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窪東周遺址出土山形簋 金權杖等罕見文物

2019-11-15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曾入選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劉家窪東周遺址,對研究春秋時期芮國歷史以及關中東部周代考古具有重要作用。11月14日下午,記者從劉家窪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

劉家窪遺址出土的山形簋 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金權杖可能關聯芮國和戎人

芮國從商代晚期便已見諸史籍,雖然是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個小國,但芮與周王室同源。公元前640年,芮國被秦穆公所滅。在歷史舞台上,芮國存活了400餘年。 劉家窪遺址的發掘,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種建榮介紹,考古隊去年在發掘遺址東一區時,在一座中字形大墓中發現了七個鼎,按照周代的列鼎制度,這是一個諸侯等級的大墓。在這座墓中,考古隊還發現了很多磬等音樂類文物,但最為特別的是,這裡出土了一件金權杖頭。種建榮說:「權杖並不是關中常見的器物,應該是北方戎人代表權力的標誌性物品。」但它為什麼會出現在春秋時期芮國的墓葬中呢?

種建榮認為,劉家窪地區在當時就處於周人和戎人控制的地盤之間,金權杖可能是芮國人的戰利品,也可能是戎人帶來的東西,但這種象徵權力的器物出現在這裡,至少說明當時芮國和戎人之間應該關係比較密切,說不定在這裡當時就生活有戎人。這件器物對研究戎人和芮國的歷史,都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晉人特色山形簋也「意外」出現

考古隊在劉家窪遺址區的東、西兩區勘探發現了居民區和墓地。墓葬共4處210餘座,其中東區墓地3處,西區1處。在正發掘的東二區,考古隊發現了一座擺放有5鼎4簋的墓葬,按照列鼎制,這應該是一座大夫級別的墓葬。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出土的4個簋均為山形簋,與以往發現的青銅簋外形都不同,這種簋也是首次出現在關中地區。種建榮說:「這種形制的簋以往曾在山西地區發現過,關中地區尚未出現過這種形制的簋,這說明墓主人或者芮國在當時可能也與晉人有關。」這4件罕見的山形簋為神秘的古芮國又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在14日的發掘中,考古隊從一座女性墓葬中又出土了青銅匜、青銅鼎、青銅甗等多件青銅禮器,同時發現了一具長約174厘米的女性遺骨。古芮國的女人身材如此高挑嗎?

種建榮說,遺骨長度的測量因為關節的變形,與人的身高不能簡單等同。墓主人的準確身高還得通過體質人類學家的研究才能得到準確結果。

在劉家窪遺址,考古隊還發現了手工鑄銅作坊,它們與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銅器有關嗎?類似這樣的謎題在劉家窪還有很多,相信隨著考古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古芮國的謎題會被一一解開。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4RcG4BMH2_cNUgCGDx.html




南湖的春天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