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印度走了

2019-11-15   微觀系列

幾天前東協峰會閉幕,RECP成員國舉行了第三次領導人峰會

在第三次領導人峰會上,宣布RCEP的談判已經完成,將在2020年2月正式簽署協議

但同一天,印度總理莫迪卻單獨發表聲明,單方面宣布退出RCEP的協議簽署

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反應是,太好了,印度的退出,對RCEP大局來說,未必是壞事

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是2011年由東協峰會首次提出的,該構想的目標是,

東協10國,加上東北亞的中日韓,再加上南面的紐西蘭、澳大利亞,最後是南亞的印度

形成一個「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自由貿易目標

圖上,中國台灣地區,本來是有望加入的,可後來台灣內部大亂斗,把「服貿、貨貿協議」全都搞砸了,那這種大型的國際區域整合,就沒有中國台灣的份了

至於印度,本來也能參加,可最後一刻,莫迪還是宣布退出

但我們從圖上還是能一目了然的感受到,如果這麼大一片區域的經濟體系能夠順利整合,那對於各個國家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好處

RCEP協議範圍

涵蓋全世界50%的人口

占全球GDP的30%

以及全球25%的貿易總額

而且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目前增長勢頭最快的地區,未來對全球的經濟影響只會更大

RCEP的目標是要減少95%的製造業領域關稅

開放各國的服務業與投資市場

尤其是對於製造業強勁的中國來說,這會更進一步的促進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RCEP宣布談判成功,整合了15國的協議,這無形中,就給美國施加了更大壓力

西邊不亮東邊亮,美國利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來打壓中國,中國在RCEP方面成功突圍

但是客觀來說,RCEP的合作成功,最應該感謝的還是美國

怎麼說呢?

RCEP從2011年開始談,距今8年

8年16國,要整合這16個國家的利益,讓大家坐到一起談出一份讓16國都滿意的協議,你光想想就知道其難度有多大

RCEP的談判,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最基本的降低關稅和加大市場開放,15國每國一個小算盤,各國之間的分歧巨大

你比如最大攪屎棍印度,一直嚷嚷著,只願意維持75%的關稅自由化率

這和RCEP的目標95%,差距巨大

而在加大市場開放,降低外資准入門檻上,日本、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這些較發達經濟體,總希望發展中國家多開放一點,同時要求更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這些東西,都讓談判在一開始的5年,困難重重,甚至一度陷入僵局

轉機出現在2016年

2016年特朗普當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

美國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TPP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國家災難

特朗普的一番話,等於是宣判了TPP死刑

TPP是直接和RCEP對著乾的一個區域貿易協議

當年歐巴馬想著拉攏亞太各國,大家一起搞TPP,唯獨把中國排除在外,大家一起來圍堵中國崛起

隨後中國也開始推動RECP「區域經濟協議」,也是為了破美國的圍堵,在經貿上擁有更大的主動權

當時中國和美國,都在拉攏這些國家,於是RCEP和TPP里,就會出現好幾個「雙重身份」的國家

你像馬來西亞,越南,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日本,這些國家一隻眼睛看著RCEP,一隻眼睛看著TPP,想兩面獲利

在RCEP的談判中,抬高要價,因為就算這邊不成功,我那邊還有TPP可以談

但特朗普的退出,等於是讓TPP宣告死亡,那原本想著兩邊獲利的國家,只能一門心思投入RCEP的談判

等到了2017、2018、2019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崛起,反全球化浪潮蔓延,這更讓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這種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希望儘快達成RCEP的談判

他們害怕遲則生變,於是RCEP的談判比五年前順利了許多,談判速度也快了許多

終於在2019年宣布完成談判

這裡,要謝美國

只是,印度卻還是一副陰陽怪氣的態度

要知道印度在部長級會議談判時,已經和中國達成了關於減免關稅的初步方案,已經讓印度的關稅降低,在十五年內逐步完成了

可到了這次東協峰會的時候,印度突然反悔了,又提出了新的貿易保護措施

印度的突然變卦,直接讓談判破裂

不過沒了印度,15國也依舊會簽署RCEP協議

印度一直是一個「有大國夢」,卻沒「大國本事」的國家

印度的問題,在於國內整合力,極低,印度中央對於地方的統治力太弱

這當然是因為常年的歷史與宗教原因

印度是一個披著現代國家外衣的古代種姓社會,中央的執行力達不到基層

在地方上,還是高種姓勢力說了算,而且由於需要選票,政治人物都不得不向地方種姓勢力低頭,以換取他們支持,獲得該地選票

這就造成了印度的所有中央政府,都不可能進行徹頭徹尾的社會改革,因為他們的政權來自於各地方的種姓勢力支持

印度,完全可以稱之為是一個「泡沫大國」

除了印度,你還看過哪個「大國」的人民,會在毒泡沫里這麼「虔誠」的

宗教是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但不是教人愚昧,但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讓印度人相信,人生來不平等,我這一世吃苦受罪,下輩子就能轉世享福了

這種思想讓印度底層人民「甘願愚昧」

就在RCEP的談判期間,印度反對黨帶領印度廣大農民,衝到首都新德里去遊行抗議

誓死不讓RCEP通過

目前印度對RCEP的其他15國的總貿易逆差達到1000億美元

光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有600億美元

因此印度國內非常恐懼,一旦印度簽署協議加入RCEP,那中國將一口把印度給吞了

「中國製造」將對「印度製造」,形成毫不留情的碾壓

除了中國製造外,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農產品出口強國

這兩國的農產品將全面攻占印度,造成印度農民的大量損失

中國製造碾壓印度,澳新農產品也碾壓印度

那印度有什麼優勢呢?一個國家不可能參加一個對自己毫無利益的談判啊

印度的優勢在於成熟的IT軟體外包服務,在這個廣大的服務貿易領域印度享有順差,有著較大優勢

印度想著依靠RCEP的協議,開拓其在IT軟體和外包服務上的市場,加速IT人才的流動,進入RCEP協約國的龐大市場

那麼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印度最後到底提出了什麼新要求,讓談判最後破裂的呢?

1,印度要對中國的進口設定一個上限,不能讓「中國製造」無限制碾壓「印度製造」

2,印度要讓自己的IT人員、醫療人員,教師,可以跨境服務

3,市場准入,印度商品進入中國和東協市場有優惠

這裡面前兩點大家都能懂,稍微講一下第三點

第三點市場准入,是印度希望以一個「落後國家」的姿態,來獲得市場准入優惠

要知道在RCEP里,最發達的是日韓新澳,然後是中國,新加坡也發達但地方太小,占比不高

印度的地位本來是在中國之後的,但印度卻希望,和柬埔寨、寮國這些國家一樣,獲得「欠已開發國家」的市場准入優惠

柬埔寨、寮國這些國家,因為國力真的很弱,國家發展落後,所以他們的商品被允許在進入中國和其他國家時有更多優惠

那印度就跳出來說,我也要和寮國,和柬埔寨的同等優惠,我也是「落後國家」

這其他國家就不幹了

你印度雖然連廁所都不夠,但你和柬埔寨、寮國這些國家比起來,廁所還是多的

所以你「印度」想要比照「柬埔寨」來享有市場准入優惠,不可能

另外人性這東西還是挺有意思的

印度加入RCEP,製造業和農業會受傷

但服務業會得利

可這個世界的人,都是悶聲發大財的

利益受損的印度農民一起跑到首都去大抗議,可獲利的印度IT和服務行業,卻屁也不放一個

印度應該也組織獲利的服務業從業人員,也上街遊行,大力呼籲支持RCEP,和反對RCEP的農民來個面對面

不過獲利者悶不吭聲,在印度國內造成了一種印度加入RCEP就是吃虧的印象

這也讓莫迪必須退出RCEP

對於RCEP來說,雖然少了印度這個大市場,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總算是擺脫了印度這個「麻煩」,完成談判,因為RCEP是一個長期的貿易協議,逐步取消關稅,就算莫迪這次同意簽署了,那等莫迪下台,新上來的總理也可能說退就退

長痛不如短痛,這次印度直接退出,乾脆利落,倒免了日後繼續找麻煩的可能

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而作為RCEP的最大經濟體,中國實際掌握著RCEP的經濟整合流程,並且正在構建起新的國際貿易統一戰線

這將幫助中國突破美國的戰略圍堵,更為當下中美在談判桌上,增添有利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