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姐說娛
01 「奇遇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生活在看似平靜愉快的社會裡,娛樂消息占據著人們大部分的休息時間。網絡上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有的能令人捧腹大笑,有的能成為人們飯後茶餘的談資,但很少有一檔綜藝節目,能像《奇遇人生》一樣,讓人一直感動。
蘇有朋和阿雅
「奇遇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我帶著這個問題看完了最後一期節目,這一期和阿雅一起出行的是曾經的「乖乖虎」蘇有朋。在我印象中,蘇有朋一直是一個很「正」的人,與他的出道經歷有關,因為年少成名,外界對他的壓力造就了「只能正確」的蘇有朋。
不過在這期節目中,蘇有朋似乎總發表著與人們不同的聲音,打破了一直以來人們對塑料危害的認知。
珍妮弗
他們前往的目的地是澳洲,在這裡遇到了多年堅持「撿垃圾」的珍妮弗。還沒有一句旁白,鏡頭就用它獨特地語言告訴了觀眾,這期的主題是關於海洋垃圾,關於廢棄塑料。鏡頭所及的海灘與我印象中的不同,不幹凈、不陽光、不令人嚮往。
沙灘邊緣到處都是垃圾,廢棄的拖鞋、飲料瓶、破爛的塑料袋……
曾經有試著想像會有不少垃圾,但是沙灘上的那一幕仍然令我震驚。珍妮弗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海上飄來的。坐在船上,能看見廢棄漁網纏繞著珊瑚,海底有一隻海龜被塑料袋包裹,海風卷著浪花撲向沙灘,留下一隻海鳥腐爛的屍體。
他們登島想要撿走塑料瓶,卻發現有百來只寄居蟹在瓶中死去。據珍妮佛的統計,人類隨手扔的一個塑料瓶就能輕輕鬆鬆奪走560隻寄居蟹的生命,一年大約會有60萬隻寄居蟹死去。而島上遍地都是這樣的塑料瓶,寄居蟹在這些陷阱里行走,稍有不慎就會落得同伴一樣的下場。
寄居蟹以霸占空殼不交「房租」而得名,多麼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非常的敏感,當感知到同類死去後,就會去繼承同伴的殼,這也是它們為何會扎堆死在塑料瓶中的原因。
節目中蘇有朋和阿雅遇見了一隻弄丟殼的寄居蟹,為了幫助它找到「新家」,他們累得滿頭大汗,如果沒有殼的保護,這隻寄居蟹很可能會被天敵吃掉。蘇有朋說:物競法則,適者生存,對這些動物最好的辦法是,讓它們強大起來,不依賴殼的保護。
寄居蟹成功適應「新家」
這些話聽起來或許天真,但是我覺得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拯救不完它們,這不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蘇有朋也無奈回頭,繼續拯救。
他們在沙灘上收集垃圾,裝了幾個麻袋,但沙灘看起來依舊變化不大。蘇有朋問:「塑料真正的危害到底是什麼」「塑料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原罪嗎?」努力了這麼久,卻依然沒能改變什麼,這一切真的有必要嗎?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疑問,答案在奇遇中一步步得到解答。
阿雅和蘇有朋
02 塑料是原罪嗎?
造成環境污染的原罪不是塑料本身,而是人類的錯誤使用和隨手丟棄。從1907年開始,塑料製品第一次面世,它方便、耐用、防腐蝕、價格便宜、是一次性用品。但是它無法自然降解,難以分類回收,回收後也只能燒掉,會產生有毒氣體……
沙灘上百分之八十的垃圾來自遙遠的內陸,它們漂洋過海堆積在島上,或許這並不是人類的本意,但確實影響到了世界另一邊的生物。珍妮弗在分類垃圾時,拿起一個印有中文的眼藥水瓶,她問這是日語嗎?阿雅和蘇有朋都默不作聲,一時間令人尷尬。
堆積的垃圾會改變沙灘的溫度,這對海龜的繁衍很不利,因為小海龜的性別是根據溫度決定的,如果被溫度影響,那勢必會打破生態平衡。
在蔚藍的天空上,一群信天翁恣意翱翔,它們很聰明,懂得利用氣流上升來控制飛行,張開雙翅毫不費力就能飛行很遠。眾人都很驚喜能看到優雅的信天翁,但就在同一天,他們第二次見到信天翁卻是殘破不堪的屍體。
信天翁
它的翅膀骨折、喙被魚鉤勾爛,雙腿也因為激烈的掙扎給生生扯斷了,在工作人員解刨它的肚子時,還發現了塑料。這一幕與早上的對比是殘忍的,節目組將這兩個片段剪輯在一起,帶給觀眾心裡極大的衝擊。
小塊的塑料會被海鳥當成食物誤食,塑料在它們的胃中不會被消化,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塑料在體內分解被吸收後令鳥兒中毒。但是真相比不能消化更加殘忍,幾塊手指大小的塑料就占據了它們胃部的百分之40,它們也無法將塑料排出體外,最後只能憋死、餓死、病死。
垃圾堆積成山
海島上有一位小男孩,他為此寫了一篇演講稿,呼籲大家一起到海邊撿走垃圾,這一舉動得到學校的支持,因此將塑料吸管換成了紙質吸管。珍妮弗為了環保事業,背井離鄉來到島上,她再也沒有見過她的父母、親人,幾十年不變的在島上做研究,想要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改變些什麼。
雖然有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但她始終堅定自己的初心。污染雖然嚴重,但是世界上仍有不放棄它的人,小男孩如此,珍妮弗也如此。
《奇遇人生》這檔節目不也是在「拯救」它們嗎?節目組帶著攝像機前往,雖然拍攝時間不長,但是通過阿雅與蘇有朋的奇遇,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完整的樣子。我們的內心被它們觸動,也想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
03 我們的人生可曾有過奇遇
在節目的最後,阿雅和蘇有朋在冷風中抱頭痛哭,幾日來的見聞令他們痛心,在聽到珍妮弗最後的描述時,兩人再也忍不住了。珍妮佛說,島上有一萬五千隻到兩萬隻鳥,但是能看到的並沒有這麼多,因為它們回不了家了。
一萬五千隻的鳥能回家的不到200隻,許多鳥在回家路上就死去了……
《奇遇人生》的第二季就此收官,雖然是打著綜藝的名號,也請來許多明星嘉賓,但是我覺得,這檔節目更像一部紀錄片。它的敘事能力很強,短短60分鐘的節目,卻讓我們認識到了從沒被人關注過的世界。
不論是蘇有朋還是阿雅,他們心中都很真誠,所看到的、聽見的、感動的都很真實,這是一檔好節目帶給觀眾、帶給社會的意義。節目中,蘇有朋的所思所想遵循內心,十分放鬆自然,已不再像年少時需要壓抑著自己的一言一行。
阿雅一如既往的溫柔,帶領著嘉賓一起認真體驗幾天的奇遇生活,在她身上,我總能感受到溫暖。當聽見珍妮弗「沒有家人」時,她說好想抱抱你。或許只有像她這樣,內心裡灑滿陽光的人,才會想出要做一檔有意義的節目,通過自己的見聞引發世人對人生的思考。
看完節目的我總忍不住在想,我的人生是否有過奇遇,被社會節奏帶麻木的我,甚至不會考慮除了吃喝拉撒、工作以外的其他問題,更不會像蘇有朋一樣對生活提出疑問。
改變太難了,想讓人們關心地球的另一半發生了什麼,幾乎不可能。但是因為有《奇遇人生》的出現,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人們總說人人生而平等,但卻忽略了佛說過,眾生平等,那些無辜的鳥兒、生物不應該因人類的自私而遭受侵害。
生態平衡被破壞的後果,必然是人類受到反噬,《奇遇人生》用最溫柔的方式揭露了最殘忍的真相,這一切都值得人類進行反思。
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像阿雅、像蘇有朋一樣,能去見識許多人生的奇遇,但對我們而言,也不應該隨波逐流,至少要提醒著自己,不要泯然眾人矣。