟透。奶奶不失時機地用干麻布使勁的揉搓,於是,金黃金黃的面蛋露出了誘人的本色。搶捏幾顆面蛋急不可耐地塞進嘴裡,舌頭燙的生疼,只好快速把面蛋在嘴裡來回地倒動,嘴裡發出嘶嘶哈哈的聲響,惹得奶奶一頓開心的嗔罵。

炒麵蛋會持續一個多小時,我一邊燒火,一邊往嘴裡狂塞。待天黑時,已吃的口齒上火不停的喝水。

次日天不亮,毛糙地擦把臉,鑽進廚房,口袋裡的面蛋塞得滿滿當當。上學路上,小夥伴們邊走邊磕,感覺面蛋有土時,用衣角擦擦便毫不猶豫地填到嘴裡。一時間,咯咯嘣嘣的脆響換來滿嘴的爨【cuan】香和一路歡快的笑聲,常驚得晨起的小鳥撲稜稜亂飛。

記憶中,三永村群豐村的同學家很少炒麵蛋,他們多炒紅薯條,原料多為拇粗細小紅薯,蒸熟用刀切成細條,涼干。二月二這天,同樣放鍋里用熱土翻炒,出鍋後脆甜,味道別具,我們會時不時交換一把兩把解解饞。

說來好玩好笑,農曆二月初那段日子,身上的口袋面蛋不斷。往往正上課時,饞蟲就爬上來,渾身的難受。老師在前面講課,瞅准老師黑板寫字的當口,我便迅速彎腰低頭,從褲兜摸出兩個面蛋快速地塞進嘴裡,然後若無其事的直起腰來繼續聽課。先是在嘴裡悄沒聲息地用舌頭把面蛋來回攪動,貪婪的過著土腥的面香味道,然後用上下牙齒慢慢地磨動,緩緩地用勁。儘管萬分小心,突然間咯嘣一聲,脆響惹得周圍同學紛紛側目相看。每當這時,自己也嚇一跳。見老師回頭,忙緊閉嘴巴停止咀嚼滿臉無辜地四處張望。不過,這點小聰明老師一看就破,只是給眼中的優等生留了點面子而已。但炒麵蛋的誘惑實在太大,憋不了多長時間,趁老師不注意,還會故伎重演,忍不住往嘴裡塞上一顆。

而今,物質生活極度地豐富,炒麵蛋在大小超市或專賣店隨處可見。不過,這些美食大都精粉油炸或電烤箱烤制而成,味道雖香酥可口,但絕對沒有了老土炒出的面蛋的味道,我知道,那是一種應該申請非遺的奶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帶著故鄉泥土芳香的味道。我知道,那是對奶奶、對媽媽無盡的思念的味道。

【2020年2月23日,農曆二月初一草就於金玉軒】

作者簡介

殷滿倉,陝西蒲城人,高級記者。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委,國家文化藝術科學專家,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德藝雙馨」藝術家,渭南師範學院客座教授。現任渭南人民廣播電台總編輯。發表文章400多萬字,近百次獲各類獎項,有多部作品被列為陝西省重大精品項目,「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獎金獎、銀獎及優秀作品獎獲得者,出版有《心靈的歷程》、《心靈的震顫》、《人在旅途》、《心靈的抉擇》、《紅紅的枸杞子》、《生命的沉響》、《花開的聲音》、《小滿》等作品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JrfHABgx9BqZZIPc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