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幼兒園接大寶回來的時候,在小區里看到兩個男生因為會車發生了爭執。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點事,一個人不肯忍讓對方,另一個人的言語不友善。最後兩個人針鋒相對大聲地吵了起來。圍觀的眾人勸著才平息了這場不應該有的爭執。大家議論紛紛一看就是兩個脾氣暴躁的人。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不是所有人能夠忍耐,也不是誰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事不順的時候,特別容易發脾氣。經常通過暴躁的發泄情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任何人遇到事情亂發脾氣,一點問題都解決不了,反而會加重問題的解決難度。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小時候多半有這三種遭遇,家長們要想著糾正。
家人過分的溺愛。
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過分疼愛,還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更加溺愛。無論孩子想要什麼,都會滿足他。這樣就讓孩子從小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孩子特別自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以自己的意願為主,任性自私,隨心所欲。父母有時覺得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不想答應他。但是孩子一任性發脾氣,家長就馬上滿足他,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到,發脾氣能讓家長滿足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有個小女孩在超市裡孩子想買洋娃娃,媽媽說家裡有同款的不要了。孩子跺腳哭鬧大發脾氣,媽媽一看孩子暴躁的情緒,只能妥協趕緊買了下來。
對孩子過分嚴格。
有句話說:別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當孩子一點事情做得不對,或者沒有按照家長要求去做,父母就嚴加訓斥責罵,甚至會把孩子揍一頓。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到抑鬱不滿,這種情緒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表現出來。
父母脾氣暴躁。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如果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脾氣,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將來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發泄,甚至比父母更嚴重。有個朋友就是脾氣很不好,也因為自己的脾氣傷害了身邊的很多人。她曾經不止一次的給我說過:"我爸爸就是脾氣不好,我從小就是在她爸爸的咆哮聲和陰影中成長起來的,導致我成人以後脾氣和他一樣暴躁,想控制想改變卻無能無力。"確實,有很多人的情緒暴躁是被自己父母遺傳的。
孩子脾氣暴躁,家長也有責任
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家長教育在孩子的時候,應該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孩子有情緒,家長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慢慢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
多做自我提示。家長在自己和情緒暴躁的時候,需要進行自我心理暗示。提醒自己不要太衝動,更不要和孩子大喊大叫。
枕邊育兒寄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學習的還很多,要慢慢修正自己暴躁脾氣的行為,為孩子做好榜樣。做父母是一場恆久而彌新的修行,用行動影響孩子,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喂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加入圈子,一起聊聊孩子教育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