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製作諜戰劇不斷湧現,然而當年翹首以盼《風箏》的心境卻不在了

2020-07-31     吉他鐘愛者小六

原標題:大製作諜戰劇不斷湧現,然而當年翹首以盼《風箏》的心境卻不在了

備受關注的諜戰大劇《叛逆者》正在熱拍中,近日釋放了一組全新劇照。

《叛逆者》

《叛逆者》和大多數國產諜戰劇一樣把背景放在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講述了復興社幹部訓練班學員林楠笙在與日偽的鬥爭中屢立戰功,並且受到我黨人士的精神感染,從而信仰發生變化,抗戰勝利以後,林楠笙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並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為黨和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

《叛逆者》

《叛逆者》是由實力派演員朱一龍、童謠、王志文主演,王陽、朱珠作為配角出現,演員陣容不可謂不豪華。而且《叛逆者》是根據畀愚同名小說改編,但是實話實說,《叛逆者》作為諜戰劇來說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夠,觀眾沒有當年翹首以盼《風箏》和如今歡呼雀躍等《勝算》的感覺了。

當然,借著朱一龍的熱度,這部同名小說《叛逆者》的銷量猛增了不少。

《勝算》

而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勝算》也熱度不高,雖然整體上質量超過了國產劇的平均水準,但精彩程度與柳雲龍親自操刀的《風箏》《暗算》相比還是遜色不少。作為諜戰劇,《勝算》情節不夠強,相反有些水,對反派的塑造則維持在了「神劇」的水準上,雖然貼著「柳雲龍」的標籤,但是也僅僅是個「標籤」。

所以,對於真正喜歡諜戰劇的觀眾來說,對拍攝中或者待播諜戰劇的熱情確實少了很多,似乎觀眾逐漸明白:在國產劇虛假繁榮的大環境中,任何劇種都免不了被陰霾覆蓋。

諜戰劇

一成不變的諜戰劇架構

作為曾讓國產劇驕傲的諜戰劇來說,這幾年精品寥寥無幾,以至於逐漸淪為了橫店流水線產品。

而對於拍攝中的《叛逆者》來說,劇情上沿襲了國產諜戰劇的架構和主角人設,開篇男主角一定是國軍或者日軍培養出的青年才俊,精通各類諜戰能力,而後在一次行動中認識女主角——我黨地下工作者,在接觸中被我黨人士感染,逐漸認清了國民黨的腐朽和醜惡嘴臉,最終加入我黨成為中堅力量。

諜戰劇

說實話。這樣的故事架構真的爛大街了,《驚蟄》《秋蟬》以及最近播出的《局中人》都脫不了這種套路,對於觀眾哪來的吸引力?

而面對這樣的稍顯爛俗的故事架構,導演和編劇能否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是關鍵,顯然不管是《驚蟄》《局中人》,還是拍攝中的《叛逆者》,導演的優秀代表作還不如演員的作品多,甚至《叛逆者》的導演周遊只是幾部電影頻道出品電影的執導經驗,不得不讓人擔心這部大製作諜戰劇的前途。

珠玉在前,經典諜戰劇已先入為主

《潛伏》

曾經的諜戰劇有多經典?曾經的主創有多努力?我們回顧一下。

以《潛伏》為例,導演兼編劇的姜偉是根據作家龍一的萬字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一個萬字小說改成了30集的劇本(40萬字),這其中需要下多少功夫才能讓這個故事變得精彩?所以,小編對《潛伏》的主創佩服地五體投地。

諜戰劇《麻雀》的編劇想學習《潛伏》的編劇,所以把電視劇拉長到60多集,想盡力的展現劇中人物。然而麻雀的編劇並沒有《潛伏》編劇姜偉的功力,結果只能往裡面不停的注水,畫虎不成反類犬。

《風箏》

柳雲龍自導自演的《暗算》《風箏》也是如此,原著相比於劇集來說差了很多,但是經過柳雲龍和編劇團隊的努力,才有了這兩部驚世駭俗的作品出現。而《風箏》的創作過程異常艱辛,經過了多次送審、刪減甚至臨時撤檔被擱淺5年之久。而如今的諜戰劇創作者都很聰明,會從創作之初就避免出現審核不過的問題,所以劇情里絕對不會出現「宮庶」「宋孝安」這些有良心、有良知的軍統高官。

《麻雀》

另一方面,在資本力量的壓迫下,創作者的確越來越浮躁了,「十年磨一劍」的創作態度早已經沒有了。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諜戰劇創作的出發點都是值得肯定的,國共雙方那一段血雨腥風波詭雲譎的歷史總應該有很好的影視作品來呈現,但是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對於導演來說是如此,對於一眾對諜戰劇趨之若鶩的演員來說也是如此。

柳雲龍

麥家在小說《捕風者》曾這樣寫到:「地下工作是世上最殘酷又最危險的職業,任何一個舉動、一個眼色、一滴眼淚、一個噴嚏、甚至一聲夢囈,都可能意想不到地出賣你,使你苦苦營造多年的一切毀於一旦,毀於一瞬間、一念間……

這可能是讓諜戰劇創作者們最頭疼的一句話了。

【作者|宋胖子】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本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SsHMBd8y1i3sJVB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