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種地人!今天我們聊聊《有機肥和化肥的對與錯》
搞農業種植的朋友,大家應該都知道近倆年有關肥料的政策接二連三出台。《化肥使用零增長》《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土十條》等等。這些政策都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國家現在提倡化肥減量開始重視有機肥投入。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發展有機肥,減量化肥?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正文。
化肥的對與錯
化肥發展史:建國以前我國只有兩座規模不大的氮肥廠和兩個回收氨的車間,1949年氮肥年產量只有0.6萬噸,1990年國產化肥產量已達1879.7萬噸,躍居世界第三位,1998年化肥產量已達295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9%,居世界第一位。在此期間我國的糧食產量也在直線暴漲。於是化肥成為了我國一項重要的農用物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大的作用。這是化肥的對。
化肥的副作用:合理使用化肥能夠增加糧食產量,但是過度使用化肥的危害卻很少有人關注。為什麼這麼說?你是否覺得現在化肥越用越多,產量卻怎麼也不增加?你是否發現現在種出的農產品品質口感大不如從前?
化肥帶給我們的要比拿走的多: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面積使用化肥,農業用肥量的迅速增長,為我國蔬菜、水果、棉花、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尤其是糧食連年增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國用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
然而,這個成績的背後,中國的耕地酸化、鹽漬化、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目前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已占總耕地面積的40%以上。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效率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兩大關鍵因素。
歐美國家的地力貢獻率是72%,而我們國家的僅為52%,耕地質量差、水肥利用量大,地力貢獻率必然就低,這組數字足以表明,中國是以大量的水肥投入為代價換取糧食高產的。
過度使用化肥的危害:
大量施用單元素化肥,其養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鉀等一些化學物質易被土壤固結,形成各種化學鹽分,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土壤養分結構失調,物理性狀變差,部分地塊有害金屬和有害病菌超標,導致土壤性狀惡化。長期過量施用氮肥還會造成鈣、鎂等元素流失,使土壤持續酸化,最終喪失生產力。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經濟形勢的改變,土壤質量也發生諸多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土壤耕層變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20年間,東北和華北的土壤厚度減少了5厘米。二是土壤有機質含量整體偏低,區域上不平衡在加劇。因為我們國家實施秸稈還田的項目,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總體是增加的,但是由於投入還不足,養分呈現為非均衡化,在東北和西南還是下降的。三是酸化非常嚴重。我們國家60%的土壤是酸鹼性土壤。雖說,土壤在自然條件下也能酸化,但人力活動加速土壤酸化是自然條件的10萬倍還多。我們團隊用20年的時間,經過多次實驗,最終證明使用有機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
為什麼現在支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
有機肥的作用:有機肥的主要優勢是有機質含量豐富,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後,有機質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緩衝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另外,有機肥在土壤中腐解後,為土壤微生物活動提供能量和養料,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活性物質等能促進作物的生長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最後,有機肥含有養分多但相對含量低,釋放緩慢,而化肥單位養分含量高,成分少,釋放快。兩者合理配合施用,相互補充,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促進土壤和化肥中礦質養分的溶解。有 機肥與化肥相互促進,有利於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以上就是國家支持重視有機肥投入的原因。
我們當下該怎麼施肥?
筆者認為,當下合理的施肥方式應該是拋棄單一使用化肥,選擇有機肥搭配化肥的施肥方式,如果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或者讓化肥用量減下來,有機肥用量提上去,有機無機配合使用,一方面可以保證糧食產量,另一方面有機肥搭配化肥後能夠促進化肥的吸收減少化肥的浪費和土壤殘留避免化肥帶來的土壤惡化。因此這對於土壤和作物以及種植投入成本來說都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感謝關注種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